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有没有卖Maggi面? 细数那些变成产品代名词的家喻户晓品牌

更新:
2023年06月02日 15:06
卫生棉=Kotex
新加坡人都统称快熟面为Maggi面,乳酸菌饮料则统一叫Yakult。(红蚂蚁制图)

卫生棉=Kotex

在新加坡待过的人,应该都知道本地人将方便面、快熟面、泡面、即食面、公仔面和杯面一律称为“Maggi面”。

所有品牌的纸尿片一律叫作“Pampers”(宝贝尿布)。

只要是能循环再用的打包盒全都叫做 Tupperware。

所有的乳酸菌饮料都统一叫Yakult。

只要是保温瓶,都叫作 Thermos flask。

还有,所有单面有黏胶的胶带,双面胶带、图案胶带、隐性胶带、礼物包装胶带,只要是胶带,统统都叫 Scotch Tape……

是不是听起来熟头熟耳,而且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这么叫?

这些品牌之所以能在新加坡成为产品的代名词,有一些是因为它们是产品的发明者;一些则是广告打得够响,铺天盖地给消费者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一些则是直销做得好……

快熟面 = Maggi面

卫生棉=Kotex
Maggi快熟面。(联合早报)

这个堪称最伟大发明之一的快熟面,在中国大陆称为方便面,香港称为即食面,台湾称为泡面,新马一带则称为Maggi面。

Maggi面的叫法其实来自品牌“Maggi”,它的中文名是美极。

朱利亚斯·美极(Julius Maggi)先生1884年在瑞士开创了烹调品牌Maggi美极,至今已有139年历史。美极在1947年被雀巢收购成为全球六大策略品牌之一。

1960年代美极才开始进入新加坡市场,由雀巢在裕廊的第一家工厂生产美极酱料(番茄酱和辣椒酱),直到1975才在本地上架方便面。

美极当时一度成为新加坡消费者最喜欢的快熟面品牌,后来更被誉为是新加坡人日常生活中的符号。

其实那时,市面上售卖的快熟面品牌还有很多,例如明星(Myojo)、可口(KOKA)、统一(Unif Tung-1)和出前一丁等。

Maggi面之所以能脱颖而出,让新加坡人直接以Maggi面统称快熟面,被新加坡人叫到朗朗上口,应该就是广告的魔力了。

还记得当时看电视,一定会听到“快熟~好味~Maggi Mee"这些广告词吗?

从父母辈就开始叫Maggi面,代代相传,现在年轻一辈都还叫快熟面为Maggi Mee。

值得一提的是,快熟面的鼻祖并不是Maggi,而是日清(Nissin)。

1958年,二战结束后不久,粮食短缺,原籍台湾的日本人安藤百福(Momofuku Ando)突然萌想推出味道好、能长久保存、吃法简单、便宜和卫生安全的食品。

于是,他研制出全球首个泡面,也成立了日清公司,之后更进一步研发了杯面,从此改变人们的饮食文化,日本很快崛起成为“泡面王国”,安藤百福更被誉为“快熟面之父”。

纸尿片 = Pampers

卫生棉=Kotex
(谷歌)

纸尿片的“始祖”真的就是Pampers。

其实最早尝试尿布替代品的是日本人。原因很简单,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天然物资缺乏。

然而迈出实质性一步的却是瑞典人鲍里斯特尔姆,他在1942年发明了两件式的纸尿布,外层是塑料裤,内层是皱纹卫生纸做成的吸收垫。

这种一次性的纸尿布很容易破掉,碎屑会沾满孩子的屁股,所以很长时间内并没有被广泛应用。

世界上第一张纸尿片是在1956年诞生。

有个小故事说,美国化学工程师Victor Mills,当时任职宝洁公司(The Procter & Gamble)的研发部经理。他因为有一个小孙女,频繁地换洗尿布让他不胜其烦,于是他下决心要发明一种不用洗的东西来替代尿布。

1961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100项发明之一的纸尿裤(disposable diaper)——由宝洁公司推出。

当年宝洁为新产品取名,以pampers和diapers同韵为根据,而pamper则是娇养宠爱之意。

据说到1976年时,美国有半数婴儿用这种尿片。

纸尿片也在1976年由该公司引进我国,成为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用品。

现在Pampers已成为纸尿片的代名词。

Pampers的中文名称是“帮宝适”,相信很少本地人知道这个叫法,也很少人这么叫。

胶带=Scotch Tape

卫生棉=Kotex
各种胶带。(3M)

胶带的发明者是3M公司,Scotch商标则用在旗下的各种胶带产品上。

1930年,3M公司的一位年轻工程师Richard Drew,发明了一种防水又方便使用的胶带。

最初,3M公司只是将透明胶带当作防潮密封条,向面包店、杂货店和肉联厂推销,因为透明胶带让包装封口变得简单。在经济大萧条时代,胶带也伴随人们度过了一段拮据的生活,让他们能简易修理家用杂物。

当时透明胶带被称为Scotch Cellulose Tape。

1932年,3M的营业经理John A.Borden为方便人们使用透明胶带,发明了可以装置胶带的切割器。不过,第一台铁铸的切割器重达0.45公斤。

20世纪50年代,3M公司投入重金在电视台给Scotch胶带做广告,令其完全垄断了透明胶带市场。

二战时期,几乎所有胶带生产转移到军需。3M开发并制造了100 多种不同胶带协助解决战争生产问题,如密封、辨识零件、固定材料、保护及绝缘等,两面都涂上黏剂的Scotch® Double-Sided Tape 双面胶带就在此时加入透明胶带的行列。

透明胶带的款式过后不断推陈出新,一直发展到今天,现在已经有100多种颜色与花样,除了单面有黏胶的胶带,还有双面胶带、图案胶带、隐性胶带、礼物包装胶带等。而盛载透明胶带的切割器也不断有新的花样。
 
1966年,3M在本地设立公司,Scotch Tape的普及,即使所用的牌子不是来自Scotch品牌的,新加坡人也会称它为Scotch Tape。

保鲜盒=Tupperware

卫生棉=Kotex
(Tupperware)

特百惠(Tupperware)发明者是美国人厄尔特百(Earl Tupper)。

它的一系列密封塑料容器产品设计很简单五颜六色,以无异味、不透风、不渗水而著名,而且每个Tupperware的产品都附上终生使用保证,持久耐用环保。

Tupperware在新加坡已有50多年年历史,深入民心,很多人甚至误把所有塑料容器都当成是特百惠,其实Tupperware的产品还有水瓶、餐具、料理锅等。

Tupperware的产品甚至被誉为世界的文化符号,被世界各地的许多设计博物馆列入展出行列。

为什么Tupperware这么红?

这要从1930年代末说起,当时Tupperware摆在百货架时,无人问津,因为产品用途需要有人讲解和示范。

于是,发明者特百和合伙人在1951年想出“家庭式茶会”销售法,从此,特百惠走入寻常百姓家,以直销方式取得显著的营业增长。

Tupperware的所谓家庭派对,是由一名产品示范员(通常和事主是朋友)到事先预约好的家庭中,向一群妇女进行“有故事性”的示范。这些故事可以是模拟某种情况,比如说时间总是不够用的事业女性匆匆回家,她将如何以Tupperware在最短时间内有效地弄出一道晚餐。

这个入侵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地区的美国消费产品,是消费市场上的奇迹——因为它从来不打广告,但却一点都没有影响到其市场渗透力。

其茶会制度更进而影响了许多其他行销行业,可以说是金字塔式多层次传销(MLM)的先驱。

在家开茶会售卖Tupperware塑料容器这类活动,在70年代也走进我国,当时许多家庭主妇成了“特百惠安娣”(Tupperware auntie),她们借此补贴家用,交际手腕高明一点,口才好一点的,一个月赚三几千块不成问题,真正是生财有道。  

除了回报率不错、时间自由、可兼顾家庭、扩大生活圈子种种好处外,特百惠还有很多奖励计划,让销售员享有免费旅游机会,为平淡的主妇生活增添乐趣。 难怪除了“安娣”外,后来也有许多安哥加入这个行业。

而且这个行业一传十十传百,本地一度有近1万个销售代表(Tupperware auntie)。尽管1997年金融风暴打沉不少行业,但Tupperware auntie当时历久弥坚,非常走红、吃香。

卫生棉=Kotex
70年代新加坡的Tupperware派对。这在70年代可是非常盛行的家庭式行业,很受主妇欢迎。(海峡时报)

这些“安娣”都有非常典型的形象:多半人到中年,能说会道,产品知识丰富,总是提着大大小小印有特百惠商标的名牌塑料容器到你家来开茶会,示范讲解容器的各种不同用途,等茶会结束,总能做成几宗生意。

人力部长陈诗龙医生接受媒体受访时就曾说,他的母亲从前也推销Tupperware容器。

2000年新时代“Tupperware auntie”更年轻,有些还是职业女性。

现在虽然没有了Tupperware auntie来开茶会,但不少商场都还有出售Tupperware的流动摊位。

保温瓶=Thermos flask

卫生棉=Kotex
如果你在谷歌上搜索Thermos,出来的结果不仅是膳魔师,还有其他知名保温瓶品牌如日本的印象(Zojirushi)以及日本品牌虎牌(Tiger)。(谷歌)

保温瓶的开山始祖是THERMOS(膳魔师)。

真空保温瓶的英文本应该是vacuum flask,由苏格兰物理学家詹姆斯·杜瓦(James Dewar)在1892年在低温物理学研究中发明了这种储存液化气体的真空夹层容器——杜瓦瓶。

1904年,杜瓦的合作伙伴莱因霍尔德•伯格和另外两位德国人以“THERMOS”为注册品牌,制造出玻璃内胆保温瓶,并在德国柏林成立了“THERMOS G.M.B.H公司”。

THERMOS保温瓶一经推出立刻在市面上引起了抢购,很快在整个欧洲引发了热潮。

此后三十多年,日本、美国等国家也都出现了知名的保温瓶制造企业。

1978年,Thermos日本公司终于研发出商品化的不锈钢双层高真空保温瓶(Vacuum Bottle) ,并于1981年正式投入制造生产。这或许也是为何有些人会误以为Thermos是来自日本的品牌。

"Thermos"其实源自希腊文"热"的意涵,因为Thermos品牌的保温瓶历史悠久,家喻户晓,如今Thermos在英文辞典里作为世界通用的"保温瓶"代名词而存在。就算你在用的保温瓶不是来自Thermos品牌,多半也会情不自禁地说:“我在用Thermos flask。”

乳酸菌饮料=Yakult

Yakult(养乐多,其他地区如香港译为“益力多”)是一种乳酸菌乳饮品,因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部微生物学教授代田稔于1930年成功培养出有益人体肠道健康的乳酸菌,其后以其名字命名为“代田菌”,并于1935年开始生产及销售养乐多产品。

 “Yakult”这个名称是取自世界语的“Jahurto”,意即酸奶。

Yakult在1979年来到新加坡,当时每天只卖出8000瓶,但时至今日,Yakult一直是本地销量第一的乳酸菌饮品。

值得一提的是,Yakult在本地有自己的工厂,还生产出专属本地的多种口味Yakult。

Yakult早在1963年就采用“ 手手相传” 的营销策略, 即聘用和蔼可亲的Yakult ladies,把新鲜产品送到顾客手中。

卫生棉=Kotex
在日本,Yakult除了通过超市、便利店和自动贩卖机销售之外,还通过称为Yakult Lady(女士)的女性推销员将产品直接送达每个家庭或办公室。当时即便是只买一瓶,也照送不误。(Yakult)

随着Yakult在全球遍地开花,这一独特营销模式也在世界各地复制,其中包括新加坡。

Yakult公司在1986年起聘用家庭主妇当兼职代理,由她们在组屋区内,沿家挨户推销和送货,“Yakult阿姨”当时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

卫生棉=Kotex
Yakult阿姨。(Yakult)

1969年马来西亚也推出了第一个乳酸菌乳饮品牌子Vitagen,它们过后也效仿Yakult的营销方法,也有自己的Vitagen阿姨上门兜售饮品。

不过,Vitagen分了本地乳酸菌饮料市场的一杯羹,却没抢走Yakult在本地人心中的位置,在不少国人心目中,会称其他品牌的乳酸菌饮料为Yakult。

还有哪些品牌也成了产品的代名词,欢迎蚁粉与我们分享。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