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热压力大、奶水不足 全球牛奶供应量受影响

更新:
2022年11月03日 19:20
牛压力大
美国加利福尼亚连续三年经历旱季,导致牛只的生产力受影响。(法新社)

吹风扇也于事无补

炙烤在大太阳底下辛苦“上班”,心情变得十分急躁,没心情继续奋斗,导致工作效率大不如前。

以上讲述的并非一个人的心情写照,而是一头奶牛的状态。

目前,全球多个出产乳制品的国家,都因为极端天气导致出口受影响,起因得追溯至奶牛们的“小罢工”。

在气候变化带来的冲击下,牛只在酷热气温中倍感“压力山大”,因而产出的牛奶量未能达标。

另一方面,干旱及暴雨也加剧了问题——草丛和其他农作物干涸或被破坏,牛只因吃不饱而没力气工作。

出动风扇喷雾机还是无法“催奶”

牛压力大
农夫安装喷雾机试图吹散牛只所需承受的热气。(互联网)

眼看饲养的奶牛“实力”减弱,农夫们当然得绞尽脑汁改善它们的工作环境,关键就在于如何降温。

可惜耗费了心思,往往还是看不到成效。

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汤姆巴塞罗拥有45年饲养奶牛的经验,他饲养1800只牛,并在农场设置一个相当复杂的冷却系统。

在他的农场里,有多个风扇和喷雾机,还能随着外头的风向改变旋转模式,但夜里的较高温却成了他和牛只难以攻克的难题。

他告诉《彭博社》:

“如果夜晚的气温较高,对牛只造成的压力较大,就有可能会流失15%(的牛奶产量),严重的话可能还会流失20%。”

在世界另一端的印度,奶牛也感同身受。

在印度西部开设农场的班迪亚兄弟,在一个棚子里饲养了超过40头奶牛,棚内设有雾化器系统(fogger system),能将水源转化成薄雾。但在炎炎夏日,他们农场的牛奶产量还是下滑超过三成。

另一名印度农夫巴尔瓦德所饲养的35头奶牛就没有那么幸运,只能躲在一棵楝树下,仰赖树荫帮它们散热。

美澳牛奶产量料“跌跌不休”

牛压力大
新加坡超市售卖的牛奶。(海峡时报)

全球乳制品生产因气候变化而减少,最显著的例子要属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曾在全球乳制品市场占有一块“大饼”,然而当地的牛奶产量多年来一直往下掉,从上世纪90年代的16%全球市场份额,掉到2018年的仅剩6%。

这个跌幅正是因一连串的极端热浪所致,包括1997至2010年、以及2017年至2020年澳大利亚在两段时期所经历的严重干旱。

当时,农夫面对的最棘手问题,是水源及牛饲料的价格上涨,久而久之许多农夫都无法撑下去。

数据显示,1980年至2020年期间,澳洲及新西兰的奶牛场数量骤减四分之三。

美国农业部公布的预估数据也揭露,今年澳洲的牛奶产量料将减少超过4%至860万公吨。

与此同时,一些科学家则预测,单在美国,气候变化可能会迫使当地的乳制品领域,截至本世纪末前每年蒙受22亿美元(约31亿新元)。

更糟的是,另一项研究指出,如果温室气体排放量高居不下,美国的乳制品及肉类行业,在那之前也会每年因热应力(heat stress)而损失399亿美元(约567亿新元)。

牛压力大
法国中部一家农场饲养的几只牛。(法新社)

单以牛奶产量来看,占据市场最大份额的五大国家依序为新西兰、德国、美国、荷兰以及法国。

没奶喝,连乳酪也没得吃?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农场在苦恼牛奶产量不足之余,也必须为“产不出”其他乳制品而操心。

在法国,一种名为“Salers”的高端乳酪,今年就因气候的关系而被迫停产。

这种乳酪必须以吃牧草的牛只挤出的牛奶制造,但今年热浪袭击法国,牧草都被毁坏了。

一名当地农夫日前受访时告诉媒体,

“(牛只)已经没有东西吃了……地形干涸得在某些地方,看起来像是灰烬。”

虽然少吃一款乳酪可能影响不大,但有业界人士认为,长期而言可能带来连锁效应。

牛压力大
法国乳酪品牌Salers因气候问题被迫停产。(卫报)

一家提供乳制品市场分析的机构总监则说:

“如果谈的是五年到15年的时间范围,我们可能会发现,在一些缺少水分的地区,(乳制品)生产量会达到顶峰,并开始扁平化。再过15年,这些地方的生产走势就会降低。”

爱喝牛奶、爱吃乳酪的你,看到上述数据及预测,会不会担心这些原本触手可及的食品,未来某一天会突然变得珍稀难得?

不知到了那个时候,依赖进口国外乳制品的新加坡,是不是也要开始考虑生产自家牛奶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