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万户家庭拥车,12%有两辆 五年拥车证能让大家一圆拥车梦吗?

更新:
2023年05月08日 21:54
拥车证
拥车证成价节节攀升,让许多等着进场买车的人望“车”兴叹。(联合早报)

拥车证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其实很简单

住在组屋区的蚁粉,经过停车场的时候不妨留意一下,说不定会发现一个“奇景”:

左边停了一辆法拉利,右边停了一辆马赛地。

这不是红蚂蚁的幻想,交通部长易华仁今天(8日)在国会发表的部长声明中就提到大家(尤其是不开车的朋友)平时未必会注意到的一点:

截至去年10月底,在新加坡拥车的47万1000户家庭中,拥有两辆车的占12%,拥有三辆或以上的不到3%。

易华仁特别强调,这些“多车家庭”并非全都住在私宅,有的还住在组屋……不愧是“隐形富豪”啊!

那拥车证成价近期飙升,让许多想买车的人们懊恼不已,难不成跟他们有关?

也曾有匿名车商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透露,一些外来富豪对豪华车“志在必得”,因此推高了投标价,使得一些原本在这个组别的潜在买家,只好转向大众市场的中小型汽车组。

有议员就在国会询问:拥车证成价节节攀升,是外国人买车造成的吗?

对于以上两个问题,易华仁都斩钉截铁地回答:不是。

易华仁
交通部长易华仁5月8日在国会发表部长声明。(国会直播视频截图)

易华仁还说:

“从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由外国人标到的拥车证,平均占总数不到3%。这个占比过去几年来都保持在低水平,没有显著改变。”

也有一些车商归咎于私召车业者,指他们涌入中小型汽车组,为旗下的车队抢标,进而推高了成价,并呼吁政府对私召车的数量设个上限,采取类似对德士公司实施的限制。

易华仁解释,政府会进一步研究私召车对市场造成的影响,但任何为私召车数量设限的提议都必须谨慎考虑。

目前,三个汽车组别的拥车证成价都超过10万元,电单车成价则从1万多元回落至5002元,几乎回到冠病疫情前的水平。

来看看上周五(5日)公布的最新一轮拥车证公开投标结果:

  • 中小型汽车组(A组):10万1001元(跌2.6%)
  • 大型及豪华车组(B组):11万9399元(跌1.2%)
  • 货车和巴士组(C组):7万5589元(涨0.3%)
  • 电单车组(D组):5002元(跌58.9%,2020年7月以来最低)
  • 公开组(E组):12万4002元(跌0.4%)
拥车证
电单车组的拥车证成价早前不断飙升,对配送员等依靠电单车谋生的人造成很大的影响。(海峡时报)

三大汽车组别拥车证的价格这一轮回落,可能是因为过去的成价涨得太快,这一轮就出现相应的市场调节。

供需是影响拥车证成价的根本原因

好了,那既然看似不是任何群体的错,拥车证价格怎么还是那么高?

易华仁指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拥车证需求依然强劲,有增无减。

未来几年,随着家庭收入持续增长,以及车辆数量零增长,拥车证成价将继续呈上行趋势。

我们在这里不妨追溯一下拥车证的历史:

政府在1990年推行拥车证制度的初衷是明确的,就是要在土地有限的新加坡,严格控制车辆增长,并确保配额的公平分配。当时允许车辆数量每年净增长3%,之后逐年减少。

直到2018年,政府落实汽车与电单车零增长的目标,新车供应量根据报销车辆而定,而这又受拥车证10年周期所影响。

根据陆交局网站,A组和B组车辆的10年拥车证到期后,车主可选择延长拥车证多五年或10年。

若选择延长多五年,延长期限到期后,车主必须报销车辆,不能再延长;若选择延长10年,延长次数不限。

那么,要如何让A组和B组车辆的拥车证供应更平稳,同时遵守10年周期汽车总数的上限呢?

易华仁今天宣布了这个一次性的安排:

陆交局会把即将到期的五年拥车证,提前分配回市场。

这样一来,未来五轮的拥车证投标活动中,A组和B组的拥车证配额将分别增加24%和15%。

易华仁解释,由于这些五年拥车证不能再延长,必须注销,陆交局就能掌握具体数量。这些拥车证会从下一轮拥车证公开投标活动,也就是5月15日起,分几个季度重新分配回市场供投标,陆交局预计约有6000张。

随着更多车辆的10年拥车证即将在未来几个月到期,预计拥车证供应也会显著增加。

经调整后,5月至7月的拥车证配额会从目前的9575张,增至1万零431张。

其中,A组拥车证配额会从之前宣布的2798张增至3358张,B组拥车证则从2367张增至2663张。


 

除了控制车辆数量 还要控制碳排放

要实现“减少用车”(car-lite)的愿景,单靠控制车辆数量是不够的。

陆路交通业是新加坡碳排放的第三大领域,占全国总排放量的15%。要在2050年之前达到净零排放的全国目标,这样下去恐怕不是办法。

拥车证
要实现“减少用车”的愿景,除了控制车辆数量,还须减少碳排放。(联合早报)

公路占新加坡土地面积的12%,每天承载约700万趟次。

相比之下,地铁网络占的土地面积不超过1%,每天却能承载约300万趟次。

比起驾驶内燃引擎汽车,乘搭地铁还能减少九成的碳足迹。目前每10户家庭中,有七户只需步行不到10分钟,就能抵达地铁站。

尽管公共交通带来许多便利,易华仁理解,一些新加坡人仍渴望拥车。

“对一些人来说,汽车是一种必需品,或有用的交通选项;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一个梦想。”

年轻人和中等收入阶层何时才有机会一圆拥车梦?或许是时候探讨如何在分配有限资源时,兼顾公平与效率。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