中国名企在新加坡设立总部 本地打工族原来经历了这些文化差异

更新:
2021年12月14日 19:28
新加坡莱佛士城
(海峡时报)

全华语环境劝退不少人

中国科技巨擘近几年纷纷“情定”狮城。

选择飘洋过海到新加坡设立区域总部、开拓东南亚市场的名企逐年递增。广纳本地专才也成了这些公司的首要任务之一。

然而在招聘广告满天飞的当儿,一些新加坡打工族却申诉他们不太能适应中国公司的工作步调。

有者称,他们无法融入全华语沟通的工作环境,也有人提到工作时间过长,难以区分上下班的时间等等。

远到而来的中国名企真如一般人设想的,将“朝九晚九、每周六天”的996工作模式照搬过来让员工加班加点,还是实际上为本地带来了崭新且良好的办公文化?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商业频道(CNBC)日前访问了10名已离职或在职的新加坡籍员工,一窥他们这些年在中国科技公司都经历了哪些职场文化差异。

由于不少受访者担心职业发展受阻,公司亦没有授权他们接受媒体采访,因此多选择不透露真实姓名与身份。

(iStock)

必须适应纯华语的工作环境

一名曾在腾讯工作的新加坡籍男子说,当初他面试职位时,人事主管曾向他保证,工作用语将结合华语和英语,所以当时认为自己华语能力尚可的他,才放心选择入职。

不料,开始在腾讯工作后却彻底刷新他的认知。华语是办公室里最常用的语言,英语根本无用武之地。就连重要的办公文档都以中文书写,让他大喊吃不消最后选择离职。

“如果每件事我都需要花许多时间去理解,效率就会变得非常低。”

他表示,华语流利的本地专才也许才是更好的人选。

据悉,腾讯目前有意在海外国际部门试用英语交流,并作为工作日常媒介语。不过其中一名受访员工指出,她估计这项决定需要些时日才能正式运行,毕竟腾讯内建员工系统和文件目前大部分还是以华语为主。

另一名在腾讯工作的新加坡籍员工则透露,与中国总部技术或财务部门对接的工作讨论、会议或培训,基本上都以华语进行交流,长久下来令他感到无所适从。

“这是很有压力的,尤其是当你需要表达某个观点,自己蹩脚的华语根本无法传达实际意思给对方。”

(海峡时报)

另一些受访者则认为,语言障碍影响不大。实际上不少中国籍同事都兼备双语能力,能随时调整切换。一名任职华为的新加坡籍员工说:

“如果你更倾向于说英语,中国同事也可以用英语交流。我们试着寻找折衷办法。”

大多只能签订1至3年的雇用合约

在中国企业内,想要成为一名正式员工(permanent staff),必须在岗位上工作一至三年后,才有机会获领导青睐而“转正”。此现象与新加坡本地企业的做法大相径庭。

一般来说,本地企业会先开出正式员工的职位。新员工在初入公司的三到六个月试用期若表现达标,就能顺利转正,无须签订具有时限的雇用合约。

然而,由于受中国法律的约束,中国雇主通常不能以业绩不佳为由辞退员工,因而设定了具有雇用时限的合约,借此保障企业利益。据悉,这种做法也被移植到新加坡。

(海峡时报)

一些受访员工透露,除了无法保障日后能否获得续聘,无可避免得承担一定的失业风险,合约制和正式员工的不同点也体现在员工福利上。

例如,华为有两套员工推荐奖金(referral bonus)机制。若成功推荐主管级以上的资深同事加入公司,正式员工所获得的报酬,会比合约制员工高出整整三倍。

部分中国企业也会特别关照正式员工的福利。合约制员工惟有努力向上,跻身正式员工的圈子,才能享有同等待遇。

没有真正的休息时间

西方企业推崇的工作与生活的平衡(work-life balance)模式,似乎难以在中国企业内实践。

一名腾讯员工说,在中国科技公司就职的新加坡人必须做好长时间工作的觉悟,尤其是那些经常与中国总部接洽的职位。

她回忆道,那些远在中国的领导们,都特别喜欢在深夜发邮件关心工作进展,就连周末和公共假期也不例外。除了工作时间,她也得随时待机,没法真正休息。

“你当然可以暂时忽略老板的提问,但你确定你能在得知老板着急等待答复的情况下,依旧放松身心休息?”

(iStock)

至于为人诟病的996模式,受访员工表示,加班加点虽然是中国企业的常态,有时也有可能要从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9点,但周六目前都无需上班,最多只能称之为“995”。

午睡文化 扁平化的管理制度

相较于上述的职场文化冲击,受访的新加坡籍员工也提出了以下几个颇有趣的观察。

有四名就职于华为的员工告诉CNBC,中国企业有午睡文化,经常可以看到同事们集体在午餐休息时间趴在办公桌上打盹补眠。

疫情期间即使居家办公,不少主管也会规定员工早上9点准时上线开晨会,讨论接下来一整天的工作事项。受访者表示,有些上司还会在视讯会议中截屏查岗。

在办公室午睡的员工。(iStock)

有三名字节跳动员工告诉CNBC,中国科技公司的等级制度大多是扁平的,很少强调头衔或职位。这有利于下级对上级的有效沟通,增加企业活力。

其中一名员工说,他可以随时与集团副总裁交换意见,不用担心对方摆架子或不采纳意见。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