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的无的放矢 难为了无辜的“筷子”

更新:
2021年12月16日 20:21
马哈迪指华人用筷子吃饭,是无法融入大马社会的原因之一,因用筷子吃饭是中国人的文化,并非马国人的文化,马国人的文化是用手吃饭。
马哈迪指华人用筷子吃饭,是无法融入大马社会的原因之一,因用筷子吃饭是中国人的文化,并非马国人的文化,马国人的文化是用手吃饭。(红蚂蚁制图)

哗众取宠,制造话题

马来西亚政坛最近流行出书,其中最引人注目或引起华社公愤的,肯定非曾二度任相的前首相马哈迪莫属。

他在为新书主持推介礼时对准华裔开炮,指摘华人用筷子吃饭,是无法融入大马社会的原因之一。

因为用筷子吃饭是中国人的文化,并非马国人的文化,马国人的文化是用手吃饭。

马哈迪推介新书
马哈迪为新书主持推介仪式。(光华网)

老马向来语不惊人死不休,而且深谙如何哗众取宠,制造话题。

他发言时说,占马国人口约26%的华族及占人口约一成的印度族都保存自身文化习俗。他以华族以筷子用餐为例子说,华族不只使用中国方言,也使用华语这种中国官方语言,因此无法很好融入马国社会。

他还以泰国和印尼华裔佐证,这两国华人用当地语言,也接纳该国信仰等,完全融入当地社会。

马来西亚一直倡导多元种族社会,是一个不同种族和信仰但却能相互尊重、和睦共处的社会,而不是完全被同化为单一文化或单一族群的环境。这不是国家领袖一直挂在嘴边的种族和谐口号吗?

魏家祥
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魏家祥展示,他可以用手、筷子及汤匙与叉进食。(中国报)

华人社会因这“筷子论”非常不满,纷纷群起反击,但其实华社再强烈的反驳,老马也不在乎,因为这不排除是他要争取马来选票的策略,其实也是他心中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想法。

老马的“筷子论”后来被他的政治死敌纳吉打脸,在面簿上传两张马哈迪过去农历新年期间用筷子捞鱼生的照片,还讽刺地写上“技术高超”。

其实政治人物都会为了彰显种族和睦而穿上友族的服装或出席友族的宴会,就如老马穿上红衣出席华人新年的宴会,还用筷子捞生。但其实这在马国已变成了一个“表演”形式,但意识心态却还是“马来人至上”的观念。

就是这个唯我独尊的坚持,马国历代政府才会想方设法的用许多政策来保护或巩固土著的地位。也是这些国家领袖和政客不断炒作种族课题,不断放大华人和马来人的经济能力差距,来“妖魔化”华人,结果现在反而责怪华人保留华人特征,所以无法同化成马来人?

真的是华人不愿融入,还是马来社会戴了有色眼镜,先行进行种族区分,认为华人是入侵者或抢了土著出头机会,因而心生抗拒而不愿接受华人?

(香港美食家蔡澜在面簿上贴出一幅写着“除了筷子,皆可放下”的书法,赶上了马哈迪正夯的筷子论热潮。)

感受到差别待遇的华人又怎么可能不因此而觉得自己被视为二等公民?这到底是谁造成的啊?

用筷子,讲华文不代表华人不爱国,老马根本是无的放矢,没事找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如果土著不改变心态,不愿意接纳外族,即便华人穆斯林能说一口流利马来语,用手吃饭,还是会被视为非我族类。

筷子论也让笔者想起老马的“拐杖论”。

他认为马来人无法依赖“拐杖”而成功,所谓拐杖指的是政府的援助。老马还说当地华人没有获得政府协助但依然成功,因此马来人若不改变态度和价值观,政府扶持马来人的政策将无法取得成果。

是谁给土著拐杖的啊?那如果要华人同化为马来人的话,是否也要一起成为拐杖一族了呢?如果融入的结果是一起沉沦,那对马国和华社来说恐怕绝非好事。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