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坏消息与负面新闻不断 需精神情感辅导的国人有所增加

更新:
2020年09月28日 19:25
冠病疫情期间情绪低落
有心理学家比喻冠状病毒引致的隔离措施,就好像判了我们无期徒刑。(海峡时报示意图)

病毒是万变之源,善是万缘之需

负面新闻当道的疫情下,每天不是耳闻和眼看感染和死亡数字,公司裁员和倒闭,不然就是各国各地穷尽力强制阻断或隔离措施,以及执法过程中出现的冲突和反抗。

报不完的坏消息,写不完的负面新闻,数字底下是全球每个人面对大流行病所冲击的生计、生活、情绪和情感。这些都是你,也是我和我们的故事;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独立去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改变。

我国政府在方方面面已给予国民财务上的援助,以及作出转业和工作上的安排,这都大大舒缓疫情带来的强力冲击。

20200928-crowd SG.jpg
解封期第二阶段路上的人潮。(联合早报)

当口罩也派了,钱也分了,在我们上下一致,试图一切“正常化”的路上,人人都“苦大仇深”,自顾不暇的时候,有些人可能羞怯或不善于承认自己其实“不太好”,“很不好”,或不敢承认或面对自己的“弱点”或困境。

钱固然重要,精神与情感的安全感也重要

除了金钱援助带来的安全感,有些人可能需要额外的帮助和支援,尤其是精神上或情感上。

共度时艰,刻不容缓,原本就在我们社会给予辅导和疏导负面情绪的机构就变得非常重要。而数字也确实显示,有辅导需求的人在这期间有所增加。

笔者询问的第一个机构是新加坡援人协会(SOS),该机构自1969年以来为面临危机的个人提供24小时机密的辅导热线,帮助他们疏导极度消极和负面的情绪。

2020928-SOS.jpg
超过300名心理医生、辅导员、社工、精神科医生和公务员响应号召,成为新加坡援人协会的志愿者,帮忙接听该协会的援助热线,为有需要援助的人提供一个安全港湾倾诉心事,所有谈话内容都将保密。(联合早报示意图)

协会第一时间答复记者的询问。

SOS执行长陈弼良受询时表示,我国进入第一期病毒阻断期时,跟去年同比多了20%的求助个案。

个案的压力源最主要是来自人际关系和精神上的压力,尤其阻断期间面对居家学习和工作让他们感到极高度的压力。学生担心跟不上进度,居家工作无法清楚界定工作和休息都是造成焦虑和压力的因素。

一些家人身居国外者也因暂时无法飞行而对家人,不管是就业或求学,在国外的安危感到忧心忡忡,一方面对前景感到焦虑,一方面长期分隔也都对这些家庭带来困扰。当然还有一些对于能否保住饭碗而焦虑,担心一旦失去工作就会影响生计。

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飞跃家庭服务中心主任凌展辉受访时说,求助人数跟去年比也增加了,这是正常的现象,意味大家有问题知道去那里寻求援助。他发现男性求助者增加20%,尤其是生计受到冲击的一家之主,过去寻求辅导的男士都是被太太或伴侣牵来,现在他们遇到困难会主动寻求辅导。

他举例,一名可能面临公司裁员的男士,家有老小的他只是听闻消息已焦虑不堪,他不跟家人说,因为说了只是徒增家人的压力,这样反而又会给自己添加压力,因此他就寻求辅导。

20200928-depression guy.jpg
(海峡时报示意图)

凌展辉说:

“这样的个案不少,我们能做的是倾听他们的困境,最积极的方式是提供解决困境的资讯,例如,失去工作该去哪儿得到援助、需要财政上的资助可以向谁求助。”

他说,别小看这些资讯,这些实用的资讯能一定程度安抚他们的情绪,舒缓眼前的压力。

如果发现对方因压力和困顿情绪已导致失眠、呼吸困难等,那就建议他们及早就医,解决身体上的症状。他强调,身为同事、朋友或家人,当我们意识到身边有人情绪低落的状况时,也可以适时给与关怀和帮助,告诉他们问题不单单是他本人的,而是可以一起来解决。

根据新加坡援人协会早前进行的调查,34%调查对象即便情绪压抑也不会向他人求助,主要是担心旁人会对自己感到失望。有心提供援助者则会担心自己的介入将使情况更糟。

凌展辉说,飞跃社区服务也为年轻族群提供网上辅导服务,这期间也接触到中学生发信息来告知家中父母失和、钱不够用等问题,网上辅导让他们可以在线上就可以尽情倾诉,舒缓生活带来的压力。

20200928-ling zhan hui.jpg
飞跃家庭服务中心主任凌展辉。(联合早报)

当一个人感到绝望、消沉和孤立无援而出现轻生的念头,他们会在语言、行动和情绪上出现一些信号。

援人协会列出上述三大类别的信号。例如:

语言上:他们可能会说“家人少了我会更好“、”反正生命一点意义都没有“和”生命如苦海“;

行动上:分发贵重的东西给人并道别、上网查询有哪些自杀的方式、通过文字如日记、简讯或个人贴文留言、刻意疏离原有的人际网络、放弃原有的爱好和活动。

最后,在情绪上也可能出现负面情绪如:愤怒、悲伤、易怒以及粗心大意、对一切事物兴致缺缺、感到焦虑和酝酿轻生的想法。

陈弼良强调,除了这些些信号之外,当我们知道身边的人面对生活上的改变 (例如被欺凌、长时间的压力)也可能意味他们正经历危机而可能产生负面的念头。

每四人当中有一人精神状况欠佳

他说,疫情当下,当家人面对生活上的巨大转变,身为家人可以在语言上给予支持,告诉他们即使感到恐惧和消沉也是正常的。

这个时候,我们可能要多多鼓励对方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且避免轻易作出价值判断。如果对于负面新闻感到不胜负荷,也可以适时远离,或有限度的接触,把时间放在爱好和学习新的事物上。即使因阻断措施无法时常见面,也设法多多保持联系。

有心理学家比喻冠状病毒引致的隔离措施,就好像判了我们无期徒刑。

本地警方的数据显示,四月阻断措施开始以来至五月,家庭暴力事件增加22%。

一家市场调研公司也针对1000个国人研究,这期间每四人当中有一个感到精神状况欠佳。

20200928-desperate.jpg
(示意图)

这些影响是短期还是长期,端看未来疫情的发展,但是我们必须认清这些负面影响力还在继续发酵和演变。因为疫情,婚姻注册总数今年首7个月跌了23%,这将对新生儿人数产生负面影响。

被迫退居“小世界”不失为一个静观自得的机会

在学习和工作上受影响最大的学生和工作人士的心理健康,以及困坐家中的老人族群面对的孤单和无助都可能是未来要持续关注的。

在病毒和死亡威胁下的人生,保命保健康成为首要任务。

当外面的“大世界“很”危险“,被迫退居家中的我们的“小世界“,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时间更亲密的面对自己、家人和生活的意义或目标。

这不失一个静观自得的机会,容许偶尔也会“合理的”脆弱、“很down”和消沉的时刻之余,乘机把该淘汰的淘汰、该丢弃的丢弃、该修复的修复、该重整出发的出发。

对于身边的人,不管是家人、朋友还是同事,我们也要释放出最大的善意,相互予以理解、包容、支持、鼓励或肯定,一同度过艰难时刻。

疫情过后,迎接我们的”大世界“美好河山肯定会更美丽,更令人心动。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