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签订各种服务配套,对一些人来说只是变相把钱丢进大海?

更新:
2023年10月24日 20:00
生活中签配套
调查发现,2022年到访健身房的本地人数高达305万人次。(海峡时报)

不妨问问自己会坚持多久

影音串流平台Netflix(网飞)上周宣布在美国、英国和法国市场,调高每月的订阅费用。其中基本配套和高级配套的月费将分别增加2.75新元及4新元。

目前尚不知新加坡的Netflix订户会否受这项新宣布影响。

另一边厢,音乐串流平台Spotify今年7月也宣布,从9月起新加坡用户所有订阅配套每月收费调高0.99新元至两新元之间。

订阅这些服务的用户,基本上会有两种反应:要么嫌太贵觉得不值得,索性取消订阅;要么不把它当一回事(甚至根本没留意价格变动的新闻),乐意继续当会员。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早已在不知不觉中签订了许多类似的服务配套。

问题是,每月缴付的费用是否真的物超所值,还是其实早已形成某种开支浪费?

从小到大、全身上下都可能被配套“绑住”

生活中签配套
影音串流平台Netflix在全球拥有庞大的顾客群。(海峡时报)

在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前,红蚂蚁先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除了开篇提到以娱乐为主的服务,最常会被要求签下的配套,一般都和我们从头到脚的部位有密切关联。

最普遍的就是签订健身房配套

新加坡几乎每一区都找得到健身房,多数业者的行销模式是:让顾客签订为会员,每个月缴一笔费用,就能无限次上门使用健身器材。

尽管红蚂蚁无法统计出健身房数量、以及有多少新加坡人属于某健身房的会员,但从已知的一些数据可以看出,去健身房“报到”的新加坡人有上升的趋势,尤其在疫情趋稳后更为显著。

市场研究公司Statista的数据显示,2022年到访本地健身房的人次高达305万。这不只比疫情前(2019年)的290万人次高,还是疫情期间(2020年及2021年)的196万至197万人次的两倍。

另一个蚁粉或许会有共鸣的,就是美容或美甲配套

有趣的是,这未必只是女性的专利,商家已逐渐吸引到越来越多男顾客上门

都说是“从头到脚”,理发、护发、全身不同部位的按摩等,都是消费者能签订配套的各种服务类型。

生活中签配套
到发廊签个配套预付费用,比起单次付费更划算?(海峡时报)

家中有孩子的小伙伴对这个议题也十分有感触,因为一旦有了孩子,就会为孩子签订不少配套。

现在的小朋友去室内游乐园玩耍,费用也以配套的形式计算。例如,孩子去N次就支付某个较优惠的价格。

就连年龄小至几个月大的婴儿,父母想让他们到室内游泳池上课以免他们不谙水性,商家也看准了父母“签下配套更省钱”的心理来收费。

可想而知,生活中能以配套“绑定”付费的服务多不胜数,在这里就不一一罗列。

“贪便宜”心理在作祟

消费者之所以会签配套,最主要是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如果长远来说会经常到某处消费(比如一个月定期理发一次、或每周三天到健身房报到),比起单次付费,买配套肯定更划算。

签配套之所以深具吸引力,商家也“功不可没”。他们往往会发挥三寸不烂之舌,一步步游说顾客买配套,有时还会搞促销送出各种赠品,让顾客觉得物超所值,省下很多钱。

不过,也有一种可能性是,顾客自主想签订配套,最好的例子就是健身配套。既然都已经下定决心要消费,自然是选择“长期来说比较省钱”的配套啦。

每年年初,一般都是健身房业者生意最兴隆的时期。因为总有不少下定决心立下目标,想在新的一年成功“甩肉”的顾客,义无反顾地付费成为健身房会员。

真的比较划算,还是不知不觉“漏财”?

生活中签配套
在一些消费者心中,签配套成了他们在理财上做的最错误的决定。图为店员为顾客提供美甲服务。(联合早报)

签下形形色色的配套到底划不划算,最直接的答案就是用户有没有善用这些配套。

假设签订10次服务,到最后全都完成了,那恭喜你,你确实省钱了。但如果最终只去那么一两回,那还不如只付那一两次的“原价”总体来说更为省钱。

日前,新加坡的网络论坛Reddit就出现了一个讨论题目

你做过最错误的理财决定或浪费金钱的案例有哪些?

对此,其中一位网民的回复是:明知道我去都不会去,还是申请成为健身房会员。

底下有网民回复“深有同感啊”,还确切地透露近几年他没善用的健身房会员配套,令他损失约2500新元,是他做过的最糟的财务决策。

也有网民列出10多个例子,其中一项便是:为你永远无法充分使用的订阅服务付费,如Netflix、Spotfiy和健身会员。

签配套成为这些用户“心中永远的痛”,但不单是因没好好使用而构成浪费,有时商家或店员太具说服力,也会间接让消费者不知如何是好。

明明已不断提醒自己别再签订新配套,但到了店里还是不懂得如何拒绝,只好“乖乖就范”,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继续签下去。最后为了避免尴尬,担心店家又“出招”,待配套仅剩一两次时干脆不再光顾该店家,但这也等同于白白“送钱”出去。

去店家A签个配套、去店家B又签一个,或是为了享受和消遣而订阅不同串流平台服务,结果最后自己具体签了什么,也许已多到数不清。

生活中签配套
戴着耳机听音乐或追剧,可能都是需要订阅串流平台才能享受到的服务。(海峡时报)

《金融时报》近期在一篇专题报道中,引述了西方几位经济学家的研究报告。

该报告分析了信用卡和转账卡的数据,旨在了解当用户用来缴费10种较受欢迎服务的卡需要更换时,这些服务的订阅情况会否出现变化。

结果发现,许多人被提醒要更换信用卡或转账卡时,才意识到原来自己曾订阅某项服务,但已停滞许久没再使用,每个月都在扣钱,于是借此机会赶紧取消订阅。

据统计,相比其他月份,需要更换信用卡或转账卡的几个月份的取消率上升,介于2%至8%。

读到这里,蚁粉是不是已经在开始想,有哪些现有的服务配套,是可以不必继续缴费的?

为了宠一宠自己(做做美容修甲)、减轻压力(登录平台追剧)或为健康着想(定期上健身房),“签长约”也无妨,搞不好还更能激励和鞭策自己动起来。

怕就怕只是为了想追求某种生活方式,或和身边的家人朋友一样也订阅某种服务,来满足一种莫名的“订阅满足感”(subscriptification)。

这种“温水煮青蛙”的不痛不痒感,才会麻痹消费者,导致他们真正的“漏财”。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