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宅住户称与“组屋人”为伍会拉低身份 其实失了格调的是她自己

更新:
2023年05月27日 09:14
私宅住户称不愿与“HDB人”为伍,失了格调和价值观的其实是她自己
一名LinkedIn用户声称,太常和“组屋住户”接触,让她觉得“在新加坡生活很困难”。(联合早报)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典型代表

一位名为Satwant Kaur的用户,最近在职场社交平台领英(LinkedIn)因为一番不想与“组屋人”在私宅接触的言论,引发了网上舆论连珠炮似的抨击。

她在目前已删除的一则贴文中声称,由于当局允许组屋住户在私宅工作,导致她“很难在新加坡生活”。

她说,她有必要尽可能避免与“组屋人”接触,如此一来才不会拉低身份,失去自己的“独特身份”。

据她解释,这是因为她觉得“组屋人”和“私宅人”有很大的不同,双方对社区建设的看法不同。

她还宣称,私宅是根据“价值观及心态”而建设的,反之,组屋则纯粹只有政府当局所给予的人际关系及规定。她口中的“组屋人”只是等着坐享其成,她还批评,组屋住户眼里“只有钱,而无价值”。

尽管她后来删除了自己的贴文和领英账号,这个贴文还是被网民截图下来,并在互联网上流传开来,引起网民议论纷纷。

(LinkedIn截图)

一个人是否值得尊重非以房型及收入评断

新加坡有超过八成人口住在政府组屋里。

组屋是大部分国人遮风挡雨的家,而住在屋檐下的人们也都各自以自身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一个人是否值得被尊重,更不该以所住房型和其收入为评断标准。

Satwant Kaur在贴文中大谈价值,大谈人性,声称这些都只是“私宅人”才拥有,“组屋人”根本没有的特质。

但在Satwant Kaur发出这番不欲与“组屋人”为伍的歧视言论后,其实只有一个人失了格调、失了人性,毫无价值观可言——那就是她自己。

Satwant Kaur的说法,让人联想到美国和南非历史上恶名昭彰的种族隔离政策。只不过在她眼中,群体间被强加的隔阂,从肤色换成了所住的房型。

在种族隔离政策下,黑人与白人的小孩不能上同一所学校,不同种族的社区壁垒分明。透过阻止两者接触的机会,限缩黑人族群改变社经地位的权利。

Satwant Kaur的说辞,潜台词或许便是打从心底不愿将手中握有的资源,与她口中的“组屋人”分享,如此才能维持自己“高大上”的“独特身份”。

一个人是否值得他人尊重,房型和收入不是衡量准绳,品格道德才是。(联合早报)

有了财富,却没品格

假设Satwant Kaur个人在LinkedIn的自我介绍内容不虚,她有着名头响亮的“战略沟通”(Strategic Communication)专长,还自称是网红和内容创作者。

她受过高等教育,但读书这件事,原本就是为了让人成为更好的人,为社会贡献所学,帮助有需要的人,绝对不是让人陷入精英傲慢的资本。

这番“嫌弃”与组屋住户为伍的歧视性发言,足见知识并未给她个人培养出基本的普世价值。

一个人是否值得他人尊敬,在其品格,而不在其所住房宇多贵多大多奢华,也不在其学历多高多显眼,更不在其有多富裕。

否则,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Satwant Kaur的LinkedIn账号目前已经删除,有网民将其之前的个人简历截图备份。(互联网)

《中庸》有云:

“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这句话指的是,有大德之人,必会获得尊贵地位,必能有厚禄和好名声,也能活得长寿。

一个人若是无德无仁,再怎么家财万贯、如何博学多才,也不会赢得人们的尊重。

此次“组屋人”争议事件中,事主Satwant Kaur满口都是“价值观”,但左看右看,她才是三观最不正的那人。

新加坡近年来不断鼓励在社会上有卓越成就之人,尤其是来自名校的校友,不应拘泥与小圈子,反之应该与更广大校群的下一代分享资源,避免所谓的精英,形成自成一格的社交网络。

一些名校也开始在制度面上改革,向更广大的群体开放,让来自各种背景的小孩都能有同等的机会就读。

这么做,是为了避免社会流动僵化,导致阶层固化。

让每个人在起跑点上,都能有同等奋战的机会,是一个成功社会必须具备的要素。

像Satwant Kaur如此这般的狭隘偏见,却是反其道而行,只会阻碍新加坡迈向包容性社会的努力,更会阻挠每个人生而平等,都有努力争取阶级流动的权利。

或许她有学识,有财富,表面上光鲜亮丽,但内在品质却是极度匮乏,穷得只剩下自恃住在私宅的傲慢。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