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半新加坡人使用电子钱包乘搭公交 没想到藏着一个付费误区

更新:
2024年04月02日 20:59
公交电子钱包
调查发现,本地57%的乘客通勤时,以电子钱包或相关应用付车资。(海峡时报)

一卡在手更安心?

今年1月,成人易通卡要过渡到“新易通”卡(SimplyGo)服务的计划引发轩然大波,促使当局在释出消息后的两周内“U转”,宣布易通卡得以继续沿用。

这项新计划会让一些公众申诉难以适应的主因,是新易通卡无法实时显示卡片的余额和扣款,不如以往那么方便。

会感叹新不如旧的乘客,相信绝大部分都还没使用免触式银行卡、手机电子钱包信用卡或借记卡来支付车资。

换言之,这些乘客出行时,或许更倾向于用实体卡乘搭公交。

实体车资卡受落原来与家庭收入有关

市场调查公司Milieu Insight上个月进行一项调查,询问1500名年满18岁的新加坡人使用手机应用和数码服务的习惯。

结果发现,57%的受访者通勤时,以电子钱包或相关应用付车资,其余43%则不会这么做。

不使用电子钱包的受访者中,多达76%表示他们还是偏爱实体车资卡。

公交电子钱包
不使用电子钱包的受访乘客中,76%表示他们还是偏爱实体车资卡。(联合早报)

从上述数据来看,不使用电子钱包的本地乘客似乎不在少数,也反映出新加坡的数码化进程中,有一群人还在努力跟上科技的步伐。

陆交局是在2017年推出试行计划,当时有超过10万名乘客尝试以万事达卡(Mastercard),为平均每日6万趟公交行程支付车资。

当局在2019年4月正式推行“新易通”,乘客除了能用万事达卡,也能以手机里的免触式支付应用付车资;计划后来也扩展至Visa卡用户。

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副教授王锦彬博士说,尤其是那些50多岁的乘客,即便是经常上网或使用手机应用,他们之所以仍以实体卡支付车资,可能是因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未必是因缺乏科技意识。

王锦彬也表示,当然不排除有一部分年长乘客是害怕接受新科技,需要年轻一辈的帮忙。相比之下,使用实体卡能给他们带来安全感,假如看不到每天出行时的车资金额,会带来不确定性。

公交电子钱包
学者认为,有一部分年长乘客因还害怕接受新科技,需要年轻一辈的帮忙,相比之下,使用实体卡能给他们带来安全感。(海峡时报)

调查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使用电子钱包与否,同用户的家庭收入有关。

家庭收入每个月超过6000新元的乘客,有59%会使用电子钱包;月均家庭收入超过1万2000新元的受访群体中,则进一步增至70%。

与此同时,若家庭收入为3000新元或更少,有多达六成的乘客仍选择“一张实体车资卡走天下”。

尽管调查没有揭露背后的原因,但合理推测,一些乘客可能本就没有可安装电子钱包的智能手机,甚至没有智能手机或手表等电子产品。

这些科技产品日新月异,但价格也不便宜,如果乘客不把它们视为必需品,自然也就没有跟上主流的理由,宁可继续使用车资卡。

用电子钱包付车资应“有始有终”

公交电子钱包
乘客使用智能手表的电子钱包支付车资。(海峡时报)

说到电子钱包的便利,确实也不在话下。不仅不需要随身携带实体车资卡,也不用像过往一样,得自行为它充值,如果使用的是信用卡或借记卡,更省去了充值这个步骤。

不过,有时候拥有太多电子产品,也可能给用户造成困扰。

日前,一名读者投函《海峡时报》说,他今年1月下载新易通应用,方便查看每次乘搭公交时的车资。

公交电子钱包
(海峡时报)

不过,他某次发觉其中三周的出行开销,用来付车资的信用卡被多收费了,是最高车资(maximum fare)的两倍甚至三倍。

他感到非常惊讶,多年来使用信用卡付车资都没察觉,但事后终于找出原因。
他说:

“当使用不同的电子产品支付同一个公交趟次的车资时,就会出现这个状况,不论设备是否连接至同一张信用卡。”

“因此,尽管实体信用卡、或连接至信用卡的苹果手机或智能手表,都可用来支付车资,在同一趟行程的各个路段使用不同的付款模式,会造成个别收费的情况。”

简单来说,该读者反映的这个“误区”,就是上下公交时使用不一样的电子设备所致。

每10万个公共交通趟次中有两趟需退款

对此,有网民解析说,假设乘客拥有一张银行卡,而这张卡也被存入智能手机和手表里的电子钱包,即使连接至同一个银行账号,也是分开操作的。

如果同一张卡在不同的设备上使用,每个设备都会为这张卡生成独立的数码标识(digital card number)。

公交电子钱包
地铁站早上尖峰时段的乘客人流。(海峡时报)

也就是说,如果上车时使用一个设备,下车时又使用另一个设备,或改用实体卡,将会被识别为两个不同的卡/设备,因而被记录为不同的交易。

上个月,交通部长徐芳达在国会答复议员询问时就透露,乘客在上下巴士或地铁时,在阅卡器使用不同的新易通卡或电子钱包,系统将以两趟不同的车程计算来扣除车费。

他说,如果乘搭交通工具时,全程只有一次记录,每趟地铁行程将被扣2.3新元,巴士则会以乘客上下巴士的车站作为计算依据。

他也指出,新加坡每10万公共交通趟次中,就有两趟因乘客在进出时,使用不同的新易通卡或设备付费,而需要退款,退款平均金额为2.7新元。

徐芳达呼吁乘客,务必确保在同个行程中只使用一张交通卡或同一种电子付费方式,以免被不当扣款。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