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千万别选4楼或13楼? 原来不只有华人迷信

更新:
2024年03月12日 20:34
不吉利楼层会影响日后转售价?
一些新加坡人在选屋时会小心谨慎,按照命理学选择要买哪一个楼层的单位。(海峡时报)

数字不吉利但楼层高依然有赚头

今年2月12日,建屋发展局的“居者有其屋”计划推行60周年。在该计划下,建屋局迄今兴建了约125万个组屋单位,为八成新加坡居民提供住房。

每一名屋主相信都会把新屋好好打造一番,但除了设计和装潢等外在元素,一些人也会请命理师上门看看,让他们参考家具应该摆哪里。

新加坡人迁入新居时,也有人会遵循华人传统,一边把凤梨(福建话发音为“Ong Lai”,与“旺来”谐音)滚进客厅一边说吉祥话,象征家宅兴旺,财源滚滚。

不仅购屋后该注意各方面,一些人在选屋时也会小心谨慎,其中一个就是按照命理学选择要买哪一个楼层的单位

一般上,6、8和9都是比较吉利的数字,因为它们在中文里有着财富、顺利和长寿的寓意,反之与“死”字同音的“4”就不怎么受欢迎。

为避开不吉利数字,一些住屋大楼的电梯要么直接不放置相应数字的按钮,要么以另一种方式替换。

一名马来西亚网民日前在脸书上发文,文中的照片可见,电梯里的按钮不见4楼和14楼,而是分别以3A楼和13A楼取代。

4楼和14楼不见了
有网民指出,应停止在住宅建筑使用3A或13A,不只会令人混淆,也可能让儿童感到困惑。(互联网)

该网民就提出隐忧,指当地地方政府应停止在住宅建筑使用3A或13A,不只会令人混淆,也可能让正在学习数字的儿童见状后感到困惑。

楼层和大牌被指“不吉利”尺价较低

上述例子套用在买房的课题上,不免让人好奇:

被指建在较不吉利楼层的住家单位,价格是不是就比较便宜?

几年前,房地产网站99.co就对新加坡的转售组屋和转售公寓价格展开调查,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调查发现,位于4楼或13楼的转售组屋单位,三房式、四房式、五房式和公寓式组屋的中位数尺价(psf)都比整体中位数尺价较低,但价格差异并不大,差距介于0.98%至2.81%之间。

至于大牌有4或13的转售组屋,价格差异则介于0.75%至2.96%之间。值得一提的是,这类组屋的三房式单位中位数尺价,反而还比整体中位数尺价来得高。

新加坡组屋区
调查发现,位于4楼或13楼的转售组屋单位,都比整体中位数尺价较低,但价格差异不大。(海峡时报)

另一边厢,有不吉利数字的转售公寓中位数尺价差距更显著,其中以核心中央区(CCR)的私宅尺价差异最大。

调查显示,在4楼或13楼的CCR转售公寓单位,中位数尺价为1967新元,比平均2088新元的尺价差了5.8%。

那些大牌有4号和13号的核心中央区公寓大楼,中位数尺价则为1847新元,比平均尺价差了11.54%。

然而,也不是每个新加坡住宅区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时能为屋主在卖房时赚取利润。

房地产公司橙易产业研究与咨询主管孙燕清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说,为了探讨新加坡吉利楼层的现象,该公司通过数据来分析本地私宅不同楼层的盈利(profitability)。

结果发现,以楼层数字(floor numbers)来分析,含有“4”的14楼私宅单位,87%能带来有营利的交易,相比之下有吉利数字的8楼或28楼,分别只有82%和84%的单位让卖家赚到钱。

孙燕清说,住在那些吉利楼层的屋主,相信在买房时付了更高的费用,如果在卖房时买家不愿意付得更多,利润自然就会变低。

她说:

“这就驳斥了售卖不吉利楼层单位时,会比吉利楼层单位带更大损失的说法。”

“因此,相比楼层数字,住屋楼层或许是在探讨卖房时能否带来利润时一个更可靠的指标。”

公寓售楼处
专家认为,相比楼层数字,住屋楼层或许是在探讨卖房时能否带来利润时一个更可靠的指标。(海峡时报)

英国和加拿大也忌讳?

有趣的是,外国人在买房时也会以数字吉利与否,作为重要的考量。

在英国,人们购屋时会尽量避开13这个数字,不只房屋的任何相关数字不能有13,他们还会刻意不选在星期五恰好又碰上13号的日期进行买卖交易。

2017年,一个英国房产网站的研究报告揭露,约30%的英国人在买房时,会尽量不买与“13”相关的单位。

这种坊间的迷信观念,也让英国有这个数字的房屋,比平均的房产价格低了约8974英镑(约1万5275新元)。

报告也指出,24%的英国受访者会预期,有13的房产会有较低的问价(asking price)。

这种现象早在10多年前,也已开始在加拿大浮现。

2014年的一项报告分析了大温哥华地区于2000年至2005年的住宅交易。

报告说,4号的不吉利效应,对那些有更多华人的社区房价产生了更大影响——地址尾数有4号的住屋单位,比其他单位便宜2.2%。

Sky Everton
位于艾弗顿路的Sky Everton公寓外观。(联合早报)

楼层越高利润越高

蚁粉是否也有这方面的迷信?

另一种与数字相关的说法是,单位售价会楼层越高而增加,不完全与特定楼层的数字有关。孙燕清引述数据印证这一点:

  • 11楼至16楼的私宅单位,平均能带来约34万5011新元的利润;
  • 17楼至34楼的私宅单位,平均利润则为43万3994新元;
  • 位于35楼至39楼的私宅单位,平均利润就进一步增至52万4738新元。

但孙燕清补充说,这个情况有时到了某个特定楼层之后,就不再奏效。这是因为,介于40楼至45楼的私宅单位,平均利润就减至47万8756新元。

组屋电梯厅
(海峡时报)

按照这个逻辑,也就能解释为何有些含不吉利数字的楼层单位,仍能有更高的盈利。

孙燕清举例,在较不吉利的14楼的私宅单位,平均利润为34万6255新元,要比8楼单位的利润(33万7723新元)来得更高。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