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美国女子找到失联30年的新加坡笔友

更新:
2023年07月20日 21:04
你也想和笔友重逢吗?
从新加坡漂洋过海抵达美国的信件。(Julie Kelly)

你也想和笔友重逢吗?

前几天蚂蚁窝聊起了笔友这个话题,话说年龄介于40至60岁的新加坡蚁粉,在中学时代都曾订阅国际笔友会International Youth Service(简称IYS)的服务,交过国际笔友。

那时的中学生只需支付1美元的服务费,并在表格(下图)上填写你想要交哪国的笔友及首选的书写语言,对方就会随机寄一个地址和名字给你,你便可以按地址寄信给这位远方朋友,开始交谈。

你也想和笔友重逢吗?
(International Youth Service脸书)

与笔友互寄生活照,构思信件内容

红蚂蚁的小伙伴解释说,1965年至1990年初那个没网络的时代,关于外国的资讯不像现在唾手可得。

对外国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的青少年,也不是每个人都有钱出国游历,加上介绍外国文化的电视节目也很有限,所以和国际笔友写信交流,是当时认识其他国家的文化和风俗的重要渠道,还能通过写信练练笔。

从14岁那年开始,小伙伴就交了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日本、美国、加拿大、马尔代夫及毛里求斯的笔友,其中来自马尔代夫的笔友友谊最长久,两人通信16年,直到她30岁才停止联系。

小伙伴说,当时航空邮寄没那么发达,一来一回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开信箱查看有没有笔友的来信。

那时,他们会互寄生活照,还会花很多心细构思信件内容,细说自己的生活和文化,纯粹而深入地进行文化交流。

小伙伴还说,她一直都保留着这些信件,直到今年搬家时才扔掉。

没交过笔友的90后蚂蚁们,听了这个文艺又复古的交友过程,觉得既浪漫又有仪式感。

别的不说,住在地球两端的人要有多少缘分,才会成为笔友。

在互联网发达的今日,写信早已不是最便捷的沟通方式,也不是最快得知信息的渠道,不过国际笔友会IYS仍在活跃于社媒,只不过现在不是找新的笔友,而是寻找失联的从前的笔友。

无独有偶,现年55岁的美国人Julie Kelly,早些时候通过本地网媒慈母舰寻找40年前的新加坡笔友Cheng(现年56岁)。

Julie说,15岁那年,英语老师向班级介绍国际笔友会IYS,她付了1美元后,得到当时16岁的Cheng的名字和住址。

你也想和笔友重逢吗?
Julie年轻时的样子。(Julie Kelly)

两人在1983年5月开始通信,书信来往10年后失去了联系。

如今,Julie想再次和Cheng取得联络,于是积极地通过社媒寻找对方。

以下是Cheng写给Julie的第一封信,一共三页:

你也想和笔友重逢吗?
(Julie Kelly)
你也想和笔友重逢吗?
(Julie Kelly)
你也想和笔友重逢吗?
(Julie Kelly)

Cheng在信中说,Julie是他的第一位笔友,他除了自我介绍,还详细描述他每天平淡的学生生活,也介绍了40年前的新加坡。

红蚂蚁阅读他的信件,仿佛在翻历史书一样。

他是这样介绍新加坡的:

新加坡只有240万人口,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和多语言社会,即便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都有着不一样的语言和不一样的文化,却能在同一个社区和谐共处。新加坡总理是李光耀,最新一期(1983年)的《时代杂志》有介绍他。新加坡是个炎热的国家,他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情是先洗澡降温,否则无法专心做功课。

从信中的资料显示,他就读于新加坡华侨中学,当年住在大巴窑1巷。

你也想和笔友重逢吗?
Cheng 16岁时的照片。(Julie Kelly)

两人当时也会给对方邮寄生活照和小纪念品,让对方了解彼此的生活。

Julie至今仍保留着这些纪念品,其中包括Cheng送给她的校徽和校服上的铜扣。

你也想和笔友重逢吗?
Cheng送给Julie的校徽和带有“华中”字样的铜扣。(Julie Kelly)

Julie说,自从她升上高中,Cheng又入伍后,两人的通讯频率就已经减少了。

不过,两人仍保持联络,Cheng仍会给她发照片,告诉她生活上的一些改变。当时,他曾透露他在和一个女孩约会,并打算成为一名银行家。

可惜的是,在Julie结婚和搬家后,他们最终失去了联系。

1994年,Julie给Cheng写的最后一封信,是邀请对方参加自己的婚礼。然而,由于Cheng刚刚开始他的第一份工作,无法抽身出席。

以下是Cheng当时的回信中的其中一页:

你是一个特别的人。一个和我一起长大,但从未见过面的人。祝福你和Jeff! 我爱你。

信中他还提到,他已经搬家了,新的地址在大巴窑北,意指希望两人还能继续通信。

你也想和笔友重逢吗?
(Julie Kelly)

Julie坦言两人断联的主要原因是自己:

“说实话,我的第一段婚姻非常不稳定,结婚后的15年里我们经常搬家。可以说,那段时间我耗尽所有的精力,只为了生存。”

Cheng寄给她的信件和纪念品,当时全部都放在Julie收藏童年物品的盒子中,而这个盒子一直都放在她的父母家,而她与父母的关系不佳,没有来往。

直到今年2月母亲过世后,她才找到这个盒子,想起这段友谊,重读了Cheng写给她的共34封信。

你也想和笔友重逢吗?
Cheng写给她的34封信。(Julie Kelly)

想方设法寻找笔友

Julie以她手上掌握关于Cheng的信息,查找社交媒体平台、写信、发电邮寻找笔友的踪迹,都没有结果。

她目前的经济状况,也不允许她聘请私家侦探,或亲自前来新加坡寻人。

Julie还猜想Cheng是否已移民不在新加坡了,甚至已不在人世。

皇天不负有心人,慈母舰的记者得知后,先根据Cheng的地址找到其母亲,从而与Cheng取得联系。

Cheng得知事过快30年,Juile还这么念旧,想尽一切办法想要与他取得联系,感到非常惊讶,也特别感动。

他也回答了Julie想知道的好些问题。

他说,大学毕业后,生活与学生时期很不一样,他变得很忙,而且这些年他的职业生涯也有好一些“起伏”,他已经从银行业转到贸易行业工作。同样也念旧的他,仍然保留着Julie寄给他的信件和照片,因为它们“代表了他人生中的青春岁月”,“记录了成长的旅程”。

没有社媒账号的Cheng,已经给Julie发了电邮。Cheng也说,如果他碰巧在美国,他可能会去拜访Julie,或者如果Julie来新加坡旅游,他也会很乐意带她四处看看。

Julie终于找到了苦寻多时的Cheng后,自然无比雀跃,故事也有了美好的结局。

蚁粉们还收着老笔友的信件和照片吗?看了这个感人的重逢故事,如果想找回昔日笔友,不妨跟红蚂蚁说一声,我们来帮你找找看。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