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哈迪与他的四大天王(四之三)——安华功高震主惹祸上身

更新:
2018年08月10日 16:54
Mahathir and Anwar
(谢静怡制图)

安华经常展现他已做好接班准备的态势,因为他担心其他人可能冒出头来挑战他的地位。马哈迪则必须不断展示一切仍在他控制之中。马哈迪那时感受到安华功高盖主,两人的关系开始紧绷。

引言:

马来西亚政坛老手马哈迪最近一段时间非常活跃,俨然已成马来西亚反对党希望联盟(希盟)共主。

他先于去年9月与被他亲手拉下台的政治门徒安华握手会面,地点选在吉隆坡高等法庭,场面极具戏剧性。92岁的马哈迪不愧为老马,他深懂权力游戏的玩法,要把首相纳吉赶下台,只能寄望希盟,但安华身陷囹圄,希盟一盘散沙,所以老马第一步是要给群龙无首的希盟拱出一个大佬,这个大佬他是“当仁不让”。

希盟此前一直无法对首相人选达成共识,因为希盟的的第一人选是安华,但安华在狱中,而其他人也想上位。在这首相人选问题上,老马的态度很关键:他的终极目标肯定是推翻纳吉,但在这过程中,他是自己想重作冯妇,还是想推儿子慕克力上位,还是支持安华并团结希盟?马哈迪7月上旬远赴英国伦敦,与安华长女努鲁依莎会面,过后接受英国媒体《卫报》采访时透露,他支持安华在来届大选成为希盟的首相人选。7月中,希盟宣布达成共识,若赢得来届全国大选执政中央,将由安华出任首相。

希盟能否在来届大选胜出,即使胜出,安华能否如愿担任首相,还有非常多的变数。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马哈迪已不可能在巫统党内找到帮手拉倒纳吉,安华和希盟是他的唯一可以寄望的合作伙伴。

说到马哈迪与安华的合作,很好地印证了“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老话。

老马在任内凭强硬作风,让政治制度为自己服务。他曾栽培四个接班人,但也一手将他们拉下马。除安华之外,另外三人也吃过苦头。马哈迪的“老大哲学”以及他与四个接班人交手的故事,马来西亚人津津乐道,也成了一部“读你千遍也不厌倦”的马国政治入门手册。

红蚂蚁给你送上“马哈迪与他的四大天王”故事的第三集,登场的是与马哈迪有过深仇大恨的安华

马哈迪与安华

在马哈迪的四个副手当中,安华与他的关系最密切,也是最恶劣的。他们可说亦师亦友,曾经相知相惜,最终却成了有深仇大恨的死对头。

ma&hua.jpg
马哈迪与安华曾经相知相惜,最终却成了有深仇大恨的死对头。(谢静怡制图)

已故资深新闻工作者巴里·韦恩(Barry Wain)在《马来西亚独行侠:在动荡时期的马哈迪》一书中仔细梳理了马哈迪和安华从结识到分道扬镳的历程。韦恩形容两人的关系“长久、复杂,既有私交也有工作层面往来”。

两人虽然年龄相差22岁,但在个人观念和政治事业上有许多共通点。两人都是普通人出身,没有王室血统;都是民族主义者,主张马来人至上;血液里有从政基因,打击政治对手同样不遗余力。安华称马哈迪为他的“导师、领袖和政治之父”。

不过,两人并非没有不同。韦恩说,马哈迪靠强烈的个人意志治国,对于是否受欢迎不太在意,安华则是一个富有个人魅力和冷静务实的领袖。尽管马哈迪也很务实,但他一般不喜欢理论,喜欢高科技的东西;安华比较有理论基础,对着村民可以讲可兰经,对着西方人士可以谈莎士比亚。

马哈迪的治国理念是经济高增长,提出马来西亚在2020年成为发达国家的愿景,拥有许多摩天楼、高速公路网、高速列车等现代化符号;安华则关注脱贫、低成本医疗保险和住房,希望人民拥有更多自由,面对更少审查,公民社会蓬勃发展。

在1980年代,这些差异并未显现,所以两人私交甚笃,马哈迪更可说是安华与太太旺阿兹莎的月老。1980年,安华到医院探望马哈迪的妻姨,刚从爱尔兰学医归国的旺阿兹莎是主治医生,两人结识并谱出恋曲,在1981年结婚。

马哈迪和安华的官邸在吉隆坡高档住宅区白沙罗高原(Damansara Heights),两家人比邻而居,亲密往来。马哈迪和安华会在星期天一起去骑马,他们的女儿同在阿松大女子中学念书,偶尔会搭对方的顺风车去上学。

马哈迪安华相识近半个世纪

马哈迪和安华在1960年代结识,当时安华是学生领袖,马哈迪是菜鸟国会议员。安华和一些学生经常接受马哈迪邀请,到东姑阿都拉(Tunku Abdullah Abdul Rahman)的住家聚会,讨论时政和国家大事。东姑阿都拉是马来亚第一任最高元首、森美兰州严端阿都拉曼的王子,与马哈迪关系密切。马哈迪每次从吉打家乡到吉隆坡参加国会,都会住在东姑阿都拉的住家。

通过马哈迪,安华结识了东姑阿都拉。东姑阿都拉当时是马来西亚青年会(Malaysian Youth Council)会长,1972年,安华接棒成为会长。这对安华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机遇,因为该会长职一般由巫统党员担任,而安华当时还没加入巫统。安华当上这个多元种族背景组织的领导人,有利于他走出马来社区,拓展与其他族群的关系。

安华等一众学生很支持马哈迪。1969年马哈迪在大选中输掉议席,安华和他领导的学生组织力挺马哈迪。五一三种族暴动发生后,他们与马哈迪一个口径,批评东姑阿都拉曼的“亲华”政策导致“五一三事件”。马哈迪曾发表一份公开信,要求东姑阿都拉曼下台,安华等人曾帮忙分发此信件。马哈迪被赶出巫统后撰写的《马来人的困境》,亦在正式出版之前交由安华等人分发该书的首两个篇章。学生组织还举行示威,要求东姑阿都拉曼下台。

马哈迪在1972年重返巫统并在1974年担任教育部长后,却对安华及其学生组织的示威活动采取强硬态度,并支持政府逮捕组织学生示威的安华。政府在1974年底以内部安全法令扣留安华,安华被扣长达22个月。

不过,马哈迪似乎也看到安华的能力。他后来说,安华最好能为他所用,而不是加入回教党(现称伊斯兰党),给他和巫统制造更多烦恼。当上首相后,他在1982年邀请安华加入巫统。安华年轻有冲劲、富魅力的个人形象,给马哈迪的新政府注入活力。向来反建制的安华则告诉支持者,他加入执政党,为的是要从内部发挥影响力,改变马来西亚政治。

自此,马哈迪与安华成了师徒关系,安华在党内和政坛平步青云。安华入党一个月,即当选为巫青团团长,在1982年全国大选首次当选为峇东埔区国会议员,随后受委为首相署副部长,隔年转正任文化、青年及体育部长,1984年转任农业部长,1986年担任教育部长,1991年任财政部长。1987年巫统党争时,马哈迪和东姑拉沙里闹分裂,安华等人支持马哈迪。而马哈迪也把安华当成接班人来栽培。

安华扳倒嘉化峇峇 马哈迪感到受威胁

在1990年的党选,安华以最高票当选副主席,党内地位仅次于主席和署理主席。1993年党选,安华暗地里组织支持力量,在党选中成功将时任副首相嘉化峇峇拉下马,他的支持者还囊括三个副主席职(即现任首相纳吉、前副首相慕尤丁和雪兰莪前州务大臣莫哈末泰益)和巫青团团长职(即现任副首相阿末扎希)。想必马哈迪是从那时起感受到安华的威胁。

安华经常展现他已做好接班准备的态势,因为他担心其他人可能冒出头来挑战他的地位。1990年代马来西亚经济飞速增长,安华作为财政部长领了不少功劳,英国财经杂志《Euromoney》在1993年评选他为四位世界年度财长之一,《Asiamoney》在1996年评选他为年度财长。任财长期间,安华四处出国访问,建立了国际知名度。而马哈迪则必须不断展示一切仍在他控制之中,否则党员会以安华马首是瞻。马哈迪那时感受到安华功高盖主,两人的关系开始紧绷。

尽管如此,亚洲金融风暴在1997年爆发后到1998年初,马哈迪依然把安华视为接班人,但两人对如何渡过金融风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意见。安华主张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药方,通过自由市场办法、财政紧缩、削减大型发展项目等,来解决危机;马哈迪则主张令吉汇率和资本管制。1998年9月1日,马哈迪宣布资本管制,随即在2日宣布开除安华,3日巫统最高理事会将安华逐出党,20日安华被捕。就这样,马哈迪一手毁掉自己的第三个接班人。

经历过1987年党争的马哈迪深知对付政敌不能手软,必须下重手确保对方永无翻身之日,因为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四之三)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