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银行48小时内破产,似曾相识的情节会是“雷曼”再现吗?

更新:
2023年03月13日 20:04
不太可能
硅谷银行倒闭,是全美史上第2大银行倒闭事件。(法新社)

不太可能

美国硅谷银行星期五(3月10日)倒闭,是美国历史上第二大银行倒闭案,仅次于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倒闭的华盛顿互助银行。

美国硅谷银行破产事件持续发酵,承包了周末全球各大平台的热搜榜。

人们心里最关心以及最令大家担忧的不外是:这会不会是美国经济崩坏的前兆?2008年金融危机会历史重演吗?美国银行业会否像2008年雷曼兄弟事件那般,导致全球金融市场乱了阵脚?

1. 硅谷银行性质特殊

成立于1983年的硅谷银行,是美国唯一一家专注于硅谷和高科技初创企业的上市银行,成为扶持高科技初创企业发展的“典范”。

其经营策略是服务于初创企业,或者说从那些获得风险投资基金投资的企业吸收存款,后期业务范围扩大至风险投资基金的银行融资服务。

即使企业已经度过了创业阶段,该银行仍然能提供这些企业需要的各类服务,例如商业银行服务、私人银行服务、投资银行服务和风险/信用投资。

换句话说,硅谷银行不是服务于普通的个人或者企业的银行,而是服务于高科技初创企业及其背后的风险资本的银行。

该公司网站显示,在去年上市的美国创投公司支持的初创企业中,有近一半与该公司有业务往来,在美国创投公司支持的科技和医疗公司中,有44%与该公司有业务往来。

值得一提的是,硅谷银行在英国、中国、丹麦、德国、印度、以色列和瑞典都设有分行。

具体来说,硅谷银行在向高科技初创企业提供信贷资金的同时,会用自有资本买入这些企业的少部分股权(或认股期权)。

随着这些高科技初创企业不断成长发展,硅谷银行在成功收回贷款并获取可观的利息收入的同时,还能通过企业股权增值获取丰厚的股权投资收益。

很多美国高科技初创企业在做大做强后,为了感谢硅谷银行对他们早期发展的投融资支持,也会将大量资金存放在硅谷银行,这样既可以助力硅谷银行支持更多初创企业成长,又能获取较高的存款利息收入。

截至去年底,硅谷银行拥有2090亿美元(2819亿新元)资产和约1754亿美元存款。

不太可能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市,硅谷银行总部的标志。(路透社)

2. 硅谷银行遭遇了什么?

硅谷银行运营模式不同于传统银行,它更依赖高杠杆融资、资金链和资产等,因此资产负债表(财务状况表)更容易受到突发价格波动的影响。

在疫情于2020年暴发后,美国就掀起一股投资热潮。

作为加州风险资本家和初创企业的首选银行,硅谷银行当时是许多年轻初创公司的数十亿存款停泊港湾。

在2020年和2021年,硅谷银行的新增存款将近1300亿美元,多到硅谷银行无法全部借出去。

当时,他们采取了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把大部分资金投资在美国政府的长期债券。由于当时市场利率非常低,所以对于硅谷银行而言,这些存款几乎是没有成本的,因此就算美国政府长期债券只支付几个百分点的利息,但它们还是有利可图的。

然而,在美国进入加息周期后,它持有资产价格显著下跌。

加上融资环境变化,众多高科技初创企业不得不从硅谷银行持续抽走大量存款支持自身业务运营,导致严重依赖高科技初创企业的硅谷银行存款流失加剧。

为了填补资金流动缺口,3月8日,硅谷银行只得抛售210亿美元长期资产支持抵押证券,并因此亏损了约18亿美元。硅谷银行还寻求通过出售普通股和优先股募资22.5亿美元,来避免流动性危机。

负面消息引发存户担忧,隔天(9日)存户都试图从银行提取420亿美元存款,银行最终面临“资不抵债”而宣告倒闭。

硅谷银行母公司硅谷银行金融集团(Silicon Valley Bank Financial Group,简称SVB Financial)星期五美国股市开盘前已崩盘,股价猛泻62%。SVB Financial不久后暂停股票交易,随后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宣布紧急没收硅谷银行的资产。

《华尔街日报》引述知情者的话说,硅谷银行原本是要通过融资应付财务危机,无奈借贷人临时变卦,银行只好转向寻找银行买家,没想到买家还没找到就倒闭了。

3、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了,意味着什么?

 不太可能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彭博社)

上世纪30年代发生经济大萧条后,美国联邦政府就创办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简称FDIC),它专为商业银行储蓄客户提供保险,也有权限接管经营失败的银行。

FDIC表示,已成立一家新银行——圣克拉拉存款保险国家银行(Deposit Insurance National Bank of Santa Clara,简称:DINB),主要目的就是要保护现有硅谷银行的存户。目前硅谷银行的所有受保存款已经转移到DINB。

文告说,受保存款人,即那些账户存款额在25万美元或以下的存户最迟今天(11日)上午能够取回存款。

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存款提供担保,但通常每位客户和每家银行最多只能担保25万美元。而硅谷银行最新年度报告显示,它的1730亿美元存款中有96%没有担保。

美国财政部在周日(12日)晚间宣布,联邦监管机构将保护硅谷银行的所有存款,包括通常不在联邦存款保险范围内的资金。

这是一项罕见的全面举措,旨在防止这家以科技公司为客户重点的银行因迅速倒闭,而影响到美国金融体系的其他部分。

4、会找到买家“拯救”硅谷银行吗?

美国已表示,政府不会出资救助硅谷银行。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在12日晚间启动了对硅谷银行的拍卖程序,据美国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报道,地区银行最有可能在拍卖中获胜。

彭博社引述一位知情人士的话报道说,交易可能包括出售该公司的部分资产,也可能包括出售整个资产。

该知情人士说,交易的目标是在13日结束前完成交易。虽不敢保证能找到买家,但可能性是存在的。

在2008年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美国监管机构开了个先例,分别安排贝尔斯登(Bear Stearns Cos)和美林(Merrill Lynch)廉价出售给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和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当时那些倒闭的银行被认为具有金融体系重要性,因为它们对其他银行负有债务。

硅谷银行是否会得到同样的“待遇”,目前还不清楚。

值得一提的是,汇丰集团宣布将以1英镑收购倒闭的硅谷银行在英国的子公司。

英国财相亨特说,英国政府和中央银行促成了这笔私下交易。预料,这项并购计划将能保障存款的安全,同时又无需纳税人出资。

4、硅谷银行的倒闭会否掀骨牌效应?

不太可能
总部位于纽约的标志银行。(路透社)

硅谷银行一夜间轰然倒闭震惊全球,市场都在猜测接着倒闭的会是哪一家公司或银行。其中,美国几家地区银行已被点名,指他们都有可能受波及,难逃关门大吉的命运。

被点名的地区与小型银行包括第一共和银行(First Republic Bank)、标志银行(Signature Bank)、西方联合银行(Western Alliance Bancorp)等数家银行。

结果,被点名的标志银行就在美国硅谷银行倒闭两天后,一语成谶。

美国监管机构当地时间周日(12)晚间宣布,关闭了总部位于纽约的标志银行。

这是硅谷银行之后被关闭的第二家金融机构,主要因为该行也出现类似的系统性风险。监管机构表示,标志银行的存户将可以完全提取他们的存款。

标志银行是美国史上倒闭的规模第三大银行,在纽约、康涅狄格、加利福尼亚、内华达和北卡罗莱纳州都设有分行。

截至上星期三(8日),银行的存款余额为891亿7000万美元,有近四分之一的存款来自加密货币领域。另外,根据纽约州金融服务管理局的数据,截至去年底,银行的资产总值估计超过1103亿元。

美国对冲基金经理兼亿万富翁阿克曼(Bill Ackman)认为,

尽管当局在硅谷银行倒闭后进行了干预,以提振人们对银行体系的信心,但更多银行可能会倒闭。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道分析,

硅谷银行倒闭可能引发科技行业的大范围倒闭和裁员浪潮。

5、硅谷银行危机会蔓延全美乃至全球吗?

美国三大股指星期五下挫,跌幅介于1.07%至1.76%,牵连亚太股市全面下跌。

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上星期五(3月10日)闭市收报3177.43点,全日跌37.08点或1.15%;全周跌1.69%。

分析家认为,市场的反应就跟以往一样,发生了事情先抛售,之后再问原因。

硅谷银行的破产更多是个例,并不是银行体系出了问题。

硅谷银行主要面向科技行业,而美国主要银行和大银行的流动性比小银行高得多,他们的商业模式也更多元化,而且比15年前拥有更大量资本,风险管控得更好,也受到监管方更严格的监督。

这意味着,美国整体银行业不太可能像2008年雷曼兄弟事件那般产生连锁反应,引发全球金融风暴的系统性经济问题。

更何况,雷曼兄弟是一家投行,而硅谷银行是一家商业银行。

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雷曼兄弟是美国排名第四的大投行,通过资产证券化,其杠杆率很高;加上其产品大量卖给全球各地的其他金融机构,因此在爆雷后引发了迅速的连锁反应,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是硅谷银行爆雷无法比拟的。

硅谷银行破产带来的最大风险,在于这一事件带来的恐慌效应。这种恐慌情绪会有传染性,如果恐慌情绪传递,接下来又有银行陆续倒闭,风险就难以估量了。

硅谷银行破产无疑给表面上经济依然强劲的美国敲响了警钟。

不太可能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大厦外观。(联合早报)

针对美国硅谷银行倒闭一事,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今天指出:

新加坡银行系统对美国倒闭的银行曝险不显著。新加坡的银行资本充足,定期针对利率和其他风险进行压力测试。银行的流动资金情况良好,融资基础稳定和多元化。这些因素让它们可应对全球金融市场压力。

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时期,新加坡的银行系统保持良好稳健,新元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也如常运作。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