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住户联名请愿更改新组屋区垃圾槽位置 是协商还是“邻避”?

更新:
2023年05月12日 21:11
在新加坡窗前所享受的“美景”从来都不是永恒的
位于义顺1道的Skies Miltonia公寓。(新明日报)

新加坡住家窗前美景,多数只能曾经拥有

 

位于义顺1道的Skies Miltonia公寓在2016年建成,公寓后方是一片绿油油的树林,住宅环境静谧清幽。一些买家就是看中了这个美景,才买下这个位于郊区的房子。

可是,享受了六年美景后,一些屋主得知当局将会在这片树林上建组屋,离自己32米外还会有个装有1334户人家的垃圾的中央垃圾槽,于是要求当局把组屋的垃圾槽改建到另一端。

新加坡住家窗前美景,多数只能曾经拥有
(谷歌地图)

据报道,建屋局将在这片树林之上建造新预购组屋项目Miltonia Breeze,其1334个单位预计在2029年建成,建筑工程将会在明年年底启动。

但项目蓝图在去年11月公开后,公寓居民对组屋的设施规划等有所顾虑:

  1. 新组屋的中央垃圾槽位置和通往多层停车场的车道太靠近公寓,居民担心会饱受噪音和臭味的困扰;
  2. 担心建造组屋过程所产生的噪音、灰尘;
  3. 对住在树林里的野生动物日后的栖息地有顾虑;
  4. 担心如果允许新居民使用Miltonia(美通)的道路,可能会出现交通拥堵问题;

该区议员吴顺喜去年组织了美通居民联系网,协助居民向当局反映顾虑。

今年3月,当局就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 在公寓旁边设置多一倍的隔音屏障;
  • 装置仪表,监测噪音水平;
  • 限制施工车辆的移动;
  • 设置流浪野生动物求助热线,妥善处理生物多样性相关的问题;
  • 采取其他措施来控制工地灰尘、定期喷雾灭蚊、进行病媒控制,防止蚊虫滋生。

不过中央垃圾槽和车道问题仍未解决,住宅直接面向组屋项目的居民向吴顺喜和当局反映后,日前又发起请愿书,要求当局把中央垃圾槽和车道改建在另一端,共获得66名居民签署支持。

在请愿邮件中,一名居民写道:

“设身处地为我们想想。如果你的住家旁边的绿化环境即将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几年的建筑工程,这片绿化环境最终被一个中央垃圾槽所取代,你会有什么感受?”

另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居民告诉《新明日报》,她自公寓建成就住在这里,选择搬来是因环境安静,虽然她理解开拓新组屋的必要,但认为垃圾槽位置无需面朝他们。

居民赖女士则认为这些是合理的担忧,既然目前还未开始工程,希望提出后当局可以积极考虑。

不住在公寓的红蚂蚁颇能理解这些居民的心情,没有人喜欢改变,而且都是不好的改变,映入眼帘的树林没了,取代的是高耸的楼房,还外加一个人见人厌的垃圾槽。这未必肯定影响单位日后的转售价格,但单位如果面对树林,转售价格几乎肯定更高一些。

据propertyguru房地产网站的数据,Skies Miltonia一个面积1356平方英尺的单位,目前要价176万新币。

而这个所谓的中央垃圾槽,将采用自动化气动垃圾收集系统(Pneumatic Waste Conveyance System),这是个封闭式的系统,垃圾槽除了排气管之外,其余都是被包裹起来,但排气管面向义顺1道的公共道路,气体也经过过滤。

另外,建屋局也采取特别行动确保气体不会难闻,包括通过四组过滤系统除臭、定期更换除臭的过滤系统、装置感应器检测臭味以及种植树木减少气体的传播。

新加坡住家窗前美景,多数只能曾经拥有
(联合早报)

建屋局指出,中央垃圾槽离最近的公寓住宅单位为32米,两者间隔着网球场、树木和车道,这个距离符合策划及条规。

这是在设计和构思上述预购组屋时,当局和顾问仔细研究了周遭环境,并对临近项目所可能造成的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

事实上,这个32米的间隔比区内其他私人住宅项目(如Skies Miltonia,Miltonia Residences和The Shaughnessy)的垃圾收集站与住宅区的间隔还要远,也比Skies Miltonia的垃圾收集站和最近的未来政府组屋之间的距离还要远。

新加坡住家窗前美景,多数只能曾经拥有
(紫色格子)组屋的中央垃圾槽被指“靠近”Skies Miltonia。(建屋局)
新加坡住家窗前美景,多数只能曾经拥有
Skies Miltonia和垃圾槽其实隔着一条车道和网球场(22号)。(Skies Miltonia)

建屋局“从善如流”做出改善

即便如此,建屋局在接获反馈后,决定实施一系列措施:

  • 更改垃圾槽的面向,朝着Skies Miltonia的多层停车场;
  • 从义顺1道开辟多一条车道直接通往中央垃圾槽,供垃圾车使用,减少通往停车场车道的交通(垃圾车就不会绕着公寓走一圈);
  • 增建绿色屋顶和棚架,改善垃圾槽的外观;
  • 改善垃圾槽的设计,加长垃圾槽的排气管,让排气位置离公寓更远一些;
  • 种植更多树木以屏蔽垃圾槽和车道,同时作为噪音缓冲;
新加坡住家窗前美景,多数只能曾经拥有
(海峡时报)

绝大多数投诉的居民对解决方案都表示满意,但仍有居民要求完全撤走垃圾槽和车道,当局将继续跟居民跟进情况。

有居民认为,垃圾槽将建在离公寓更近的地方,而不是离预购组屋更近的地方。他们因此相信,当局没有像对待自己的组屋社区那样,尽到照顾公寓邻居的义务。

当局通过协商希望可以找到双赢局面,成全整个社区。

不过,利益相关者可能以为当局已经作出让步了,因此日后每当个人利益受到影响,就会通过各种途径为自己争取权益,例如发起请愿运动向当局抗议。

这会不会助长国人的“邻避”(“Not in my backyard”,简称NIMBY)心态,一旦住家附近出现自己不喜欢的项目,就千方百计地加以反对?

从兴建客工宿舍、到疗养院,再到庙宇骨灰瓮安置处,这些在邻里社区中发展的计划,因为地点靠近住宅区,都曾在不同时期成为我国上下热议的“邻避”话题。这个话题已谈论了这么多次,我们似乎还没学会,应该看到自己所拥有的部分,而不是去注意缺少的部分。

64岁的居民陈先生(物流公司的董事)就告诉《海峡时报》,并没有签署请愿书,他认为建屋局已经尽所能及,而且比做的比他想象的还要多。

他也认为在公寓旁边建组屋有好有坏。有人说会因为预购组屋项目而贬值,但也有人说,有了预购组屋,公寓居民就能享有更多设施。  

在土地局限的新加坡,红蚂蚁早已懂得窗前所享受的“美景”不是永恒的道理,不知道哪年哪月就会冒出好几栋新建筑,不如学会珍惜眼前,享受当下景色。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