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新闻特写视频

在不同平台获取最新新闻

wechattiktokfacebookyoutubetelegram

新加坡人常埋怨政府 却默默觉得“阿公”有能力让他们安享晚年?

新加坡滨海湾一带的风景线。(联合早报)
新加坡滨海湾一带的风景线。(联合早报)

这份调查结果政府看了会很高兴?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委托市场调查公司SurveyMonkey在今年3月8日至25日期间对生活在澳大利亚、法国、德国、墨西哥、新加坡、西班牙、瑞士、英国和美国共九个国家的4342名成年人,进行了一项关于各国人民对“财务安全”看法的调查。

新加坡在这项调查中成绩骄人。

值得注意的是,83%的新加坡人预计退休后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

78%相信新加坡政府能够在退休期间为他们提供经济支持,这组数字明显高于其他八国的受访者。

紧随新加坡之后的是墨西哥(54%)和瑞士(51%)。该调查显示,其他国家的大多数受访者对自己国家的政府在他们退休后提供经济支持的能力缺乏信心。

这点倒是让红蚂蚁挺意外的。

新加坡人总爱埋怨政府,却默默相信政府会让他们安享晚年。

这份调查并没进一步让受访者说出对政府有信心的原因。难道是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起了作用,让大家打从心底认为,靠公积金就能安然度过晚年?

只有新加坡免于“氛围衰退”

位于新加坡中央商业区亚洲广场大楼外的人群。(联合早报)
位于新加坡中央商业区亚洲广场大楼外的人群。(联合早报)

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全球经济正在接近“软着陆”并且通胀正在缓慢放缓,但从大规模裁员到全球通货膨胀的情况来看,世界各地许多人对经济依然感到悲观,并对其财务状况产生的影响感到焦虑。

这个民意调查发现,接受调查的九个国家的大多数成年人都在应对财务压力,而通货膨胀就是他们最担心的问题。

各国国民都在面临着“Vibecession”(氛围衰退),这是过去两年出现的全球趋势。

“Vibecession”即英语单词vibe(氛围)和recession(衰退)的结合体,意思是说“衰退的氛围已经烘托到这里了”。

即使经济数据如贸易和工业活动相对还算正常,但人们对经济前景的感受却是负面的。

例如,尽管就业市场强劲、工资上涨和通货膨胀放缓,但消费者可能仍然对经济抱持悲观态度,这种情况就可以被称为“vibecession”。

简而言之,是基于氛围和看法来感到“经济衰退”,而不是事实。

然而,只有新加坡人“脱颖而出”,对经济的发展方向保持乐观态度。

对于新加坡人来说,会让他们感到财务压力的因素有(可多项选择):通货膨胀(46%)、存款不足(33%)、医疗费用(33%)、全球经济不稳定性(30%)、利率上升(23%)、退休的担忧(28%)、衰老(26%)、裁员或收入损失(20%)、信用卡债务(14%)以及学费贷款(8%)。

月入多少才能让新加坡人获得财务安全感?

在莱佛士一带的上班族。(联合早报)
在莱佛士一带的上班族。(联合早报)

财务安全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财务现状有充分的信心,认为现有的财富足以应对未来的财务支出和其他生活目标的实现,不会出现大的财务危机。

简单来说,就是无论在任何不幸的情况下,他都不会因缺钱而无法维持正常的物质生活水平,陷入财务危机中。

澳大利亚和英国近半的受访者优先考虑“支出少于收入”以获得财务安全感。但新加坡受访者更看重拥有一份高薪且稳定的工作。

有趣的是,新加坡人在经济上和财富累积过程中似乎难以满足。

58%的新加坡人认为他们是中产阶级,61%的新加人觉得自己是月光族。

也许就是这个原因,他们需要月入更多才能感觉到“财务安全”。

在个人收入方面,只有12%的新加坡受访者表示,他们需要年收入达到5万新元才能感到财务安全。

31%说他们需要每年至少赚10万新元才能感到财务安全,也就是月薪8333新元。

另外30%更说,年收入至少要赚50万新元(月入要4万1666新元)才有安全感。还有22%的人说至少要赚100万(月入要8万3333元)才能感到财务安全。最后甚至还有4%的人坦言,他们永远不会有财务安全感。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新加坡的全职居民每月名义总收入中位数是5197新元,试想想,有多少新加坡人真的可以月入四万新元以上?理想很丰满,但现实总是很骨感。

这么来看,也许就不难理解,不论政府做多少,为何新加坡人始终还是觉得自己口袋里的钱很少,永远也赚不够让自己有财务安全感了。

深入阅读

深入阅读

深入阅读

深入阅读

请勿错过我们的更新内容与资讯。
加入我们吧!

tiktokfacebookyoutubewechattelegram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 antseditorial@redants.sg

Red Anthill Ventures Pte. Lt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