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薪也于事无补? 本地教师:工作负担和压力才是最大难题

更新:
2022年08月18日 20:43
加薪也于事无补? 本地教师:工作负担和压力才是最大难题
部分本地教师认为,除了加薪,他们也希望工作上的压力及负担能获得适当减轻。(示意图,Getty Images)

薪水不再是打工人唯一重视的福祉

近几年来,工作与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逐渐获得现代打工族的重视。

近期更有一项调查指出,多达52%的本地员工表示,若工作使他们无法享受人生,他们将会辞职

种种迹象显示,加薪不再是留住人才的万灵丹,培育芸芸学子的教师亦不例外。

我国教育部周二(16日)宣布,为本地超过3万7000名教师、教育协作人员和教育部幼儿园教师加薪。从10月1日起,他们的月薪将上调5%至10%。

当局还特别增设教育官5A级,让表现杰出,但不担任要职的教职人员,有机会获取更高薪金。

为教师提供奖励金的“敬业乐业计划”(CONNECT Plan)也将从明年起整体增加20%,使教师可领取更高奖励金。

百物价涨的大环境下,教师待遇提升,相信让不少人称羡。

然而,尽管不少本地教师对加薪表示欢迎,但他们更在意的却是:

加薪,不意味着工作负担和压力的减轻。

据《联合早报》报道,一些受访的教师就表示,加薪固然值得开心,但这只是让教师留下的其中一个诱因。真正能留住教师的主要因素,是良好的工作环境、适当的工作量,以及教师自身对教育事业的热忱。

政府国会教育委员会主席郑德源郑德源也指出,薪资调整多少有助于确保教师薪资保持市场竞争力,但职业发展、学习与发展机会、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好的上司与同事,以及能体恤教师的家长,更是重中之重。

他也认为,在照顾教师心理健康方面,当局应做得更多。

“包括特需教育工作者和学前教育工作者,他们应该都有机会放进修假或长假去实习与‘充电’。”

四大教师工会也呼应疫后新趋势,呼吁教育部探讨如何更好地支持教师达到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

部分教师认为加薪是好事,但为教师减负才是留住教师的关键。(联合早报档案照)

《今日报》引述的几位教师说法,亦如出一辙。

一名中学教师Tammy直言,加薪根本于事无补。

“对那些深受过劳之苦、需要更多时间陪伴家人或已决定离职的教师来说,再多的钱也无法阻止他们离开。

报道指出,疫情期间衍生的居家学习模式进一步加重教师的负担。

具15年执教中学经验的Sandra说,为关注学生在新模式下的身心健康,教师们必须投入更多时间学习网络健康方面的知识。

另一名小学老师Coral则认为,随着教育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得倾注更多时间心力,促进及监督学生的需求和学习进展,因此她建议当局缩减现小三至小六现行的40人班级规模。

“教师需要充足的时间规划有效的课程,(希望当局)把教师的节数减少,减少他们的工作负担。”

疫情衍生了居家学习模式。(联合早报)

拥有40年经验的小学老师Gina则强调,教育部的评级制度给教师们增添了不少压力。

在必须和其他同侪交互比较排名的情况下,一些教师不得不担负更多领导角色,积极“表现自我”,导致无法专注在教学工作。

“我们担心因犯错而被惩罚……评级制度对教师的情绪上和心理上的健全并无助益。”

“讽刺的是,我们一直告诉我们的学生‘成绩不代表一切’,但对教师却是说一套做一套。”

教师每周平均工时高于全国平均

根据教育部早前公布的数据,本地教师在疫情后的平均工作时间,较疫情前增加了两小时,达到每周53小时

与此同时,人力部今年3月公开的数据则显示,本地员工如今的每周平均工时为45小时

单从平均来看,教师的每周工时无疑更长,培育国家未来栋梁的工作吃力不讨好。

本地教师平均每周工时达53小时。(海峡时报档案照)

当然,也有人认为,在私人企业中汲汲营营的打工族,也为饭碗蜡烛两头烧,工作压力大并非为人师表的专利。

这或许充分说明,各行各业的员工皆开始重视工资以外的福祉,追求工作与生活平衡已逐渐成为劳工权益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给钱是老大、“有钱能使鬼推磨”不再是唯一教条。

无论是新加坡最大的雇主——政府,或私人界,都有必要与时俱进,正视人们有所转变的职场观念。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