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得出7至12岁小孩有心事吗? 不及时处理心理健康可能出问题

更新:
2024年03月04日 16:27
儿童闹腾不是在寻求关注
(ALAMY)

儿童闹腾不是在寻求关注

7岁至12岁的儿童,也会面临心理健康问题。若不正视,可能会对他们产生持久的影响。

新加坡儿童会设有热线“叮铃朋友”(Tinkle Friend)40年,专为7岁到12岁儿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新加坡儿童会家健服务中心主管钱姸蓁、以及儿童会的研究与倡导组组长林晓玲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儿童和大人一样也会面临着心理健康挑战,需要帮助。

2023年,她们随机选择了近60份“叮铃朋友”有关心理健康的匿名聊天内容,并加以分析,以了解儿童经历了什么心理健康问题,以及他们试图寻求帮助时的情况。
 
研究发现,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三大来源是:家庭、学校同学

对一些孩子来说,他们的家庭环境充满排斥,而不是包容和令人感到安慰的。他们举例说,父母会对他们说很伤人的话,或将他们和兄弟姐妹或同龄人进行不公平的比较。

其他人则面临与老师发生冲突的问题,有些人则在处理朋友关系和欺凌方面遇到了问题。研究也显示,孩子们所经历的压力会从一个环境延续到另一个环境。

儿童闹腾不是在寻求关注
孩子在学校可能面对霸凌。(ALAMY)

须重视儿童的心理问题

“叮铃朋友”曾接到一个12岁孩子的电话说:

“有一次我因自残而寻求心理辅导……辅导后回家,(我的父母)很生气,还骂我。”

尽管近年来关于心理健康的讨论有很多,甚至还搬上了国会殿堂讨论。但许多成年人仍很难认同年幼的孩子也会经历心理问题的挑战。

当然,这可能因为孩子们本身会“自我审查”。

新加坡儿童会的研究发现,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儿童往往不愿向成年人寻求帮助。他们害怕被批判,也不想给别人增加负担。其他时候,他们只是不信任周围的成年人。

另一名12岁的孩子说:

“他们(我的父母)会说,‘别疯了,心理医生帮助的是那些受到情感伤害的人’,他们觉得我只是想寻求关注。”

即使一些自动寻求帮助的孩子,他们也发现自己的困扰会被父母、老师和学校辅导员忽视,这加剧了他们的烦恼。

另一名孩子向“叮铃朋友”分享说:

“我妈妈说,(她小时候也面临过一样的问题,)也没有人帮助她,如果我寻求帮助,代表我很脆弱。”

一些家长甚至主动阻止孩子寻求心理健康服务。

孩子们以上的谈话,可以表明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在儿童早期就出现了,但往往被忽视。

父母有责任创造安全的空间,确保孩子们能得到他们需要的帮助。可惜的是,父母往往会错过或误读孩子心理健康困扰的迹象。

钱姸蓁和林晓玲指出:

父母无法完全了解孩子的需求,是可以理解的。当我们急切地想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时,我们可能会无意中忽视他们的挣扎和现实情感。

我们在不同的环境影响下成长,有时忘记了不应该以自己的童年经历作为参考,也不应该把自己的信念、情感或解决方案套在孩子身上。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对孩子的情感投入会影响我们的判断,以至我们无法客观地看待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当我们的育儿方式受到质疑的时候。

平心而论,没有人一出世就懂得怎么当父母,红蚂蚁孩子虽然还不到7岁,还是觉得自己每天都在学习如何当称职的父母。孩子的每个年龄段,就仿佛另一门必须修读的科目。

对父母来说,心理健康这一科可能是最难掌握的。一些父母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另一些则不愿意承认孩子面对心理问题,仿佛一旦承认,也就是在承认自己的育儿方式是失败的。

儿童闹腾不是在寻求关注
政府所推出的幼儿培育辅助计划(KidSTART)的家访服务,对促进低收入家庭的亲子互动以及孩童身心发展,发挥着显著的作用。(联合早报)

怎么看出孩子有心理困扰呢?

一个常见的误解是,如果孩子没有被诊断出有心理健康问题,他们就没事。

但要明白的是,心理健康到心理疾病是一个连续体。

即使孩子的心理问题还没到达必须接受医疗干预的门槛,但他可能已经很受煎熬了,需要得到支持才能振作起来。

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现在也许看似好好的没问题,但可能会突然陷入低谷。

红蚂蚁友人上中学的小孩就曾在课堂上亲睹吓人的一幕。一名同学在课堂上睡觉被老师叫醒后发生了口角,突然一言不发就冲到课室窗口想往下跳。课室在五楼,幸好坐在窗口附近的同学和那名老师都及时抓住他,才没酿成悲剧。

年龄较小的儿童,通常无法清晰表达自己感受和经历,父母得从孩子日常生活的细微变化和迹象中,来识别他们心理健康的变化,马上对症下药,防止情况恶化。

这些迹象包括:孩子可能会返回幼儿时期的行为,如尿床、吮拇指或过度粘人

虽然发脾气是成长过程中正常的一部分,但如果发脾气变得更频繁或更激烈,很可能就是有潜在问题的信号。

慢性胃痛、头痛或没有明确医学原因的全身不适也可能是心理压力的指标。

饮食或睡眠习惯的突然改变,比如挑食或夜间频繁醒来,也可能是一种征兆。

孩子玩耍方式出现剧烈变化,比如在游戏中变得更具攻击性或孤僻,或者对他以前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也可能预示着情感上有困难。

父母必须注意行为上的异常变化,因为孩子们可能会为了应对困难的情绪或情况,而隐藏或掩饰他们的真实感受和想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社会规范的认识日益提高而被迫要表现“正常” 或与同龄人融入,就更可能隐藏自己的个人感受。

孩子们也会向周围的成年人学习,如果他们观察到大人们都在掩饰自己的情绪,避免谈论心理健康,他们可能就会采取类似的行为,并对自己的感受感到羞愧。

儿童闹腾不是在寻求关注
小学生。(联合早报)

家长们应该怎么做?

首先,父母和看护者本身要积极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知识包括了解我们在儿童生活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我们自己的行为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还包括学习如何有效地与他们沟通心理健康问题。

这也有助于消除心理健康的污名化,为儿童表达自己的感受,创造一个更有利和开放安全的环境。

父母可以马上采取的方法是,更加关注健康的三大支柱——睡眠、饮食和运动

睡眠:把睡眠看作是孩子大脑的充电器。没有足够的睡眠,孩子的大脑就不能正常运作。睡眠对孩子恢复精神能量、情绪和认知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饮食:把食物想象成孩子身体和心灵的基石。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构建健康和强韧的身体和大脑,为心理健康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运动:把运动想象成提升情绪和能量的电梯。体育活动,包括非结构化的游戏,可以将孩子的整体精神健康提升到一个更高、更快乐的水平。这就像在他的情绪状态上按“向上”钮一样。

孩子如果保持良好的睡眠,饮食和锻炼习惯仍表现出精神困扰的迹象,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或表现出严重的情绪波动、焦虑、孤僻和学习困难,这些都是明确的信号,需要额外的干预。

此外,家长还需以家庭为中心,将家庭视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意识到家庭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容小觑。

若把干预措施的重点完全放在儿童身上,会传达一个信息,那就是儿童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研究一致表明,让整个家庭参与儿童的治疗过程会更有效。 
 
治疗方案必须按照家庭动态、关系和沟通模式来制定,以满足儿童和家庭系统需求。然后,让家庭成员积极地参与治疗方案的规划、决策和执行。 

这样的做法不仅能让家庭更有效地支持孩子,也能加强家庭凝聚力和孩子面对逆境时的韧性。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