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博览会临时取消 坐实新加坡人有钱没品味?

更新:
2019年01月17日 19:30
内忧还是外患?
2018年度“艺术登陆新加坡”VIP预展现场,主要都是外国人入场。(联合早报)

内忧还是外患?

蚁粉们去过艺术博览会“艺术登陆新加坡”(Art Stage Singapore)吗?别说你没去过啊,这个展览可是连续举办了8年,专门陶冶新加坡人的艺术情操,同时让艺术家有个平台交流、展览和出售他们的作品。

不过,没去过的蚁粉,看来也没机会去了。第九届“艺术登陆新加坡”原订于一个星期后(1月24日至27日)在滨海湾金沙会展中心举行,不过该艺博会的创办人兼主席劳伦佐·鲁道夫(Lorenzo Rudolf)昨天早上9点多发函给参与展览的画廊与展商宣布取消艺博会的举行,并通知展商停止所有的筹备工作。

 内忧还是外患?
“艺术登陆新加坡”的创办人兼主席劳伦佐·鲁道夫。(艺术登陆提供)

“艺术登陆新加坡”是本年度新加坡艺术周核心项目之一。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要临时取消这么重要的一个艺博会呢?

鲁道夫昨晩发出新闻稿说:

“基于新加坡非常艰难的市场环境,加上同场不公平的竞争,我最终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仓促做出取消艺博会的决定。”

矛头一:新加坡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市场环境

鲁道夫怪罪于新加坡的昂贵环境和停滞的艺术市场,说从2011年举办以来总共吸引到的500家国内外画廊,超过450家並没回头参展,因为做不成买卖。

艺术登陆新加坡一度是本区域重要的艺博会,吸引买家前来购藏艺术,高峰期为2015年,参展商多达197家,参观人次5万人,但这几年规模不断缩小,参展商数目递减,2018年减至83家,买气减弱。而今年举办方的目标已经降低至80家画廊,根据艺术登陆新加坡官网,却只约有45家国内外画廊与展商参加。

鲁道夫去年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

与东南亚其他地区(如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相比,新加坡艺术市场处于停滞状态。

他指出,

艺博会吸引到不少东南亚藏家(印尼藏家尤其多),但本地藏家数目並没增长;市场窄小,加上物价昂贵,而其他东南亚地区发展蓬勃,削弱了新加坡的竞争力。新加坡也没足够的艺术作品吸引其他区域买家的注意力。艺博会规模缩小,可说是本地艺术市场的缩影。

鲁道夫2017年也说:

“多年以来,尽管政府很努力从上而下推动艺文活动,但是新加坡只有艺术没有现场,艺术市场没发展。新加坡人受教育高,也有钱,就是不会花钱购买艺术品。艺术登陆新加坡最初成立两年反应好,过去五年陆续下滑,不仅艺博会,受影响的包括吉门营房、本地画廊,关门或惨淡经营的不在少数。”

说白了,就是想说新加坡人不会欣赏艺术。

内忧还是外患?
虽然“艺术登陆新加坡”的官网并没通知取消事宜,不过订购如入门票的有关中介已经通知艺博展取消。

矛头二:不公平的竞争

鲁道夫也指责将在1月24日至27日在吉门营房(Gillman Barracks)举行的新艺博会“聚焦东南亚”(S.E.A. Focus),26家参展商以前全参加过艺术登陆新加坡,被前者低价的参展费给吸引过去,让艺术登陆新加坡在不公平竞争和自相残杀下无法生存。

那也是,在同一时期举办两个性质一样的艺博会,要参展商分身参加吗?还是要他们砸钱报名参加两个展览?但总不能让原本就没有很多懂艺术的公众看两个差不多的展吧?

另外,“艺术登陆新加坡”近年来面临更多的竞争者,包括将在明天至30日在台湾举办的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今年11月1日至3日本地也将会有一个全新艺博会Art SG,在滨海湾金沙酒店金沙会议展览中心举行,预计约80个画廊参与。主办方为AngusMontgomery Arts、Tim Etchells和MCH集团,办过香港巴塞尔(Art Basel)、悉尼当代艺术展等艺博会。以上所举,只是其中一些。

艺术登陆新加坡内忧?

导致“艺术登陆新加坡”告吹,难道原因只有鲁道夫所说的外在因素吗? 

据《联合早报》报道,去年就有参展的业者反映,主办单位没照顾到画廊需求,没有效规划艺博会主题,带来素质好的艺术品,导致藏家量少。

提供给艺术界大腕的买卖空间?

expensive.jpg
“艺术登陆新加坡2013年”展出中国艺术家张洹也将带来由两个大型佛像雕塑组成的《柏林佛》,作品预计标价为100万美元,是此次艺博会最昂贵作品之一。(艺术登陆提供)

“艺术登陆新加坡”在短时间内汇集世界各地画廊,新加坡这个蕞尔小岛一下子来了许多艺术界的明星大腕,但这种明星效应只在少数收藏界人士、画廊和艺术家当中掀起波澜,充其量为艺术市场提供了多一个艺术品买卖的空间,在社会普及层面和艺术推动的层面,似乎未达到一些人心目中的理想效果。

本地艺术家巫思远曾接受《联合早报》受访时表示,虽然“艺术登陆新加坡”让参观者有机会欣赏一些艺术明星的作品,但是由于活动本质在于推动艺术的商业买卖,因此作品的选择显得保守而缺乏惊喜。“比较我参观过的一些艺博会,这次展出作品过于安全、精致且熟悉,少了试验性的部分。”

他也认为,艺博会犹如国际艺术明星汇演,艺术家参与的空间有限。巫思远比喻说:“艺博会像一个来去匆匆的大杯子,我们这些小杯子只能期待有机会接住一点点从大杯子里溢出来的水。”

艺博会是贵族活动?

“艺术登陆新加坡”堪称本地规模最大,也最高档的艺博会。它把世界艺术带到新加坡,几百名艺术家的上千件作品,这样难得的艺术盛宴一年一次,不过入门费用不便宜,请问如何让普罗大众也有机会亲近艺术,一览精品,开开眼界?

就拿今年的“艺术登陆新加坡”的入门票做例子,每天的票价为30元,三天套票为50元,即使“提早购票”(Early bird)优惠,一天也要24元,三天要价46元,这还没加上3至4元的订票费(booking fee)。

这样的收费对想要把艺博会当成周末活动,一家四口到场参观的普通新加坡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费用。

据记者过往到现场观察,获得国家艺术理事会、新加坡旅游局和经济发展局政府机构支持的“艺术登陆新加坡”,仍是属于艺术家、画廊、藏家、策展人、艺术系学生的天下。

对比之下,香港国际艺术展就显得普及得多,虽然展出的同是天价的艺术巨星作品,但前往参观艺术展的一般香港民众很多,使活动摆脱了艺术展只是少数特选人士才能参与的“贵族”活动形象。

 内忧还是外患?
印度画家维坎纳在本地首届“艺术登陆新加坡”画展上,模拟1939年的一幅画作《两个弗里达》,全身裸露和参观者合照,当时一度引起争议。(新民日报)

害惨参展商

“艺术登陆新加坡”无法登陆新加坡已成事实,这可苦了参展商,而鲁道夫的新闻稿对于如何处理画廊订金、赔偿及门票退款等只字不提。

根据申请表格,今年“艺术登陆新加坡”的一个35平方米展位的标准价格是2万6250元,展位越大越贵。

 内忧还是外患?
“艺术登陆新加坡”过往都在滨海湾金沙会展中心举行。(新明日报)

纽约Marc Straus画廊总监告诉《海峡时报》,画廊今年在艺术登陆新加坡上投资了“五位数”,包括支付滨海湾金沙的展位费用,运送维也纳著名艺术家赫尔曼·尼奇(Hermann Nitsch)的10件作品,支付韩国艺术家Jong Oh,策展人洛兰·埃(Lorand Hegyi)乘坐飞机新加坡的费用。

第三次参展的本地“白色空间”总监谢宇婴说:

“我们已付出三四万元的成本,订展位之外,也已将中国刘若望多件大型铜雕运来新加坡。可能会在自己的画廊展出一两件,其他先放在仓库再打算。”

台湾大隽艺术画廊今年第三次参展,画廊媒体处接受《联合早报》长途电访时说:

“我们对这个消息非常震惊。我们早已将艺术品运输到新加坡,现在头很大,正在处理运回,商量怎样减少损失。”

第一次参展的本地Instinc艺术空间总监姚诗韵非常失望,形容这是“一千个梦魇”。她说,一同参展的英国艺术家Laudi Abilama昨晚已抵达新加坡,所有艺术品已运至新加坡。

姚诗韵自去年9月开始就积极备展,她决定继续办展,作品将于26日及27日在她位于武吉巴督的画室(wcega tower#08-83)展览,同时也在网络平台(www.pluralartmag.com)上展出。

Art porter画廊的创办人之一纪尧姆·列维兰伯特(Guillaume Levy-Lambert)告诉《海峡时报》,他们原本计划在“艺术登陆新加坡”为印尼艺术家Naufal Abshar举办个人展,展出他为此展特别创作的七幅作品。这些画作在本周二(15日)已经抵达新加坡,如今将会改在位于史波蒂斯兀园路(Spottiswoode)的Art porter画廊展出。

他说:“对我们来说,这不是灾难性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比展会上只有很少的参观者和很少的销售要好。”

“我们更担心的是,这让新加坡很丢脸。我有海外画廊的朋友,他们已经把自己的作品运过来,预订了机票和酒店,这也让新加坡作为艺术中心的声誉岌岌可危。我们希望尽一切努力帮助陷入困境的画廊,看看我们能否在自己的艺术空间里融入外国画廊的作品。”

 内忧还是外患?
“艺术登陆新加坡2012”展出的于伯公作品《其因在果》。(联合早报)

有不少画廊和公众在pluralartmag.com设立的面簿“艺术登陆急救”(Art Stage SOS)页面向处于困境的参展商伸出援手,主动提供展览空间。

不过,“艺术登陆新加坡”虽然搞砸了,但艺术周还是照常进行。都说了这个世界上没有说没有了谁不行。

艺术周支持单位——国家艺术理事会、新加坡旅游局和经济发展局昨午发表联合声明说:

“我们对2019年度‘艺术登陆新加坡’取消一事感到失望。计划参加的展商、伙伴和藏家不幸都受到影响。我们了解到取消是个商业决定。”

声明指出,“艺术登陆新加坡”自创办以来,即获得三大单位的支持,艺博会过去对新加坡艺坛的贡献是受到认可的。2019年度新加坡艺术周超过百场的节目会照常举行。

在艺博会越来越多的今天,在艺术家及精品劳师动众地登陆,蚁粉们或许需要进一步思考,在商业意义之外,艺博会还有其他什么更大的存在价值?它能不能让艺术真正登陆新加坡,让艺博会与普通新加坡市民打成一片?当新加坡人被冠上“有钱不买艺术品”的称号时,这或许说的只是艺术鉴赏品味不到位的问题。当艺术走不进普罗大众的生活时,那才真的是“文化沙漠”的写照吧?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