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包容性的组屋政策,也该有属于单身者的位置

更新:
2023年08月14日 23:25
具包容性的组屋政策,也该有属于单身者的位置
总理李显龙将在20日的国庆群众大会宣布政府对组屋政策的调整。(联合早报)

单身国人越来越多

近年来,本地转售组屋价格居高不下,预购组屋又因疫情期间工程延宕等因素,僧多粥少的情势恶化,住房问题也因此成为总理李显龙今年国庆献词的一大重点。

他在献词中提到,即使大环境不断变化,政府仍将确保组屋是新加坡各收入阶层买得到,也买得起的。

“政府也会确保我国的房屋政策是公平及具包容性的。”

为达成上述目标,李总理预告将在下周日(20日)的国庆群众大会宣布调整组屋政策。

李显龙预告政府将调整组屋政策。(通讯及新闻部)

新加坡有近八成家庭住在政府组屋,居者有其屋,已是新加坡人的“基本人权”,也是国之根本,政府矢言确保我国住房政策公平与包容性的决心,相信不会有太多质疑。

但说到以“家庭”为核心的本地住房政策中,是否会对单身者“更具包容性”,答案却又不是那么斩钉截铁了。

众所周知,单身者在本地住房政策中,常被调侃是“二等公民”。相较已婚者享有的许多津贴和优惠,单身者面临诸多限制,往往会有种相对剥夺感。

新闻网站《雅虎财经》今天(14日)就报道了本地一名38岁单身汉屡败屡试,只为拥有属于自己一套组屋的故事。

故事主人翁前后申请了八次,才成功申购预购组屋。

这样的案例并不罕见,据悉有人甚至得参与抽签超过20次才能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愿望。

但单身者面临的困境,还不止于这种不断被拒于门外的挫败。

单身,即意味着一个人在新加坡现行的住房政策中完完全全地“输在了起跑点”。

一名单身者要购买预购组屋面临诸多限制,首先必须够老(35岁才有资格申请预购组屋),接着是选择寥寥无几(只能购买二房式灵活单位,且不能位于成熟组屋区)。

在这种“爹不疼娘不爱”的尴尬处境中,单身者想买位置更佳和空间更大的组屋,只能着眼转售组屋市场(但同样须等到35岁以后),但转售市场近年风起云涌,未必是中等收入者能够轻松负担的选项。

再不然,就只能祈求自己是高收入人士,负担得起价格又是另一个等级的私宅。

更有甚者,单身者购买预购组屋还得多支付1万5000新元。

建屋局的解释是,这是由于预购组屋的售价已经扣除津贴,但这笔津贴是以夫妻,或至少两名住户为受惠对象,因此单身者只能在结婚后,才可领回额外支付的1万5000新元。

本地住房政策如何偏向家庭,又对单身者如何不友善,可见一斑。

单身者购买预购组屋面临诸多限制。(联合早报)

但随着本地单身者比例越来越高,意味着更多单身国人将陷入这种和已婚者相较之下不平等的待遇。

根据新加坡统计局2022年数据,本地20岁至49岁居民的各年龄段单身比例都呈上升趋势:

  • 20岁至24岁的单身比例97.8%,较十年前多1.4百分点;
  • 25岁至29岁单身者比例75.8%,较十年前多5.3百分点;
  • 30岁至34岁单身者比例36.3%,较十年前多4.7百分点;
  • 35岁至39岁单身者比例20.4%,较十年前多2.8百分点;
  • 40岁至44岁单身者比例16.3%,较十年前多3.7百分点;
  • 45岁至49岁单身者比例14.4%,较十年前多1.7百分点。
(李国豪制图,资料来源:新加坡统计局)

随着个人自由风气日盛,越来越多单身者渴望更早搬出原生家庭,独立生活。

《联合早报》交流版日前一则投书就道尽了单身者的无奈。

作者认为,未婚的成年人若在35岁之前还得和家长或兄弟姐妹共同挤在一个屋檐下,容易产生摩擦,对一个成年人而言是不小的心理负担:

“尤其是成年人之间的生活习惯,比年轻时复杂得多。”

本地年轻一代的单身比例逐年攀高。(海峡时报)

组屋政策调整“有没有单身者的份”?

李总理在国庆献词中提到本地住房政策必须具包容性。

长期在本地住房政策中被“亏待”的单身者自然期盼,政府即将宣布的组屋政策调整,会有针对单身者的利好措施。

然而,《联合早报》日前访问的几名房地产专家,似乎对调降单身人士购买组屋年龄等可能改善单身者购屋困境的大幅度政策调整不甚看好。

无论如何,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早前在一场携手前进运动对话会后也曾表示,政府已经意识到社会正在变迁,国人更晚结婚,膝下子女更少,也有更多人选择单身。

针对单身人士提倡的先租后买、同屋共居模式、跨代住屋等模式,当局都会进一步研究可行性。

不过,他也强调,尽管当局愿意作出新尝试,但重要的是得先从新加坡人那里了解这些试点计划从概念上能否引起大家共鸣,再考虑是否进行。

即使是上述提到的几种模式,包括先租后买、同屋共居模式、跨代住屋,也只是在现有政策外为单身者另辟蹊径,这仍然不意味着单身者能在本地住房政策中和已婚者“处于同一起跑点”。

可以预见,政府仍会继续维持以“家庭”为核心的公共住房政策。

在新加坡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为了“催生”,这么做或许有其依据,但政策制定者同时必须思考的是,单身只是人们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单身者同样对国家及经济发展有所贡献,

单身者是否要因生活方式而受到某种程度的“惩罚”?

因婚姻状态而划出的鸿沟不该如此之大。真正具包容性的未来公共住房政策中,也该有属于单身者的位置。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