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商家近七成能撑过今年 预计将少裁员少减薪

更新:
2021年01月26日 23:19
本地商家近七成能撑过今年 预计将少裁员少减薪
本地有近七成商家有信心能撑过今年。(路透社)

还是需要政府帮忙

大约一年前,新加坡出现了首宗冠病病例。

那以后,国人心中始终悬着两颗大石,一个是健康安全,另一个是:

饭碗。

全球疫情并未如多数人所盼望的那般,跨入2021年后逐渐明朗。

经济还要多久才能重新步上正轨?市面上的公司企业还能支撑多久?饭碗会不会不保?这无疑是每个寻求温饱的普通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夸张一点地说,就是“怕还没病死,就先饿死”!

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的一份调查或许可以让人们稍微放下心中大石。

这份《2020/2021全国商业调查》在去年10月9日至11月28日期间进行,一共访问了1075家来自各领域的企业,其中有85%是中小型企业,15%是大型公司。

下面是本地商家对2021年展望的几个重要数据:

今年较少裁员

尽管经济前景依旧不明朗,但调查显示裁员和减薪的状况在今年将会减少。

接受调查的本地1075家公司当中,每十家公司只有一家(11%)打算在今年裁减人力,比起去年调查的24%已是大幅回落;

反之,有24%的公司打算在今年扩充人力,相比去年数据只有10%。

保持原有人力规模的公司则与去年持平(65%)。

重点:今年会增加聘请人手的公司比裁员的公司多,和去年的状况相反。

打工一族今年的饭碗应该算是稳当了!

20210126 manpower.png
本地商家近两年的人力规划。(李国豪制图)

只有极少数公司打算减薪

此外,今年只有8%的公司有意减薪,比去年的14%少了六个百分点。

相反的,打算给员工加薪的公司则变多了,从去年的仅仅7%增至今年的16%。

不过,大多数的公司(76%)会在今年维持员工的原有薪资水平,去年的相关数据是80%。

重点:加薪的公司和减薪的公司同样来到了黄金交叉,扣员工薪水的公司变少了,给员工涨工资的公司变多了。

大部分受薪阶级今年应该是加薪无望,但往好的方面想,至少每月户头入账的数字不会打折!

20210126 salary.png
本地商家近两年的薪资安排。(李国豪制图)

近七成公司:未来一年安啦!

饭碗能不能保住的另一个关键就是,提供饭碗的公司是否能保住?

目前看来,本地商家对自己的生存能力还是颇有信心的。

根据调查,每十家公司当中有七家(69%)有把握能撑过未来12个月。

此外,有37%的公司认为2021年新加坡经济不会有任何改善,甚至有32%企业认为会更糟,但今年已有三分之一(31%)的公司觉得本地经济在未来12个月会拨云见日,相比去年的8%算是长足的进步。

重点:尽管对2021年的前景还是不期不待,但今年有更多公司看到了经济改善的希望,同时绝大多数公司也很有信心能撑过这一年。疫情能不能在今年进一步受控,将是关键。

chart.png
本地商家对于能否撑过未来一年的看法。(李国豪制图)

本地商家:政府还是要帮忙

冠病疫情暴发后,我国政府曾推出多项抗疫预算案,协助国人保住饭碗,支持企业度过经济难关。

许多企业认为,政府对企业的相关援助仍是不可或缺的。

其中,有88%企业认为经商成本方面的援助,如雇佣补贴计划(JSS)、客工人头税和租金减免等都是他们最迫切需要的。

此外,各项税务减免,以及数码化转型津贴也对公司维持现金流至关重要。

此外,有52%的商家认为人力成本是他们面对的一大挑战。其中,尤以新外籍劳工政策导致营运成本上升最让他们头痛,同时他们也持续关注政府进一步限制外籍劳工人数的相关措施。

重点:前面提到企业有把握多支撑一年的“信心”可能需要政府帮忙加持。

20210126 预算案.png
政府去年推出多项“抗疫预算案”。(陈姿潓制图)

疫情“副作用”:数码化转型加速

超过八成企业(84%)认同冠病疫情的来袭加快了他们进行数码化转型的脚步,以提高生产效率。

39%的公司在数码化转型方面投下了更多资金,投资金额平均增加了29%。

20210126 digitalise (1).jpg
许多本地企业加快了数码化和自动化转型的步伐。(联合早报)

疫情重灾户

疫情带来的伤害还是存在的。

接近三分之二(63%)的企业受到了疫情的冲击,平均收入减少超过三成(31%)。

“受灾”最惨重的行业是建筑与土木工程,该领域有79%的公司受到了负面冲击,零售、房地产、酒店、餐饮与住宿(73%)以及制造业(64%)是另外两个深受疫情打击的受灾户。

物流与交通、资讯通信与专业则是最不受打击的行业。

20210126 hotel.JPG
和国际旅游息息相关的酒店业遭受重创。(路透社)

今年会更好?

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执行总裁蓝一洋表示本地经济前景已经慢慢呈现一些乐观的趋势,但不确定性和各种挑战依然会存在。

“本地公司意识到,他们需要更久的时间,才能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

重点:总的来说,今年已比去年好,但不意味着今年是一帆风顺的。隧道尽头的曙光已经看得见了,但距离抵达终点,还有一段崎岖的路。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