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屋底层踢足球早前才掀热议 邻里篮球场噪音又被居民投诉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21:07
组屋区内打篮球

除了“锁框”难道没有其他办法?

新加坡组屋邻里的噪音问题,多年来让某些居民饱受困扰。

无论当局提出什么样的解决方案,似乎总还是有住户申诉“不得安宁”。

去年底,警方接到报案指兀兰一带的组屋底层,因有学生常在那里踢足球,让居民十分不满。

结果,市镇理事会就把涉事的组屋底层空间围起来,才平息了部分居民的怒火。

然而经媒体报道后,又有网民质问这样的举措有些小题大做,会不会就此剥夺了喜爱踢球的孩子玩乐的机会?

今年2月,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在国会上书面答复议员询问时透露,

过去三年,共有27起市镇会暂时关闭或限制社区休闲设施的案例,市镇会是在接获居民有关噪音的投诉后采取行动。

被打篮球噪音困扰
过去三年,共有27起市镇会暂时关闭或限制社区休闲设施的案例。(海峡时报)

李智陞说,一般上基层领导会提醒使用设施的居民,也会贴出告示。唯有当扰民行为未获改善后,市镇会才会采取上述两种方案。

居民:规劝篮球场用户仍无济于事

虽然针对这27起特殊案例,李部长并未透露具体是哪些设施,但国家发展部拟定的本地邻里噪音指导原则中却有提及:

来自篮球场、羽毛球场、游乐场、亭子及组屋底层等公共空间和设施的噪音案例,是由市镇理事会处理;有可能发出噪音的活动必须在晚上10点30分之前停止。

最近,有两名读者投函《联合早报》,反映各自社区出现篮球场噪音扰民的现象。

其中一名居住在榜鹅一带的居民反映,她住的组屋区有四座组屋围成一圈,形成一个“天井”,“井”内建有半个篮球场,一些单位的窗户一打开,就能听到投篮时发出的声音。

被打篮球噪音困扰
来自篮球场等公共空间和设施的噪音案例,是由市镇理事会处理。(联合早报档案照片)

该读者说,篮球场用户每晚发出的噪音,都会持续至晚上10点多。她声称,这个问题已困扰该区居民长达18年。

“长期高分贝的噪音污染,对身心灵都造成危害,老年人、患病的居民无法静养,备考的孩子不堪噪音干扰,无法专心复习。”

她表示,居民规劝打篮球的人不要喧哗,对方却态度恶劣,还报警声称“楼上居民向他们丢掷危险物品”。

这名读者说,她已不仅一次反映此事,但至今情况还是未获改善。她希望当局能检讨这样的组屋设计,并尽早把篮球场改为不会太扰民的用途。

另一名投函给《早报》的读者也面对相同的问题。

这位住在盛港西社区的居民说,那里的篮球场也是位于居民楼群的中心,距离一些住户的窗户仅十几米。由于是开放式篮球场,从清晨到深夜甚至凌晨,经常会传出“啪啪的篮球声”。

被打篮球噪音困扰
有居民为了避免与打球者发生正面冲突,用镭射灯照射提醒打球者离开。(联合早报)

“这不仅对个人的健康造成影响,也破坏社区的和谐。有居民为了避免与打球者发生正面冲突,用镭射灯照射提醒打球者离开。”

除了夜晚发出的噪音,该居民也说,白天篮球场也会传出喊叫声、欢呼声、叫骂声、鞋和地面摩擦发出的尖锐声,以及投篮时砸板的“框框”声等,“让我们无法享受宁静的家庭时光”。

她说,有租下某个单位的邻居,还为此提前解除租约,搬离这个社区。

新一代社区减少设置篮球场?

锁住篮球框
兀兰一座组屋旁的户外篮球场,每晚都会有市镇会人员在晚上9点30分到场内锁篮筐。(新明日报)

可想而知,像是篮球场发出的邻里噪音,不仅扰人清梦,也会影响一些居民的心理健康,造成更多社会问题。

这个问题也早有先例,让市镇会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新加坡媒体去年12月曾报道,兀兰一座组屋旁的户外篮球场,每晚都会有市镇会人员在晚上9点30分到场内锁篮筐,相信就是为了避免有人深夜打球扰民。

有居民透露,如果当时有公众在打球,都必须即刻停止,直到隔天早上9点多才会解锁。

距离该处不远的另一个邻里篮球场的篮筐,也会在指定时段上锁,并贴出告示要求使用篮球场的公众为邻居着想,尽量放低音量和减少噪音。

市镇会收到多个居民的投诉,不做点事确实很难交代,但这又回到了如何让喜爱篮球的居民能使用设施的问题。

被打篮球噪音困扰
(新明日报)

如同上述读者提到的组屋“天井”设计,若能改善这类设计,确实能有助于减低篮球场噪音扰民。

另外,读者在《早报》投函中提出的另一个观察是,本地许多新社区,如今也逐渐减少在居民生活区内设置篮球场。

对于成熟社区的篮球场该如何加以管制,有关当局不妨多动动脑筋,想出一些或许可以“鱼与熊掌兼得”的好方案。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