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新闻特写视频

在不同平台获取最新新闻

wechattiktokfacebookyoutubetelegram

调查:新加坡人仍支持国民服役,但家长希望军队能多教就业技能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展开调查,探讨公众对于国民服役抱持什么样的态度。(海峡时报档案照片)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展开调查,探讨公众对于国民服役抱持什么样的态度。(海峡时报档案照片)

要先“保家”才能“卫国”?

国民服役向来是新加坡人相当关注的议题。

几年前发生的几起军训意外,在坊间引起关于军人在受训时有没有足够的安全保障的议论;去年,国防部长黄永宏也在国会上,针对“是否应强制女性公民服兵役”的议题发言。

如今,全球国际局势出现动荡不安,国民服役的概念在新加坡人心中,有没有出现一些变化?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IPS)发现,绝大部分新加坡人依然赞同国民服役在保卫新加坡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调查结果却侧面透露出人们在生活成本高企的情况下,对生活的担忧。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是在去年7月至10月展开上述调查,主要探讨随着新加坡教育、工作环境,以及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公众对国民服役抱持什么样的态度。

调查结果昨天(5日)出炉,接受调查的民众范围相当广泛:

    2013年,新加坡政策研究所也曾做过类似的调查。

    研究认为,新加坡社会过去10年来发生了变化、不仅我国受教育人口的比例提高,家长也更积极地参与儿子的国民服役进程。图为2017年举行的陆军开放日。(海峡时报)
    研究认为,新加坡社会过去10年来发生了变化、不仅我国受教育人口的比例提高,家长也更积极地参与儿子的国民服役进程。图为2017年举行的陆军开放日。(海峡时报)

    不过,研究团队指出,新加坡社会过去10年来发生了变化,不仅我国受教育人口的比例提高,家长也更积极参与儿子的国民服役进程。因此,是时候调查新加坡人普遍对国民服役持有什么情绪和观感。

    从调查中的三个问题所收到的反馈可看出,绝大部分新加坡人仍赞同国民服役在防卫新加坡上的关键角色:

      当兵固然好,也不能忽视生活隐忧

      有趣的是,即便人们没有否定国民服役的重要性,却开始关注当兵所隐藏的机会成本,在生活成本上涨的大背景下,从现实考量去表达自己的关切和隐忧,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

      ① 军队也应教导就业技能?

      受访者认为,武装部队应注入更多的非军训元素,以扩增国民服役人员的技能。(联合早报)
      受访者认为,武装部队应注入更多的非军训元素,以扩增国民服役人员的技能。(联合早报)

      综合媒体就这项调查打出的标题,大多都侧重于一个现象:

      服役期间学不到太多的实质就业技能。

      调查揭露,相较于2013年的82%,去年只有71%认为服兵役能学到重要的就业技能。

      焦点讨论小组的参与者,尤其是家长坦言,应注入更多的非军训元素,以扩增国民服役人员的就业技能,毕竟服完兵役后,有些人就得踏入社会工作。

      对此,新加坡政策研究所说,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观感,可能是因要求新加坡人提升技能并投入终身学习的压力与日俱增,再加上一些家长的看法是,服兵役即意味着国民服役人员必然出现机会成本,必须在教育和职业规划上做出某方面的取舍。

      不仅如此,一些受访者也认为,服兵役或被要求回营受训时,对个人职业规划和所属企业都可能会带来影响。

      参与小组讨论的人力资源代表,就对男性职员“保家卫国”期间对企业各方面成本的影响表示关注,即便他们强力支持战备军人也须履行国民义务。

      国民服役人员在网络防卫测试中心接受训练。(海峡时报)
      国民服役人员在网络防卫测试中心接受训练。(海峡时报)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周瀚毅说:

      “武装部队应想一想如何帮助服役人员,尤其是那些再过几个月就退伍的军人,协助他们以学生或员工的身份过渡至人生新阶段。”

      他建议,这包括制造机会,让服役人员学习如何写好简历的技能、财务规划、或参加短期课程来为下一步做好准备。

      实际上,武装部队在这方面也有相关措施,例如去年推出的国民服役技能创前程计划,就旨在帮助服役人员在当兵的最后阶段与社会“无缝接轨”。但问题是,军营在多大程度上应充当“兼职技能中心”?

      如果这当中的比例没拿捏好,久而久之会不会影响男性公民对国民服役的理解与认知?

      男性公民须强制服兵役两年、退伍后也需在40岁之前定期回营受训。对一些新加坡人而言,如何更加“善用”这些时间,在当前的社会大背景下,将变得更至关重要。

      ② 金钱奖励多多益善

      今年7月起,武装部队、警察部队和民防部队的国民服役人员津贴将增加125元到200元。(海峡时报)
      今年7月起,武装部队、警察部队和民防部队的国民服役人员津贴将增加125元到200元。(海峡时报)

      一些受访者也认为,下列两个群体应得到更多关注:

        与此同时,调查也揭露,如果有更多金钱奖励,来支助国民服役人员或战备军人供房或照顾孩子等需求会更好。

        武装部队也推出了对应的援助计划,其中包括从本月份开始,武装部队、警察部队和民防部队的国民服役人员津贴将增加125元到200元,增幅视军阶和警阶以及职务而定。

        这凸显出另一个问题:

        保家卫国的义务固然很重要,但同时兼顾保住饭碗和照顾家庭的责任也很重要。

        再过十年,人民对“保家卫国”的定义会不会又有不一样的诠释?(国峰报网站)
        再过十年,人民对“保家卫国”的定义会不会又有不一样的诠释?(国峰报网站)

        红蚂蚁好奇的是,再过十年,人民对“保家卫国”的定义会不会出现不一样的诠释?各种生活成本和需求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会否让更多人倾向于先“保家”再“卫国”?

        请勿错过我们的更新内容与资讯。
        加入我们吧!

        tiktokfacebookyoutubewechattelegram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 antseditorial@redants.sg

        Red Anthill Ventures Pte. Lt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