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避开不提“上海解封”? 中国官媒各出妙招应对

更新:
2022年06月03日 21:26
上海6月1日解封,商场开放出现人龙。
上海6月1日解封,商场开放出现人龙。(联合早报)

玫瑰即使不叫玫瑰,依然芳香如故

“解封”这个词可以换几个方式来表述呢?

上海经过长达两个月的封城,终于在6月1日顺利解封。不少媒体刊登了上海外滩重现人潮、上海人在6月1日零时举杯拥抱庆祝的画面。

但假设有人说,“上海从未封城,因此不能说解封“,那上海结束这两个月来的抗疫措施,又该如何形容?

退休新华社记者文章引热议

引发这场讨论的,是退休新华社记者顾万明的一篇文章。

顾万明在题为《上海“封城”原来是乌龙,让人情何以堪》的文章中声称,5月29号日的上海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有关领导正式否定了“封城”的说法:

“上海从未宣布过‘封城’,因此也不存在‘解封’,不能使用‘解封’的提法。上海全域静态管理是按下暂停键,但期间城市核心功能始终保持运行”。

网上也流传着另一张截图,据传是官方的“宣传引导工作提示”,同样提到“不使用‘解封’提法”。

中国官媒绝口不提“解封”  

姑且不论这些传闻的真实性,媒体如果不提”解封“,那要如何报道上海6月1日解封的情况?

先看看中央电视台和新华社如何处理:

截图
央视新闻在标题用了“上海全面恢复”;新华社则形容说:熟悉的上海回来了。(截图)

上海市政府在《致全市人民的感谢信》中写道,6月1日起,上海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当地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新闻发布稿,也全都看不到“解封”二字:

截图
(截图)

目前观察到的是,中国官媒在报道关于上海解封的新闻时,都采用较多的表述用字、采取较直白的描述风格。

如果把文字要求再提高些,将字数控制在十字内,还要带出“解封”的意思,而且让读者容易看懂、让上级领导能放心接受,能做到吗?

这时候,该由《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来露一手了:

截图
(截图)

“门开了”的意象不正说明了之前是处于封闭状态?一举解决了困扰许多中国写手的难题。

怎样,不提“解封”却又能道尽解封的含义,文采出众的蚁粉们也想来挑战吗?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