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富豪涌入狮城成立家办,可惜人来钱好像没来

更新:
2023年04月11日 22:48
中国富豪涌入狮城成立家办,可惜人来钱好像没来
新加坡近年来迎来大批中国富豪迁入,但一些迹象显示,原本预期能对我国经济产生的正面效益并未兑现。(海峡时报)

大开方便之门为的不是这个

近年来,外国富豪,尤其是中国富人频繁迁入新加坡的消息不绝于耳。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本地大约有700个家族理财办公室。

另外根据彭博社引述专家估计,这个数字目前很可能已进一步攀升至超过1400。其中,中国富豪“贡献良多”。

2020年至2022年间,还有约200名海外投资家通过全球投资计划(GIP),申请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

数据没法骗人,富人涌入新加坡的趋势千真万确。

然而,背后的真实情况却是:

人来了,家办也如雨后春笋般冒起了,钱却没跟着来。

或者说得更精确一些,中国富豪的钱是来了,但却是放着不动,并未达到刺激本地的投资及就业市场的效果。

根据彭博社引述一些对冲基金、银行及私人股票行的说法,大概就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程度。

一名基金经理直言,咨询的人很多,但拿钱出来让他们帮忙投资的人却寥寥无几。

本地三大银行星展银行、华侨银行、大华银行在资金管理方面的收益没有太大起色,也从侧面证实了这种现象。

去年第四季,尽管流入资金增加,但上述三家银行在管理客户资金方面得到的管理费收益反而比之前更低。

原因是外国富豪带来本地的资金基本上按兵不动。资金没有投入市场,靠交易赚钱的银行也就难以分得一杯羹。

但这种对投资本地兴致缺缺的现象,却有违新加坡政府对外公布的初衷。

新加坡一直对迁入本地的外国富豪大开方便之门,既有税务减免,又提供申请永久居留权的机会,无非就是希望他们能带着“钞能力”来本地投资,进而促进新加坡经济发展并增加就业机会。

如果他们将“钞能力”收起,没把钱拿出来投资,对本地的经济发展就不会有太大助益。

迁移本地的中国富豪被指未把钱投资在本地市场,无法达到促进新加坡经济的成效。(海峡时报)

为何迟迟不掏钱?

分析指出,这些中国富豪带着钱来了本地却迟迟没有动静,是其来有自。

首先是新加坡和东南亚资本市场相对于中国大陆或香港的规模,仍属小巫见大巫。

要让中国富豪心甘情愿掏出钱投资,需要更多的时间与耐性。

投资机构Partners Capital Investment Group的亚太共同负责人Emmanuel Pitsilis指出,由于中国富豪对本区域市场仍有疑虑,因此他们往往需要更多时间,才能放心把钱托付给基金经理。

此外,新加坡股市的流动性及著名的上市公司数量远远不及纽约和香港交易所,香港股市的总市值更是新加坡的逾10倍,本地资本市场对这些中国大户的吸引力因此相对有限。

和中港股市的吸引力相比,新加坡股市相形见绌。(海峡时报)

投资犹豫不决,买车买房却毫不手软?

但这些富豪人迟迟不掏出钱投资,意味着新加坡政府以促进经济发展之名给他们大开方便之门的说辞,逐渐受到舆论质疑。

让情况雪上加霜的是,迁移本地的中国富豪并非真的一毛不拔,而是把钱高调花在其他炫目的商品上。

他们在本地买豪宅、买名车、加入高级高尔夫球俱乐部,花钱不手软,但这些高调奢侈的消费,却无法有效刺激本地经济。

相反的,这些消费行为进一步推高本地私宅售价及高档住宅租金,拥车证价格亦节节攀高。

国大教务长讲座教授程天富的一项研究还发现,迁移本地的中国富豪喜欢在圣淘沙这类外国人购买房产不受限的地方建立属于他们的聚落和社会网络。

换句话说,这些中国富豪自成一格,融入本地社会的程度有限,加上未如预期般出钱投资本地,难免引来不满情绪。

位于圣淘沙等地的高级有地住宅颇受迁入本地的中国富豪喜爱。(海峡时报)

当局调高投资门槛

针对这些质疑,当局不得不亲上火线辩解。

经济发展局今年3月摊开数据称,从2011年至2022年,全球投资者计划(GIP)为我国创造了2万4699个就业机会。

贸工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政务部长刘燕玲今年2月23日则在国会强调,通过全球投资者计划的投资家在2011年至2020年间,为新加坡带来了超过54亿6000万元的直接投资。

政府今年3月15日还进一步调高全球投资者计划(GIP)三大方案的投资门槛,包括:

  1. 若选择方案一,申请人必须投资至少1000万新元(包括缴足资本)成立新的商业实体,或投资在已营运中的业务;过去的投资额是250万元;同时必须聘请的新加坡员工人数也所有增加。
  2. 若选择方案二,申请人须在GIP精选的基金投资2500万新元,相当于旧规定的10倍。
  3. 若选择方案三,有意设立家办的投资者须在本地设立资产管理规模至少2亿新元的单一家办,且拿出其中至少5000万新元来投资,过去则只需要投资250万新元即可。

箇中目的不难想象,无非就是为了从这些富豪身上撬出更多钱在本地投资,避免他们将新加坡当作中转站,人来钱来,却没有掏钱投资。

在本地,客人带着礼品上门拜访时,主人家常常会说“人来就好”,这句话尚且有一定的客套程度。

若外国富豪已藉方便之门迁入本地,享受着税务减免等好处,还想“人来就好”,恐怕就说不太过去了。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