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未必要互相指责撕破脸 若已无法挽回那就好聚好散

更新:
2024年05月23日 20:10
离婚
签字前,请三思。(联合早报)

保护孩子最重要

看着娱乐圈的“模范夫妻”一夜之间从佳偶变怨偶,天天在社媒上互揭疮疤,简直像在看惊悚片。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要属台湾女艺人徐熙媛(大S)和前夫汪小菲,还有“音乐才子”王力宏和前妻李靓蕾的离婚风波了。

虽然离婚在现今社会已司空见惯,但因性格不合而好聚好散的情况似乎不多见。

根据新加坡的现行制度,夫妻申请离婚时必须满足这五项理由之一,才会获准解除婚姻关系:

  • 通奸
  • 一方遭遗弃
  • 行为不合理
  • 分居至少三年且同意离婚
  • 分居至少四年

也就是说,在多数情况下,要离婚就得对簿公堂,一一列举对方犯下的过错。

这些法律诉讼最终沦为怨偶互相报复的手段,却对夹在中间的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打算好聚好散的夫妻,在措辞方面往往会尽量收敛。但事实是,只要一开始指责对方,难免会挑起原本已经平息的负面情绪,最后落得两败俱伤。

离婚
孩子是无辜的。(海峡时报)

今年7月1日起,有意离婚的夫妻将能以更和睦的方式分道扬镳。这个新增的第六项离婚理由是:

双方同意婚姻已破裂至无法挽回的地步,将共同承担婚姻失败的责任,又称“协议离婚”(Divorce by Mutual Agreement)。

少了怨恨,多了谅解,或许双方就能以孩子的利益为重,避免对无辜的孩子造成心灵创伤。

打开“方便之门” 鼓励夫妻动辄离婚?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5月13日指出,这是配合2022年1月在国会通过的妇女宪章修正法案,对民事离婚程序做出的调整。

但有民众批评,这项修法似乎是多开一道“方便之门”,让无法解决分歧的夫妻更容易走捷径。

也有民众担心,这可能会进一步削弱婚姻制度的牢固性,导致人们把婚姻视为儿戏,动辄提出离婚。

结婚
婚姻不是儿戏。(联合早报)

或许大家都误会了。

修法并不会使离婚程序变得更便捷。夫妻仍须结婚至少三年才可提出离婚,离婚申请也需要三个月才能通过。

此外,夫妻必须向法庭提呈文件说明婚姻破裂的理由,证明双方为挽救婚姻所做的努力,以及对抚养孩子和婚姻资产等事项的安排。

若孩子未满21岁,夫妻必须接受共同育儿辅导计划,才可申请离婚。

若法官认为离婚理由不够充分,或认为双方仍有可能破镜重圆,还是有权驳回离婚申请的。

结婚是为了幸福 离婚何尝不是?

根据新加坡统计局去年发布的2022年结婚与离婚数据:

2022年有7107对夫妻申请离婚或宣告婚姻无效,比2021年少了10%。

新加坡的整体离婚率也有所降低。每1000名20岁及以上的已婚男性中,有6.2人解除婚约,女性则有5.9人。

离婚
破镜难重圆?(互联网)

其中,以结婚五至十年的夫妻申请离婚的占比最高,达9.6%。

政策研究所社会研究室主管兼首席研究员马修(Mathew Mathews)博士认为,当婚姻走到第五年至第十年,生儿育女往往给夫妻带来更多压力,未必每个人都已做好准备应对这个新的人生阶段。

马修也提醒,现在以双薪家庭居多,夫妻俩都得工作,家务和育儿责任也须共同承担。当生活、婚姻和育儿无法取得平衡,夫妻间若缺乏沟通,或有一方承担得更多,就很容易造成冲突或感情疏离,最终走向离婚。

“一些面对问题的夫妻在结婚首几年可能仍愿意给彼此机会,但到了第五年,因意识到婚姻无法挽回而决定离婚。他们也许认为,与其继续拖延,不如在这个阶段离婚,毕竟他们有更大机会找到更适合的伴侣。”

离婚率降低,或许也该归功于近年推出的婚前预备课程和婚姻课程支持计划。

飞跃社区服务执行长林孔怀直言,一些年轻夫妻可能为了尽快拥屋,而对终身大事缺乏认真考虑。

很多时候,为了不破坏家庭安宁,夫妻之间不愿谈论敏感问题,那些没说出来的问题日后很可能影响婚姻关系。

“参加婚姻课程不单是为了巩固婚姻生活或避免冲突,更是一种自我学习和成长。”

离婚
有话好好说。(海峡时报)

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也有人说,十年修得同船渡。或许每个人对婚姻有不同的解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当婚姻无法再维系下去,退而求其次或许就是和平分手,将杀伤力减至最低。

好聚好散,也能避免下一代对婚姻产生恐惧和排斥心理。新加坡的结婚率已经够低了……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