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没你想象中可怕 甚至有助减少钠摄取量

更新:
2024年02月06日 19:04
味精
快熟面等加工食品都含有味精。(海峡时报)

被误解的调味料

说到味精,一般人对它的印象是:加工食品(如快熟面)都含有这种调味料,吃多了不健康、容易口干,可能还会让人掉头发。

但在食物里加入味精,未必就等同于将“慢性病毒”送入口中。

去年有调查发现,新加坡每10人当中就有九人的盐摄取量超标,平均每日摄取3620毫克的钠(sodium),比所建议的每天最多2000毫克超出将近一倍,进而增加患上高血压的风险。

新加坡营养与饮食协会、新加坡心脏基金会,以及全国肾脏基金会日前发表联合声明说,味精能替代部分盐分,减少人们的钠摄取量。

据悉,味精的钠含量约12%,食盐中钠含量则是约40%。

味精
有些人认为,食用味精会导致脱发、口干等症状。(联合早报)

“中国餐馆症候群”只是独立个案?

所以,“臭名远播”的味精究竟是该吃还是不该吃?

先来科普一下,人们是从何时开始对味精的观感不佳。

1968年,美国一本医学杂志刊登了一篇来自名为Robert Kwok的读者来函。他声称,某次到一家中餐馆用餐后,他开始冒汗、感到全身无力及心悸。

他猜测这些症状背后的原因,并点出一个可能的因素:食物中含有味精。

味精
60年代末出现的“中国餐馆症候群”,引发更多味精造成不良反应的说法。(海峡时报档案照片)

自此,这种情况被称为“中国餐馆症候群”,在60年代及70年代传开,尔后也有更多有关味精引发不良反应的说法。

新加坡理工大学饮食学和营养计划组长陈明慧(音译)告诉《海峡时报》,许多加工食品都使用味精为增味剂,导致味精的名声进一步受损。

她也说,市面上有些产品标榜“不含味精”,也间接告诉消费者摄入味精可能有害。

2011年,中国大陆发表了一项为期五年的大型研究。结果发现,味精摄入量与高血压存在关联。

除了亚洲食品,沙拉酱、番茄酱、肉类替代品等也含味精。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也指出,不少天然食品如番茄、奶酪,其实也有味精。

味精
除了亚洲食品,沙拉酱、番茄酱、肉类替代品等也含味精。(海峡时报)

然而,有专家表示,到中餐馆用餐或食用含味精食品后出现各种症状的说法,通常都是出自个人经历,并缺乏科学根据。

“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科学研究,来印证与中餐或味精相关的特定综合征。”

经评估及人体试验后,全球食品安全机构将味精鉴定为能安全食用;新加坡保健促进局也持相同立场。

那么,一些人食用味精后会感受到的各种症状,又从何而来?

东北医疗集团首席医疗长吴治健接受媒体访问时说,他猜想人体之所以会出现口干等症状,往往都源自于食用加工或油腻食品中的其他物质,比如脂肪。

与此同时,盐分也可能是其中一个导因。

味精
味精中的钠含量是食盐的约三分之一。(联合早报)

他说:“含味精的食品,一般也含有较多食盐和添加剂。”

吴治健也透露,没有强而有力的证据证明,摄入味精和掉头发、癌症等有关,不过他建议,对味精敏感、或吃了会引起呼吸困难或哮喘者,应避免食用味精。

欧洲食品安全局建议,人们的每日味精摄取量为每公斤体重食用30毫克,也就是说,一个70公斤重的人每天只应食用2.1克的味精。

专家:味精不能直接取代食盐

如同上述提到的,味精中的钠含量是食盐的约三分之一。换言之,烹煮食物时若以味精替代盐,似乎是个可行的选择。

保健促进局发言人说,以味精作为食盐的部分替代品,能减低菜肴、酱料和调味料中的整体钠含量。

味精
专家建议,假如要降低盐分摄入量,可考虑使用其他香草和香料的组合。(海峡时报)

吴治健也认为,选用味精可促进健康饮食,因为它能增进食物的咸味,“或能减低使用食盐”。

但有专家指出,味精不能完全成为食盐的替代品。

新加坡营养与营养学协会会长主席巴斯卡兰说,这两种调味料具有不同的口味,它们可以相辅相成,若一起下锅能烹调出更平衡和丰富的风味。

“不过,假如要降低盐分摄入量,可考虑使用其他香草和香料的组合,这样一来既能确保食物美味,又无需依赖食盐或味精。”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