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滨尼“红组屋”刷回白色,顺从了民意却扼杀了创意?

更新:
2023年03月06日 19:37
让你每天住红组屋,你受得了吗?
淡滨尼的“特色”组屋项目Tampines GreenVines。(新明日报/Darren Soh | Photographer脸书)

让你每天住红组屋,你受得了吗?

淡滨尼62街新落成的预购组屋项目Tampines GreenVines最近在新加坡很“红”,“爆红”是真的因为它很红。

这个预购项目有11座组屋,其中四座组屋做出了大胆的尝试,以红色为主调,电梯口的地砖、墙砖、天花板、外墙和邮箱区一片通红,就连楼层数以及门牌号码的指示牌也是红色。白天身处其中已经挺诡异,晚上更有恐怖片的氛围。

必须指出的是,电梯口以外的地方,色调仍是我们熟识的组屋一样,以奶色为主。

即将搬进去的居民,大多对这片红海不满意,还未领钥匙,就已不敢住进去。

有的觉得昏暗得像庙宇,有的觉得阴森得像鬼屋,有的觉得像红灯区,还有人说消防局都没那么“红”,有的更不介意自己出钱重新油漆。

心理学家解释,红色是一种较具刺激性的颜色,它给人一种燃烧和热情感,但不宜接触过多。过多凝视大红颜色,不仅会影响视力,还易产生头晕目眩之感。心脑病患者所待的环境一般也是禁用红色的。

虽说华族一般认为红色相当喜庆,而且设计与艺术的喜好本来就是个人的主观感觉,但红蚂蚁好奇的是,这个项目的经理、设计师等人验收成品时,没觉得不妥吗?

当局听取民意,已初步将天花板、部分墙壁、栏杆的油漆换成白色,红色电梯口在晚上看起来明亮多了。

该区议员马炎庆上周四(2日)在脸书上就此事回应说:

“我理解居民对红色电梯口感到的不安情绪,尤其是在夜晚时分。我已要求建屋局重新检讨,也感谢他们迅速反应并做出修改。”

建屋发展局过后解释颜色背后的灵感,

源自四周的绿化及公园环境,窗户和外墙设计模仿树木的自然动作。另外,这个邻里有11座组屋共1271户单位,由于建筑范围较大,各电梯口使用不同的色调是为了区分不同的楼群,方便居民找路。

红、黄、紫蓝三色则取材于大家所熟悉的热带水果:龙珠果、芒果和山竹。

据说,这个设计是出自瑞士公司之手,但还未得到证实。

 

让你每天住红组屋,你受得了吗?
入夜后,从组屋外看到的电梯口“景象”(新明日报)

马炎庆也说:

“我要感谢设计师们,他们努力尝试不同于常规的东西,让我们的许多预购祖屋能拥有自己独特的外观。有些事情可能与计划不同,但只要我们一起努力,事情就能解决。让我们不要过于激动而扼杀创造力。”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提到,

“我相信设计师花了心思,不想组屋都千篇一律的,但做得不好可以修改,毕竟这是居民每天路过的地方,住得舒心最重要。”

当局出发点固然是好的。

譬如另3座组屋是以“金灿灿”的黄色调,其受欢迎程度较高,超过七成希望保留。

至于另一批4座紫蓝色的组屋,目前仍未竣工。

不过,居民和大家或许都看不到“原设计”了。据马炎庆了解,当局下来或将为11座组屋包括黄、紫蓝色调在内的电梯口涂上白漆,统一设计感。

《海峡时报》艺术记者Arthur Sim就此事撰写了一篇评论,以《对淡滨尼组屋红色设计的怒火曝露出一个缺乏想象力的新加坡》为题。

他接受过建筑师培训,曾在建筑公司工作过,也担任过新加坡建筑师协会出版的季刊《新加坡建筑师》的编辑。

文中,他写道,好的建筑和设计并不总是能立即得到认可。

他认为建屋局通过粉刷红墙等做法迅速“亡羊补牢”,其危险之处在于,由专业建筑师和设计师所做的专业设计决定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在社媒上发出最响亮声音的居民。

“恕我直言,用‘暴怒群体的多数意见’来进行设计并非好事。我甚至还想说,真正有创意的设计不可能由委员会集体来决定。如果你试图让所有人都满意,你就不会让任何人满意。”

“如果这是一个品味问题,那么也许是时候承认,大多数新加坡人还没有准备好接受任何新鲜和刺激的事物。”

有读者投函给《海峡时报》回应Arthur Sim。

这名读者说,认为公共住房需要“多一点特性”的想法,往好里说是被误导了,往坏里说是一种精英主义。

人们也许会问,为什么公共住屋必须被赋予"特色",而私人住屋的设计则通常采用被广泛认为是可取的中性色调。

他还说:

“最重要的是,组屋居民不应被视为一项实验的对象,让建筑师和设计师去尝试那些在私人住宅中根本无法通过的新设计。这是组屋居民的家,请不要因为他们想要别人都想要的东西而责骂他们。”

让你每天住红组屋,你受得了吗?
刊登于2023年3月4日《海峡时报》读者留言板。

著名建筑摄影师苏建隆并不同意这位读者。

苏建隆在脸书写道,自1960年建屋局成立以来,他们一直走在推动新创新、技术和设计策略的前沿。如果认为我们现在享受的当代组屋和街区是在一夜之间发生的,那就太天真了。在幕后,建筑师和工程师孜孜不倦地反复尝试(trial and error)。

他说,在很多方面,新加坡的公共住房都是一项持续不断的工作。有些新东西管用,有些不行。我们采用有用的东西,继续改进那些不好的东西。

文末他写道,

“请记住,设计的创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除非我们乐于生活在一个永远如出一辙千篇一律的盒子里,并甘于永远都找不到方向,否则我们应该注意到一些公众的反馈对设计而言,有多么令人窒息多么扼杀创意。”

因担心黄色组屋的天花板和墙壁可能会被刷成白色,苏建隆日前赶紧到现场拍下这即将走入历史的设计。

“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尝试,用设计来解决问题,只是做法也许太前卫了。”

设计师和艺术家通常都有自己的那一份坚持,但作为使用者的普罗大众是否能欣赏也很重要。把创意融入生活中,这一条线究竟要划在哪里?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