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保护并非好事,运动员应学会承压

更新:
2021年08月06日 16:39
别矫枉过正
(路透社)

别矫枉过正

东京奥运即将进入尾声,除了竞技场上的胜负之分,美国体操名将西蒙妮·拜尔斯提出的运动员精神健康问题是一大焦点。但无从管制,可说是完全失控的网军留言或网暴行为,更让运动员不胜困扰。

别矫枉过正
在本届奥运会退出多项个人赛后,美国体操名将西蒙妮·拜尔斯8月3日终于回归赛场,并在女子平衡木决赛中摘得铜牌。(路透社)

普罗大众当然想代表自己国家的运动员能夺得奖牌为国争光,而当国手的表现没能符合预期,肯定感到失望,于是纷纷在网上留言。

躲在键盘后的网民毫无顾忌,肯定“创意无限”地用最“出位”的方式留言,甚至无所不出其极地“攻击”运动员的表现、样貌甚至人品。

这不是针对运动员独有的网路暴力,现实生活处处可见,这其实就是现实世界。

无论表现如何或任何事情,别说网军,就是你周遭的亲朋戚友都会有不同意见和看法,不可能就只有正面的声音。

不过在国家领袖和议员纷纷“声援”运动员,谴责网民恶意批评的行为后,让那些自觉是“雪中送炭”的网民更有底气,群起“攻击”批评运动员表现的网民。

最夸张的是,网民也会针对媒体报道的用词“斤斤计较”。

新加坡上届100米蝶泳的金牌得主约瑟林无缘半决赛后,某媒体的报道内容提到约瑟林在他的预赛中排名最后,竟有网民批评该媒体“没有体谅之心”,认为根本没有必要报道约瑟林是最后一名完成比赛。

别矫枉过正
2020年东京奥运会游泳赛。2021年7月27日,新加坡游泳选手约瑟林在东京奥运100米自由泳预赛中只能以49秒84完赛,最终在70名参赛泳手中排名第39,无缘半决赛。(联合早报)

这并非仅发生在本地的情况。

台湾乒乓男团对中国时,男双首局以0比11落败,竟有当地媒体以“让出第一局”来形容。这样的比分怎么可以用让出第一局来形容呢?这是在说台湾男双的战略,故意以0比11“让”出首局吗?

我们不应该抹杀运动员的努力,但也没必要要求所有人只能歌功颂德吧?

“虽败犹荣”是指运动员拿出最好的发挥,顽强对抗后惜败,而不是无视表现,就因国家领袖们或提倡“爱的鼓励”的网民要求不要抹杀运动员努力,就不敢如实报道或批评,或要求所有人一定要婉转地用最温和的方式来报道和表达看法呀。

这似乎有点矫枉过正。

你不可以为运动员一味制造正面的环境,这根本是过度保护,对运动员来说未必是好事。

他们应该学会承受表现不好就会招致批评的压力,大家针对的是这次的表现,希望找出原因,其实并没忘了你过往的贡献和成就呀。

更重要的是,恶意批评或网暴是不对的,但在现今可怕的互联网世界中,网络根本是完全不受控的世界,运动员更应从中学会如何处理网民的留言,如何面对恶意批评或网暴。

不是所有网民的留言都是恶意和非理性的,当中也有不少中肯或理性的谏言。当事人得“明辨是非”,自己判断如何应对。有些明显找碴或只是要哗众取宠的网民何不一笑置之,不必和对方计较,因为认真你就输了。

至于批评部分,也可自我检讨表现时看看是否有可取之处,如果毫无参考价值,也无需理会,反正只看了几场球就自认“专家”的外行人到处都是。

网络上不少人吐槽台湾球后戴资颖在羽毛球女单决赛失误太多丢掉了金牌,她选择生气的发文回应称:

“站在场上的不是你,觉得我失误太多,可以不看我打球。”

别矫枉过正
(戴资颖Instagram限时动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你可以不认同,不接受,但也不能为了保护运动员就要求其他人也只能爱的鼓励,而不能“爱之深,责之切”。这样过度的保护,运动员久而久之也就失去承压能力。

其实承压能力是运动员相当重要的一环,否则就算天赋多好,如是草莓般的精神状态,运动生涯也难走得更远。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