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获释”中美两样情:一边是“强国胜利”,一边是总统被呛软弱

更新:
2021年09月27日 23:14
“孟晚舟获释”中美两样情:一边是“强国胜利”,一边是总统被呛软弱
孟晚舟乘坐包机返回中国。(路透社)

人质外交?

上周五(9月24日),华为首席财务官、创办人任正非长女孟晚舟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延期起诉协议,结束了在加拿大长达1028天的居家软禁,隔天飞返中国深圳。

导致中美、中加关系纷扰多时的孟晚舟事件基本告一段落,但在中美两国激烈竞争的背景下,这起事件也在两国引起了截然不同的反应。

相较中国官方将孟晚舟获释渲染成“强大中国的胜利”的高调姿态,美国总统拜登则在国内被政治对手和舆论批评对中国太过“软弱”。

中方:强大中国的胜利

中国官方没有放过把孟晚舟返国塑造成中国崛起,以及宣扬中共政绩的机会。

孟晚舟归国当天,在机场获得大批民众英雄式的欢迎。

中国官媒央视全程直播孟晚舟返国的航班动态与机场接机过程。据报道,截至25日晚上11点,该节目的总观看量达到了近4.3亿,4亿人次点赞。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今天(27日)针对此事表示:

“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的强大中国,永远是每一位中国公民的坚强后盾。”

较早前她也指出,美国对孟晚舟的欺诈指控纯属捏造,批评这是一起针对中国公民的政治迫害事件,目的是打压中国的高技术企业。

官媒《人民日报》发文写道,孟晚舟获释是中共坚强领导的结果。

“是中国政府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全中国人民鼎力支持的结果,是中国人民的重大胜利。”

“华为公主归来”等与孟晚舟回国相关的词条旋即成为微博热搜,中国网络舆论普遍将孟晚舟回国视作“强大中国的胜利”。

大批中国民众到机场为孟晚舟接机。(法新社)

美方:拜登被呛“软弱”

相较之下,美国总统拜登在国内的处境略显尴尬。

舆论和政敌指责拜登为了在气候变迁问题等议题上换取中国的合作,做出了过多退让。

共和党重量级参议院卢比奥(Marco Rubio)批评,孟晚舟获释让人严重质疑,拜登究竟有多大的能力和意愿去应对华为与中共的威胁。

“我们看到拜登政府只一味关注气候变迁问题,却淡化种族灭绝等问题。”

他认为这是拜登政府对中国采取软弱姿态的另一个危险例证。

另一名参议员哈格蒂(Bill Hagerty)更直接指责孟晚舟获释简直就是拜登政府版本的“绥靖政策”,担心拜登会进一步向中国屈服。

拜登遭批对中国软弱。(路透社)

究竟有没有认罪?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官媒铺天盖地的报道几乎都把关注重点放在孟晚舟是以“不认罪且不接受巨额罚款”的方式获释。

不过,也有网民质疑相关媒体对孟晚舟与美国当局达成的协议内容只字不提。

据报道,孟晚舟和美国司法部门达成的是延迟检控协议。

美国司法部一份题为《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承认误导国际金融机构》的声明指出,孟晚舟同意了一份长达四页的事实陈述。

“该陈述详细说明了她曾蓄意向金融机构作出不实陈述。”

上述金融机构即汇丰银行,美国当局早前指控她在华为与伊朗旗下子公司Skycom一事上,向汇丰银行谎称该公司只是华为合作的第三方,进而导致汇丰银行提供的服务违反了美国对伊朗的制裁。

《南华早报》驻加拿大温哥华记者Ian Young在推特晒出的协议全文,也显示孟晚舟在协议中坦承她向汇丰银行作了不实陈述。

换句话说,孟晚舟是承认了美国当局早前对她的指控,以换取延迟检控。

但协议也指出,只要她未来没有违反其他美国法律,美国检控方将撤销其控罪,同时撤回向加拿大要求引渡她到美国的请求。

至于孟晚舟在协议中承认的事实,是否会在未来成为美国制裁华为行动中的有利证据,则有待进一步观察。

人质外交?

针对美国当局为何会与孟晚舟达成相关协议,除了拜登试图和中国改善关系的因素,不少分析也指出这恐怕和“人质外交”有关。

就在孟晚舟抵达中国前几个小时,遭中国以间谍罪名拘留的两名加拿大公民迈克尔·康明凯(Michael Kovrig)和迈克尔·斯帕弗(Michael Spavor)获得中国当局释放,并乘搭包机回返加拿大。

2018年,加拿大当局应美国要求逮捕孟晚舟不久后,上述两名加拿大人旋即被中国警方拘留。

其后,尽管中国外交部多次否认两人被捕与孟晚舟事件有关,但西方国家普遍认为这是北京试图以两人作为人质,展开“人质外交”。

被中国当局以间谍罪羁押近三年的加拿大前外交官迈克尔·康明凯和接机的妻子深情拥抱。(路透社)

如今放人时机的巧合,让“人质外交”的疑云再起。

中国官方对此再度矢口否认。官媒《环球时报》称,上述两名加拿大公民是以身患疾病为由,申请取保候审,并获当局同意,因而获释。

加拿大外交部长加诺则驳斥中国的说法,强调两名加拿大人的获释和孟晚舟案“有非常直接的关联”,并声称他他已经见过返回加拿大的两人,而他们两人都“好好的”。

部分美国舆论也担忧先例一开,尝过“人质外交”胜利的中国当局可能会食髓知味。

例如《华尔街日报》社论就以非常耸动的文字,重炮批评孟晚舟和两名加拿大人先后获释的关联性,恐向中国和外界释放出“人质外交”可行的信号。

“在中国工作的西方人士要当心了,你们随时有可能被罗织罪名,当作人质,以换取共产党的利益。”

彭博社亦发表文章指美国为改善中美关系铺平了道路,却也为此付出了代价,在所谓的“人质外交”上让中国获益。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