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一口就精神百倍? 风靡中国和马国校园的“鼻吸能量棒”传入新加坡了

更新:
2024年03月05日 22:29
能量棒
小小一个能量棒,也可能造成大大的危害。(亚洲新闻台)

吸久会上瘾

过去几个月,一款号称可以快速提神醒脑的“鼻吸能量棒”(energy stick)在马来西亚和中国的校园流行开来。

它的体积不大,外形像打火机,打开盖子就有两根塑料管。管中的清凉气味,据说可以刺激鼻腔和大脑,缓解疲劳。

红蚂蚁在Shopee和Lazada等电商平台咬了咬,发现这款能量棒竟已悄悄“入侵”新加坡,而且不到2新元就能入手,还有各种口味供选择:

薄荷、玫瑰、西瓜、芒果、葡萄、柠檬、水蜜桃、黑加仑,甚至是榴梿!

能量棒
电商平台的卖家用各种口味的能量棒来吸引年轻消费者。(Lazada网站截图)
能量棒
电商平台的卖家声称,熬夜加班的人只要吸一吸能量棒就可以赶走睡意。(Lazada网站截图)

商家声称,不论是在学校上课或在家温习功课,熬夜加班或疲劳驾驶,只要吸一吸能量棒就可以赶走睡意。

广告文案也强打:

“能量棒由天然成分、精油和安全的植物萃取制成。”

看似无害 其实更容易上瘾?

听起来好像对健康无害?先别太早下定论。

专家警告,随意将能量棒插进鼻孔,不仅会把细菌传入鼻中,还会破坏鼻粘膜,轻则引起鼻炎,重则造成鼻腔溃疡出血。

新加坡中央医院呼吸病学与深切治疗部门主任兼高级顾问医生蔡笃文告诉《海峡时报》,这些有气味的添加物被宣传为“较健康”和“更天然”的选择,但支持这些说法的科学研究并不多。

事实上,有大量医学文献证明,这些添加物可能会导致气管中毒,甚至损坏呼吸道免疫细胞功能。

“虽然这些气味不会令人上瘾,但它们也是香烟和电子烟的成分之一。如果青少年因为喜欢这些气味而经常使用,可能对健康造成未知的长期危害。”

能量棒
如果因为喜欢玫瑰气味而经常使用能量棒,久而久之可能会上瘾。(互联网)

令人担忧的是,在马来西亚和中国使用能量棒的群体,以中小学生为主。

有的新加坡少年10岁就开始抽电子烟了,他们抵挡得了能量棒的诱惑吗?

昨天(3月4日)就有两名国会议员询问卫生部,是否接获有关学生和幼童使用能量棒的通报,以及是否有必要像电子烟那样禁止能量棒。

卫生部兼通讯及新闻部高级政务部长普杰立医生答复时透露,卫生部和卫生科学局正在密切关注能量棒在新加坡的使用情况。

普杰立说,当局留意到能量棒的口味选择以及在社媒上的宣传都锁定年轻群体。

“能量棒所含的薄荷和樟脑等成分,与传统的减充血剂相似……我们会继续评估这些产品,确认它们不掺杂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并会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公众的健康。”

减充血剂(decongestant)指的是有助舒缓鼻塞和扩大呼吸道的过敏药物。

蔡笃文医生说,薄荷和樟脑已获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舒缓鼻塞症状,但电商平台宣传的其他益处如“减轻疲劳”“改善睡眠质量”尚未获得证实。

他也提醒,这些能量棒主要透过社媒和电商平台销售,不同于在药房售卖、用来治疗哮喘的喷雾吸入器(inhaler)。

哮喘
在药房售卖、用于治疗哮喘的喷雾吸入器,与透过社媒平台销售的能量棒不同。(ALAMY)

马来西亚:已开始对卖家采取行动

与新加坡一水之隔的马来西亚,在今年2月已开始对销售能量棒的网络卖家采取行动。

这些能量棒在马国的售价可低至2.5令吉(约0.70新元),中小学生都负担得起。有的卖家甚至以“先吸一口,才去学校”作为宣传口号。

马国药剂师协会主席Amrahi Buang教授已公开呼吁马国电商平台迅速撤下所有宣传能量棒的广告,以免误导消费者。

马国公共卫生部也在官方脸书发布海报,用马来文写着几个大字:

“能量棒是电子烟和毒品的开始。”

海报上还列出使用能量棒的四大害处:

  • 吸能量棒的动作类似吸毒
  • 过敏和中毒风险提高
  • 损坏鼻腔粘膜
  • 容易交叉污染和造成感染
能量棒
(马国公共卫生部脸书截图)

一名网络卖家接受马国媒体《星报》采访时坦言,一些能量棒其实含有受管制的大麻。

马国卫生部长祖基菲里(Dzulkefly Ahmad)提醒,能量棒还可能含有对肺部和呼吸系统有害的铅(lead)、汞(mercury)、薄荷醇(menthol)和尼古丁。

“这会为儿童敞开上瘾的‘大门’,他们长大后可能会接触香烟、电子烟和可卡因。”

Amrahi Buang教授认为,最直接的解决方法是完全禁止能量棒。

“我们还没从电子烟事件中吸取教训吗?早在2015年,制药业专家已呼吁政府禁止电子烟,但政府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九年后的今天,马来西亚已成为电子烟的主要出口商,还发展成每年收入20亿令吉(约5.7亿新元)的产业。”

能量棒
马来西亚的便利商店也有售卖能量棒,售价可低至0.70新元。(亚洲新闻台)

中国:学校附近的商店都有售卖能量棒

在马国电商平台上售卖的能量棒,其实多数是从中国进口。

根据《南华早报》去年11月的报道,中国电商平台“淘宝”的能量棒销量每月可达几千件,而且消费群以中小学生为主。

在评论区中留言的大多是学生,还有家长买给孩子“玩”。

留言
(淘宝网站截图)

一名受访家长坦言,起初看到孩子铅笔盒里的能量棒,长得就像“文具店售卖的小玩具”,还没有太在意。

但他自己吸了一口后不禁担心起来:

“这刺鼻的味道,连大人都觉得呛,给孩子使用真的安全吗?”

该报记者也实地探访河南一所小学,发现附近的超市竟公然售卖能量棒给学生。

其中一名小学生说,能量棒外形小巧,色彩缤纷,很快在同学间形成一股潮流。

“班上许多男同学把能量棒放在裤子口袋里,时不时就拿出来吸。”

能量棒
能量棒外形小巧,色彩缤纷,很快在校园里形成一股潮流。(海峡时报)

中国消费者协会曾针对能量棒发布警示,指能量棒的外观设计和使用方式对中小学生来说新颖独特,但背后存在的隐患也不容忽视。

“中小学生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应尽量通过健康科学的方式调整学习状态,养成良好作息,注意劳逸结合。”

在红蚂蚁看来,能量棒之所以能“风靡”校园,不外乎是年轻学生对新奇有趣的物品产生好奇,风险评估和自控能力也普遍较弱。

虽说青少年应学会理性消费,避免盲目跟风,校方和家长也应审慎把关,确保学校附近的商店严禁售卖能量棒。

但如前所述,眼下最棘手的挑战还是社媒和电商平台的监管,不论对新加坡、马来西亚或中国,都是一道难题。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