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疫后更注重家庭关系,愿意花更多时间陪家人

更新:
2022年11月25日 16:50
心理健康出问题,亚洲人通常选择自救而非寻求协助
由国家福利理事会和触爱社会服务共同领导的“跨越成见,退去标签”(Beyond The Label)运动,今年10月推出促进心理健康的地铁列车,向乘客宣导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如何在学校、工作场所和社区等场所,更好地支持心理疾病患者。(联合早报)

你身边的人心理健康可有亮起红灯?

经历了长达三年的冠病疫情,你慢慢把生活重心放到家庭上吗?家庭成员之间更有凝聚力吗?

一项调查显示,受疫情影响,新加坡人变得更注重家庭,更在乎与家人和爱人的关系,也意识到需花更多时间与亲人在一起。

由本地咨询公司黑箱研究和保险公司富卫集团(FWD)合作进行的“全球心理健康调查”显示,多达60%的新加坡人认为,他们更注重和家人的关系,是这场大流行带来的意外收获之一。

此调查结果与另一项的结果相似。

一项关于新加坡幼儿发展追踪调查显示,疫情让有小孩的家庭更密切,相处时间“有量也有质”。41%家庭表示,疫情改善了他们家庭成员的相处方式。71%的家庭表示跟家人相处的时间增加了。

你身边的人心理健康可有亮起红灯?
(黑箱研究)

不过,有7%的受访者认为,更在乎和家人的关系,不见得是件好事。有33%则保持中立。

这会否是因为“越在乎,责任就越大”?

当问及受访者影响心理健康的压力来源时,亚洲人将日益增加的家庭责任、工作压力及通货膨胀列为三大压力源头。

至于西方人,更担心通货膨胀和是否有足够储蓄来过上舒适生活。这两者才是他们的压力来源。

因生活成本上涨、燃料和能源成本上升,及俄乌战争导致供应链中断,预计今年年底全球通货膨胀率将上升至7.5%。

你身边的人心理健康可有亮起红灯?
(黑箱研究)

这项调查在今年6月至7月进行,聚焦于全球心理健康层面,涵盖了欧洲、美国、澳大利亚和亚洲的16个地区的1万人,亚洲地区参与调查的有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香港、印尼、日本、菲律宾、泰国及越南。

一个人若不懂得减压,用正确心态来应对压力,就很容易引发心理健康问题。

65%亚洲受访者认为,心理健康问题将成为2023年最重要的议题之一。

根据世卫的最新数据,在东南亚,每七个人中就有一人(约14%)患有精神疾病。这还不包括千千万万虽然患病但却没去寻求医疗帮助的人。

在新加坡,根据心理卫生学院在2016年至2018年进行的心理健康研究,本地每七人中有一人经历精神失调。这包括重郁症、躁郁症、广泛性焦虑症、强迫症,及酒精滥用和酒精依赖等。

而基于心理疾病被污名化等各种障碍,不去寻求医疗援助的精神病患者的人数仍然很高。

无论是西方还是亚洲,大家一致认为,昂贵的治疗费用是寻求心理健康协助时的最大障碍。

对亚洲人而言,其他因素还有:

  • 难以启齿 (34%)
  • 不想让任何人知道 (21%)
  • 对寻求帮助一事感到不自在 (28%)
  • 不晓得找心理医生的渠道 (25%)
  • 对心理健康问题的了解不够 (16%)
你身边的人心理健康可有亮起红灯?
(黑箱研究)

正因如此,亚洲人通常选择自救而非寻求协助,当中只有34%愿意与他人公开讨论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