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人都想与你“众乐乐” 别让手机噪音使城市氛围变质

更新:
2023年04月21日 21:32
搭地铁
地铁上,各年龄层和各国籍的人都在滑手机看视频。(联合早报)

文明乘搭,清静出行

嘿,说的是你吗?

你在排队点餐买咖啡,长长的人龙,站了好一会儿,脑海尽期待香气缭绕的咖啡,忽然后面排队的年长男士开启手机视频收看歌舞节目,毫无保留地进入大声扩音模式。

金沙一隅忽然成为他家客厅。他的耳朵陶醉享受,你的耳朵只是纯粹受罪。你回头看他一眼,他还把声量再提高些。


又是一个公共场合,这次是在一个中餐厅,隔壁桌三个人三代人。年轻妈妈吃饱了,连坐姿都进入自家般舒适,几乎躺坐在挺直的餐椅上,然后她开启视频扩音聊天,手机递过来递过去,他们合家欢乐,隔壁桌却陷入“声浪灾区”。


切换至理发厅。理发厅已经在播放背景音乐,你明明已经避开那个开着手机扩音看视频的客户,坐得远远的,但是你不知道下一个坐你身旁的会是谁。

果然,下一个坐旁边的人又百无聊赖地开启手机扩音。

一时间,你的耳朵被强暴似的接受三处不同的声音,极其荒诞的感觉,感觉头发都要树立起来了。

当然,你可以“反击”,你开我也开,三台手机比谁大声。但是这样一来你和他们有什么分别?难道,你为了保护耳朵,一出门就战战兢兢地先戴上耳机?


地铁内的噪音
(联合早报)

又比如你下了班,踏上40分钟的地铁路程。

这是你一天当中唯一可以让疲惫眼皮子看会儿心爱书本的时刻。但是你别妄想除了谈话声音之外,你可以不必听到别人手机的扩音视频,因为各年龄层、各国籍的人都在心安理得地那么做。


前几天,我在地铁听到某族群的音乐。当时心想,地铁几时决定贯彻种族融合,在地铁车厢内播放音乐?

我以为是远处站着的某族妇女,结果下一站她下车了,然后再走了一票某族客工,才发现更远处躺在两人座位的某族男子。

醉酒男子
(作者提供)

他身上的手机开着扩音,他却已经不省人事,应该是烂醉如泥。这一幕当然不是常态,我电联地铁工作人员,希望他们给予援助,但是他们收到信息后即不了了之。

我三个站后离开,没有人理会他。他忽然醒来再让停顿的音乐再次播放,再次响彻整个车厢。

上述例子天天历历在目,很多人似乎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可是这样的声浪,难道不怪吗?这样的行为模式就是“有理”又“有礼”吗?

这样动不动就启动手机扩音,把公私两界相为混淆,粗暴自私地将噪音抛向别人,侵扰、折磨别人的耳朵,难道不是失礼、失去文明之举吗?

归根结底,也不要怪手机的便利性和普遍性。用手机的是你、是我、是人、是人们,当我们对“礼”过度宽松和轻率地接受和妥协,你不知道长远来说,迎接在前方的会是什么。

从个体到集体,从私人到公共空间,目前只有在飞机上、图书馆、学校、一些宗教场合以及表演场地,扩音是被禁止之外,其他地方都端视个别人士的公德心。

戴耳机
庆幸的是,多数人在地铁上看视频时还是会自觉戴上耳机。但总还是会有碰到自私又喜欢“众乐乐”的手机用户。(海峡时报)

每一个城市都有每一个城市特有的声音和氛围。

我们在地铁上、巴士上、大街上、商店和餐厅等生活区域,都能听到此起彼落,各国各族各腔调的语言,是一首四海五湖人流交汇的文明协奏曲。然而,掺杂自私的手机用户的噪音却会使之变调、变质。

新加坡过去要攀向优雅文明的社会,向西方的瑞士看齐,文明程度和目标一直心照不宣,以礼相待是基本行为模式。

我们万不可在静默和无感之中轻视它的重要性,目睹它渐渐地流失。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