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华族宝宝出生率最低,并非忌讳虎年生育那么简单

更新:
2023年07月03日 20:10
出生率低已见惯不惊
根据国家人口及人才署5月的更新数据,去年居民整体生育率只有1.04。(联合早报)

出生率低已见惯不惊

移民与关卡局属下的生死注册局,在网上公布新加坡2022年度生死注册报告,忧多过喜:

  1. 新生婴儿出生率又下降了,这次减少7%,写下历史新低;
  2. 人数最多的华族,其宝宝出生率是各大种族中最低的;
  3. 本地产妇的年龄越来越大;
  4. 新加坡整体生育率与许多发达国家一样,多年来呈下滑趋势,这主要归咎于居民单身比例增多、更多人选择迟婚、延迟生育或生育较少孩子。甚至还得在一定程度上,归咎于去年是华族传统上忌讳生育的虎年……

以上这些数据和观察,相信大家已见惯不惊,甚至麻木了。

新加坡新生婴儿出生率创历史新低

去年,本地新生婴儿共有3万5605名,比2021年的3万8672名,少了7.9%(3067名),写下历史新低。

其实,我国居民整体生育率从1970年代末已开始下降,这个现象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过去半个世纪来,无论新加坡政府如何催生,似乎都不怎么奏效。2021年,政府也推出了一些“甜头”。

例如:把第二个孩子的儿童培育户头配对顶限从3000元(新元,下同)调高至6000元,也就是除了开设儿童培育户头时获得的3000元起步津贴,还能额外获得6000元填补(即父母存入每一元,政府都会配对填补,上限为6000元),总共可获取9000元。

在冠病疫情期间一次过派发3000元额外补贴,给2020年10月1日至2023年2月13日出生新加坡籍孩童的家长,帮助他们减轻冠病疫情期间的育儿负担。

然而这些诱因,加上2021年疫情期间民众没得出国,即使居家办公时间增长,也没能扭转上述出生率的“颓势”。

出生率低已见惯不惊

 

华族宝宝出生率是各大种族中最低

据2022年6月的最新统计,新加坡563万7000人口中,有74.1%是华族,13.6%为马来族,9%为印度族。

然而,华族宝宝出生率却是各大族群中最低的。

新生婴儿中,华族占约56.4%,共有2万零73名,比前年的2万2002人减少约8.8%。每1000名华族居民中,只有6.5名新生儿。华族自1988年起,除了龙年稍有起色之外,出生率一直呈下降趋势,今年更创新低。

出生率最高的是马来族,1000名马来族居民中有14.3名新生婴儿,自2012年起逐年增加或相对稳定。

至于印度族,1000名居民中有8.3名新生婴儿,自2014年也呈下降的趋势。

出生率低已见惯不惊
各族2013年至2022年的出生率。(移民与关卡局)

本地产妇的年龄越来越大

居民新生儿的母亲中,生第一胎的母亲年龄中位数,从2018年的30.6岁,上升至去年的31.9岁。

相比之下,生育第二、第三、第四个孩子的母亲年龄中位数在同一时期变化很小。

生第二胎的母亲年龄中位数从2018年的32.9岁,上升至去年的33.2岁。

出生率低已见惯不惊
2018年到2022年,生第一胎至第四胎母亲年龄中位数的变化。(移民与关卡局)

细分之下,生第一胎的其他族产妇年龄中位数最大为32.9岁,紧随在后是华族产妇为32.5岁,接着是印族产妇31.1岁,最年轻的是马来族产妇为28.4岁。

唯一的喜讯就是本地产妇的教育水平也越来越高。去年生第一胎的母亲当中,63.6%拥有大学学位;在2017年,这个比率为58%。

协助管理国家人口及人才署的总理公署部长兼财政部及国家发展部第二部长英兰妮,今年2月在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总理公署开支预算时说,

我国2022年的居民整体生育率降至历史新低,与全球和社会趋势有关。新加坡人仍强烈期望结婚和生儿育女,但更多人选择迟婚、延迟生育或生育较少孩子。去年是华族传统上忌讳生育的虎年,也是生育率创新低的部分原因。 

针对去年新生儿人数创新低,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陈恩赐副教授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随着时间推移,虎年不宜生子等传统观念,已越来越不受年轻人认同。生育率降低,即使发生在虎年,接下来未必能归咎于传统习俗。

“根据我个人观察,年轻人已越来越不迷信,未必会固守传统习俗……况且,孩子出生在传统上较少新生儿的年份,家长让孩子报读心仪小学时,竞争或相对不那么激烈。”

属于年轻族群,育有两名孩子的红蚂蚁,的确不清楚什么是“虎年不宜生子”,还特地上网查了一下。原来坊间有种迷信说法,长辈会觉得孩子生肖属虎不好,命运会比较苦,性格会比较凶等等。

对现代年轻夫妇而言,选择生孩子是很个人的事情,想生就会生,不想生说再多也没用。毕竟生养孩子是一个伤财费神之事,除非是很爱小孩或者不小心怀上,否则再多的津贴和育儿假也很难诱惑那些不打算生孩子的人“就范”啊!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