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了却不看医生,直接服用之前生病时吃剩的药,或医生开给家人的药。
蚁粉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习惯?
相信家家户户都有个药箱,储存一些治疗伤风感冒、头痛腹泻的常用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但别忘了,药箱也需要定期清理,否则就会沦为过期药物的“藏身之地”,不但治不了病,还会吃出病来。
药丸比药水更“长寿”?
亚洲新闻台近日的一项民调显示:
受访的708名新加坡人中,有33%曾服用过期药物,另有19%承认在服药时不会检查保质期限。
不同药物的“寿命”长短不一,是因为有的化学性质更稳定,没那么容易变质和降解。
药剂师Priscilla Lim接受亚洲新闻台访问时解释:
药丸和胶囊药物,保质期短则六个月,长则五年。液状药物平均可存放两年。
未拆封的眼药水,可保存一到两年。一旦拆封,就可能接触到细菌,最好在30天内用完。
为了测试过期药物的药效,亚洲新闻台把五款过期超过一年的药物送去化验,包括两款止痛药、两款治疗过敏的抗组胺药(antihistamines),以及一款咳嗽药水。
化验结果显示,其中四款“过关”,仍保留90%药效。“不及格”的是液状止痛药,只保留51%药效。
不过,国立癌症中心药房主管Lita Chew强调,过期药物的药效能保留多少,也取决于储存环境。
不是每种药都需要放进冰箱
药物容易因为温度和光合作用而变质,因此多数人习惯把药物存放在冰箱,但药剂师并不鼓励这么做。
因为把不必低温存放的药物放进冰箱,服用时反复取出又放回冰箱,药物吸收了湿气,反而容易变质。
一个常见的错误方法,就是把药物存放在冰箱门边、放置鸡蛋下面的储物格。
每次打开冰箱,门边的温度是最先上升的,持续的温差变化可能会影响药物品质。
除非药物包装上有特别指示,或医生和药剂师有特别交代,才需要放进冰箱冷藏。
例如,糖尿病患注射的胰岛素(insulin),每次使用前都必须储存在冰箱,以防细菌滋生。一旦从冰箱取出解冻后,保质期只有一个月。
含有糖浆剂的药水,包括儿童服用的退烧药和止咳药,也不宜冷藏。这是因为冰箱温度和室温的变化,可能导致瓶口处形成颗粒物质,影响药物的稳定性。
至于需要冷藏的药物,包装上一般会注明存放在2至8摄氏度。千万不要放进冷冻柜,或跟蔬菜肉类放在一起。
最理想的做法,是把药物存放在阴凉干燥的环境,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例如抽屉里或架子上。温度尽量保持在15至25摄氏度。
用眼睛鼻子揪出过期药物
红蚂蚁发现一些非盒装的药物,保质期限字体太小,而且印得密密麻麻,根本看不清。
如果有老花眼,就只能靠鼻子来辨认药物是否已经过期,因为一些过期药物会释放难闻的气味。
Lita Chew举例,变质的抗生素阿莫西林(Amoxicillin)会释放类似硫磺的臭味。
俗称“血薄药”的阿司匹林(Aspirin)降解后,也会产生带有酸味的副产品(by-product)。
即使药物还没过期,也可能因为没有正确储存而变质。
如果发现药物的颜色或质感出现异样,就应立即丢掉:
- 药丸呈粉状,出现斑点、裂纹或缺口
- 粉状药结块或变色
- 胶囊粘在一起
- 比正常药物更硬或更软,变得易碎
- 抗生素包装开始膨胀
不要“喂”马桶或垃圾桶“吃药”
一些变质的抗生素会产生有毒的副产品,服用后可能引起贫血,严重的话甚至会损害肾脏。
既然过期药物不宜服用,应该怎么处置?
国立癌症中心的研究显示,超过七成的新加坡人会扔进垃圾桶,或倒入马桶冲掉。
但药剂师提醒,像抗癌药和抗生素这类药物,最好还是归还给药房,交由专人妥善处理。
例如,治疗癌症的细胞毒性药物(cytotoxic drug)需要高温焚化,才能确保对公众无害。如果用低温焚化,粉末可能在空气中散播,危害他人健康。
把抗生素倒入马桶冲掉,处理过的水源还是可能残留抗生素。
至于家里常用的药物,只要装进黑色塑料袋,绑紧后扔进垃圾槽即可。
新加坡中央医院首席药剂师Ong Kheng Yong警告,近期有越来越多人以低价在网上违法转卖即将过期的药物。
“生病时最好找专业医护人员问诊,让他们建议适合你服用的药物,才不会产生副作用。这个步骤不宜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