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新闻特写视频

在不同平台获取最新新闻

wechattiktokfacebookyoutubetelegram

新韩出现越来越多全职奶爸 但社会仍难接受男主内女主外

数据显示,2021年本地有1万4100名男性为履行“家庭职责”,没工作或没在找工作。(海峡时报)
数据显示,2021年本地有1万4100名男性为履行“家庭职责”,没工作或没在找工作。(海峡时报)

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

新加坡和韩国都面对生育率低迷的问题,但在育儿的课题上,两国之间还有一个共同点:

更多男性愿意当全职奶爸(stay-at-home dads),待在家里照顾孩子。

韩国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有约1万6000名男性以育儿为由,申报自己没有赚取收入,这不仅是1999年有记录以来的新高,也比2022年的约1万2000人增加37.4%。

当局进一步分析,韩国全职奶爸的人口过去几年稳健增长,从2013年的6000人、增至2019年的9000人,再上升至2021年的1万3000人。

若按年龄层来看,2021年的全职奶爸人数中,有超过一半或约8400人年龄超过40岁,其次为30多岁的男性,占比为28.8%或约4600人。

新加坡人力部2021年发布的劳动力数据也发现,本地有1万4100名男性没工作或没在找工作,原因同样是“家庭职责”,相比2011年的6700人增加超过一倍。

人力部也曾揭露,本地全职奶爸从2007年的约700人,增至2017年的1500人。

不论是参考哪一组数据,新韩的全职奶爸人数呈上升的趋势,而这个现象其实也与结婚率和生育率下滑息息相关。

双薪家庭普及、更多女性选择不婚专注于在职场打拼,加上老龄化等社会问题,代表越来越少女性可以全职承担顾家的责任。

双薪家庭普及,意味着越来越少女性可以全职承担顾家的责任。(联合早报)
双薪家庭普及,意味着越来越少女性可以全职承担顾家的责任。(联合早报)

疫后居家办公成为新常态,应该也会有更多男性获得灵活工作安排,因而有更多在家照顾孩子的机会。

不想靠祖父母、妻子有更好“钱”途

有哪些原因促使新加坡男性打破常规,当一名全职的居家爸爸?

两年前,本地非营利组织“好爸爸中心”时任首席执行长陈轰让接受《海峡时报》访问时说,随着更多男性选择当全职奶爸,一些人是因妻子的工作有更优厚的待遇,或他们因家中育有特需情况的小孩,必须全心全意照顾他/她。

他说:

“随着社会推动性别平等,并关注女性的发展,一些男性对于放弃工作来专注于家庭的安排,已更能够坦然面对,尤其当另一半能为家庭带来所需的收入。”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也在2020年发表一篇报告,访问21名全职奶爸以及其中部分案例的另一半,了解他们对于父亲在家履行育儿职责的看法。

报告收集到这些爸爸的反馈后,整理出下列他们当全职奶爸的理由:

    专家表示,随着社会推动性别平等,并关注女性的发展,一些男性对于放弃工作来专注于家庭的安排,已更能够坦然面对。(海峡时报)
    专家表示,随着社会推动性别平等,并关注女性的发展,一些男性对于放弃工作来专注于家庭的安排,已更能够坦然面对。(海峡时报)

    报告也发现,在家照顾小孩的爸爸,久而久之也能形成自己的一套育儿理念。另外,父亲若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将对孩子带来积极影响,帮助他们建立信心。

    与此同时,爸爸们也逐渐能靠自己,不再那么需要另一半的指导,减少对她们的依赖。

    有趣的是,报告发现还是有很多全职奶爸,在言行举止上依旧摆脱不了男性主导的特征。

    例如,他们会将自己的育儿职责视为“保护者”(protector)或“提供者”(provider);他们也会把打扫或洗衣等日常家务活儿,留给帮佣、妈妈或岳母去做。

    研究显示,很多全职奶爸在言行举止上,依旧摆脱不了男性主导的特征。(联合早报)
    研究显示,很多全职奶爸在言行举止上,依旧摆脱不了男性主导的特征。(联合早报)

    奶爸吐苦水:医生只向我妻子交代孩子病况

    看来,本地全职奶爸似乎更清楚自己的岗位,某程度上也不排斥与妻子的身份对调。

    然而,这些父亲在社会上毕竟还是占少数。很多时候,他们还是会遭到外界投以异样的眼光,质疑他们能否胜任育儿的工作。

    综合上述报告及其他媒体整理的案例,一些全职奶爸一般会面对的问题包括:

      (海峡时报)
      (海峡时报)

      一名全职奶爸日前投函《海峡时报》,分享个人经历。

      他认为,这个群体最常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理解别人的看法。

      “虽然有更多爸爸在育儿过程中承担更大的责任,如独自接小孩上下课、到公园及购物商场等,社会大众普遍还是认定母亲的角色更关键。”

      他举例说,某次他和妻子带儿子去看医生,岂料医生全程只对着他的妻子说话,向她交代小朋友的病况,一眼都没看向他和儿子,仿佛他们父子俩不在问诊室里。

      结果,他在问诊结束后按耐不住,告诉医生自己和妻子其实平分照顾孩子的责任,甚至大部分时间,他才是待在家里看孩子的那一个。

      他说:

      “那名医生也许不是故意的,但这起事件彻底反映出,社会对于母亲是家中主要照顾者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他最后问道,

      假如这类育儿的刻板印象持续存在,那是否意味着在本地社会里,照顾孩子的大部分责任还是应该落在女性身上?

      全职奶爸是否应享有更多的援助?(海峡时报)
      全职奶爸是否应享有更多的援助?(海峡时报)

      追根究底,社会上还是存有“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概念,尽管这样的想法随着时代变迁已不再亘古不变。

      延伸思考,全职奶爸应获得哪些援助,也值得深究。

      今年起,本地在职父亲的陪产假从两周增至四周。假如母亲产假结束后重回职场,父亲则继续待在家里顾小孩,是否能有多一些补贴,来减轻这个家庭的负担?

      深入阅读

      深入阅读

      深入阅读

      深入阅读

      请勿错过我们的更新内容与资讯。
      加入我们吧!

      tiktokfacebookyoutubewechattelegram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 antseditorial@redants.sg

      Red Anthill Ventures Pte. Lt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