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老人接种疫苗后死亡? 别被耸动的字眼左右你对疫苗的信任

更新:
2021年01月19日 21:47
挪威老人接种疫苗后死亡? 别被耸动的字眼左右你对疫苗的信任
部分国家已展开疫苗接种计划,但如何克服一些民众对疫苗的恐惧仍是一大难题。(路透社)

刻意放大和去脉络化的报道

先看一段陈述:

“冰淇淋销量最高的时候,就是溺水事故发生最多的时候。”

因此我们就能断定,一定是吃了冰淇淋导致人们更容易溺水吗?

当然不是!

冰淇淋在天气热的时候卖得最好,而人们在天气热的时候本来就会更想跑去海边或泳池戏水,天气热有可能才是溺水案例变得更多的原因。

上面这个举例是统计学中的因果谬误(Causal Fallacy),硬把冰淇淋和溺水两个没有因果的事件混为一谈,而科学最忌讳的就是这种“乱牵关系”的因果解释。

再看看下面这句话:

“挪威33名年长者在注射冠病疫苗后死亡!”

有没有很耸动?有没有很可怕?

所以他们统统都是打了疫苗才死亡的吗?

部分国家,包括新加坡展开冠病疫苗接种计划后,有关疫苗的各种消息,就在反疫苗人士和部分不负责任媒体的推波助澜下,陷入被“乱牵关系”的麻烦当中。

不详加解释背后的来龙去脉,不在真正原因出炉后追踪报道作出澄清,这种近乎危言耸听的报道角度难免会让阅听人产生一种“冰淇淋让人溺水”的错误印象,进而在忽视科学证据的情况下作出“疫苗好危险”的结论。

20210119 lhl.JPG
为了说服一般民众疫苗是安全的,各国领导人,包括我国总理李显龙纷纷抢先接种疫苗。(通讯及新闻部)

以上面提到的“挪威33名年长者在注射冠病疫苗后死亡”为例,在部分媒体或意见领袖(KOL)的渲染和刻意放大下,互联网开始出现了省略其他因素,把疫苗指向唯一罪魁祸首的风向。

他们不一定会告诉你,挪威药品管理局日前已发布调查结果,33名老人的年纪都超过75岁,同时本身也患有严重的疾病却身体非常虚弱,上述老人的死亡其实和疫苗没有直接关联。

“我们不能说他们是死于注射疫苗,只能说这纯属巧合,我们无法证明疫苗是直接的导因。”

他们也不会告诉你,挪威养老院每天平均约有45人死亡,因此挪威公共卫生署长史托腾伯格(Camilla Stoltenberg)强调,这不代表死亡人数异乎寻常,或和疫苗有关。

时间点上来说,挪威33名年长者的确是在注射冠病疫苗后死亡,但死亡原因却不必然和疫苗有关系。

但部分媒体和各种博取流量的内容农场的取材,却有引导读者把目光集中在“疫苗”和“死亡”,潜移默化下将两者扯为一谈的嫌疑。

年老加上体弱多病,以及挪威老年人口的自然凋零,可能才是因果推导中被刻意隐藏的“天气炎热”,而疫苗则在部分媒体为了点阅率或某些特定议程模糊焦点下,背了和“冰淇淋”一样的黑锅。

20210119 first norway.jpg
图为挪威首名接受疫苗接种的养老院居民。(法新社)

除了死亡案例,人们注射疫苗后产生副作用也是部分媒体非常热衷渲染的话题。

法国6人出现不良反应、以色列13人面瘫、印度51人严重副作用……配上接种者面瘫的耸动照片……

他们不一定会告诉你,被某些平台大肆宣传有13人出现面瘫的以色列,已有近200万人接种疫苗,其中报告出现副作用的只有1127例,且多数只是轻微状况。

而在展开大规模接种计划的美国,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是每100万人中只有5.5起相关案例。

20210119 israel.jpg
以色列是目前全球疫苗接种率最高的国家。(法新社)

他们不一定会告诉你的是,无论是冠病疫苗或其他疫苗,接种后身体出现反应都是正常的情况。

疫苗的作用本来就是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借由“模拟”感染的情况,让人体提前“演练”抗击病毒,进而产生免疫力。

拿本地最早投入使用的辉瑞—BioNTech为例,卫生部列出的可能副作用包括:

  1. 注射处疼痛、红肿;
  2. 发烧、发冷;
  3. 头疼、肌肉或关节疼痛;
  4. 疲劳;
  5. 颈部或手部的淋巴结肿胀。

这些副作用通常会在3天内,或最长7至10天内消失。在某些状况下,疫苗可能造成严重的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脸部、喉咙、眼睛嘴巴肿胀等,此时民众应尽速求医。

为了尽可能排除风险,当局也不建议孕妇、16岁以下孩童以及免疫力较弱或对多重药物过敏的人士接种疫苗。

20210119 headache.png
头痛是接种冠病疫苗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示意图)

那些强打疫苗副作用的论述,没有告诉你的是,疫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必须分开来看。

下面引述领导我国疗法和疫苗(Therapeutics and Vaccines)专家团的薛寒友教授
说法,他同时也是国立健保集团的副集团首席执行总裁(医学教育和研究)。

“安全性指的是会对个人产生实质伤害的事情。”

“但耐受性是你可能会有轻微发烧或头痛,吃个药隔天就会好了。有些人会产生这些副作用,但这并不影响整体疫苗的安全性。”

根据法新社统计,全球目前已注射超过四千万剂疫苗,而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案例是少之又少。

面对这场本世纪最严峻的疫情,保持警惕是好,但过度制造恐慌,导致人们抗拒最有希望逆转疫情的疫苗,对战胜冠病一点帮助也没有。

科学才是人们战胜病毒最可靠的工具,而疫苗就是科学。为民众传递信息,肩负维护公共利益责任的媒体更不该站在科学的对立面,哗众取宠地嗜血报道。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