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店送餐到桌引热议 “观感不佳”或是关键

更新:
2023年10月02日 22:26
麦当劳
麦当劳快餐店的送餐到桌服务,近日在报章上引起议论。(取自麦当劳脸书)

行销策略虽要遵照,因地制宜也很重要

快餐店的用餐体验,一般用十二个字就可以概括:

排队点餐、付钱领餐、解决一餐。

前面八个字只需几分钟,甚至一分钟就能完成,是快餐店一贯的卖点。

当快餐店成功起来,自然会引起竞争对手竞相效仿,曾经的独特优势不再独特,就得另出奇招吸引并留住顾客了。

于是,快餐店学起了一般餐馆,开始将顾客的餐点送上桌,却引起了一片骂声:

好手好脚的顾客凭什么装起了大爷,要上了年纪的店员把他们的餐点送到桌上?

关注《联合早报·交流站》的蚁粉,相信对以上桥段相当熟悉。

最近就有两名读者投函《联合早报》,指本地的麦当劳快餐店提供送餐到桌的服务实在没有必要,甚至指顾客“抱着‘付钱我最大’的心态,把‘被服务’当作理所当然。”

9月26日《联合早报》读者来函
9月26日《联合早报》读者来函。(截图)
10月2日《联合早报》读者来函
10月2日《联合早报》读者来函。(截图)

这两封投函在网上引起了两极化的反应,有些赞同两名《联合早报》读者的看法,认为不该加重职员的负担,也有人认为服务既然是快餐店提供的,那顾客就有权选择这项服务,不同意这项服务的顾客只要不选择它就好了。

快餐店将餐食送到顾客桌上,还是近几年的事。至于他们为什么推出这种服务,《联合早报·交流站》的“站长的话”专栏,以及不少网上留言的网民,都提出了几种想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1. 避免取餐区出现拥堵:快餐店现在多数允许顾客在点餐时将餐点客制化,如不在薯条上加盐、在汉堡包里多加一片乳酪等,加长了顾客的等候时间,因此推出送餐到桌服务,让顾客到座位上等候,取餐区则留给外带的顾客和送餐员;
  2. 提升顾客在快餐店内的用餐体验:例如照顾行动不便或单独带着幼儿的顾客。一些网民也表示,自己有时独自上快餐店用餐,有了送餐到桌服务,他们才不至于陷入领餐后找不到座位的窘境。

也有网民指出,麦当劳这种企业毕竟不是慈善机构,在商言商,肯定是看出市场需求、权衡利弊得失之后,才决定提供送餐到桌的服务。

取餐区
不少网民猜测,麦当劳提供送餐到桌服务的一个原因,是避免在取餐区造成拥堵。(取自麦当劳脸书)

但这些只是推测,目前(10月2日)为止,新加坡麦当劳还没出面解释推出送餐到桌服务的初衷。

然而,麦当劳毕竟是家跨国企业,新加坡相信也不是麦当劳全球第一个推出送餐到桌服务的国家,当年麦当劳在自己的家乡美国推出这项服务时,总该有人出来解释几句吧?

答案是:有的。

《海峡时报》2016年11月引述美国《芝加哥论坛报》的报道称,麦当劳为了加强竞争力,将在芝加哥、波士顿及华盛顿等主要美国城市的分店推出“未来用餐体验”的概念,其中一些改变就包括触屏自助点餐机和送餐到桌服务。

当时,这个概念已在英国、澳洲和新加坡等国家试行,并相当成功,因此麦当劳计划在全美的1万4000多家分店加以推行。

时任麦当劳总裁伊斯特布鲁克(Steve Easterbrook)受访时表示:

“点餐是餐馆用餐最愉快的体验之一,但在麦当劳却可能是压力最大的一刻......我们的目标是解决顾客在点餐方面的烦恼,同时让我们的职员走出服务柜台,与顾客互动。

大巴窑中心麦当劳
麦当劳在新加坡拥有145家分店。(海峡时报)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鼓励职员与顾客互动,可以拉近企业与顾客的距离,增加顾客对企业的好感,是明智之举。

但前提是,职员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跟顾客互动,给顾客留下好印象。

刘雅妹女士10月2日的投函写道:

“送餐的同事很多都是六七十岁的乐龄人士,手脚比较慢,在繁忙时段,为了送餐到桌更是忙得团团转。他们不只须要送餐,还须要负责店里的其他工作。”

要职员在这样的工作情况下还扮演类似“形象大使”的角色,恐怕有点强人所难吧!

即便如此,红蚂蚁遇过的麦当劳员工当中,也有不少即使在百忙中仍然笑脸迎人,言谈举止大方得体,值得赞赏。

新加坡麦当劳聘请的员工,好些是年纪较长的乐龄人士,以及特需人士。

这本来是好事,但如果要他们给年轻力壮的顾客送餐上桌,难免会产生“观感不佳”的问题。追根究底,或许是尊老爱幼、扶贫济弱的传统价值观仍深植许多新加坡人的心中。

新加坡麦当劳管理层要如何解答这道难题,可要考验他们的智慧了。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