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有条没划出来的红线,踩到才知道? 听听两名部长怎么说

更新:
2024年03月01日 23:03
新加坡有条没划出来的红线,踩到才知道? 听听两名部长怎么说
尚穆根(左)和沈颖(右)在国会针对商人陈文平被列为“具政治影响力者”做出说明。(红蚂蚁制图)

从新加坡的观点和视角出发是最佳护身符

商人陈文平日前正式被新加坡政府列为“具政治影响力者”(简称PSP),成为《防止外来干预(对应措施)法令》(简称FICA)去年底生效后的首例。

坊间有些疑问,他并非唯一有类似身份和活动的新加坡人,因此想了解,陈文平究竟是具体踩到了哪些红线,才让他成为“第一人”。

官方说法这么说:

根据内政部的文告,当局经评估后,基于以下三点理由将陈文平列为“具政治影响力者”。

  • 他展现了易受外国势力影响的脆弱性,以及表现出推进后者利益的意愿;
  • 他在新加坡的活动具有推进政治目的的意图;
  • 援引FICA对陈文平实施对应措施是符合公共利益的。

文告简短,连牵涉哪个“外国”都没说,显然未能解答一些具有类似经历人士,尤其是本地华社和商会的疑问。

专家分析多重因素叠加导致陈文平被列PSP

一些本地学者专家开始分析陈文平的“与众不同”之处。

首先是他曾以中国政协海外列席代表的身份,受邀出席在中国北京举行的“两会”。

但这并不够“特别”,因为公开资料显示,陈文平不是唯一和中国政协有关系的新加坡人。

陈文平还有其他面向。

他曾公开疾呼“海外侨胞”要义不容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同时不吝于在舆论场域谈论相关议题,同时也在新加坡一些基层组织担任赞助人,这可能产生了一些问题。

多重职务和言行表现叠加,分析认为,这可能就是陈文平为何被当局盯上的原因。

但这终究也只是归纳法,那条微妙的红线究竟划在何处,外界依然没法说得准。

原因不难理解,当局显然是为了避免未来其他有心人士藉此绕过FICA的规范,才不把相关标准讲得太明。

商人陈文平正式被当局列为“具政治影响力者”。(联合早报)

“一内一外”两名部长怎么说?

不出意外,此事件在昨日(2月29日)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成为其中一个课题。

内政部长尚穆根和外交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分别针对此事做出了说明。

当时工人党议员严燕松希望内政部能够进一步向公众点出所谓的界限究竟在哪里,以避免他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外国势力影响或干预的代理人。

尚穆根:踩到什么红线,当局和当事人都清楚

尚穆根重申,被列为“具政治影响力者”的个人必须是外国立法机构或政治机构的成员,或他们在新加坡的活动具有推进政治目的的意图。

同时,将个人列为“具政治影响力者”,也必须达到满足公共利益的标准。2021年,尚穆根在国会辩论FICA法案时也曾提到,相关程序必须符合对称性。

一、行为、言论、影响力等等是考量标准

尚穆根说,当局评估的标准通常包括当事人过往在新加坡的行动、行为、言论、接触群体和影响力,最重要的是,这个人有多大可能会成为外国势力干预或影响的目标。

但接下来这一段话必须划重点,尚穆根说:

这只是其中一些标准,这并非所有标准。

陈文平曾以海外列席代表身份出席中国两会。(互联网)

二、被列为PSP不代表当下正在做某些不对的事

“具有政治影响力者”不尽然是个负面标签。

根据FICA,国会议员和担任政治职务者都会自动被归类为“具有政治影响力者”。

作为一名“具有政治影响力者”,个人必须每年向内政部属下的外国关系与政治信息披露注册处(简称注册处)披露以下三种资讯:

  • 所收受的1万新元或以上政治捐款;
  • 与外国政治或立法机构的关系;
  • 移民福利(例如是否是外国的荣誉公民,或拥有在当地长期工作或居住的优待等)

尚穆根解释,一个普通人被列为‘具政治影响力者’,意味着他的处境和议员一样,因为后者都是具政治影响力者,必须按FICA规定使相关资讯公开透明。

“这并非表示他在被列为‘具政治影响力者’时做了一些错事,政府只是评估认为他有更高的风险,更易受到外国势力的左右,所以才会在他身上施加(让相关信息)透明化的要求。”

当局认为陈文平有受到外国势力左右的风险。(互联网)

三、当局曾与陈文平讨论

尚穆根表示,当局会在适当的时候和相关人士进行讨论,以评估是否有必要将他们列为“具政治影响力者”。

“我可以透露的是,政府曾与当事人(陈文平)进行过讨论,他也被告知我们政府关注的事情。因此,基于注册处处长的评估,决定将他列为‘具政治影响力者’。”

尚穆根也提到,政府认为将每位被列为“具政治影响力者”的人士公开是合理的,因为这样一来,新加坡人就能保持醒觉,同时也希望能藉此“约束一些人的行为”。

沈颖:何谓正当接触,何谓外来干预?

若尚穆根的说法依然保持了红线的神秘感,那外交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的相关发言,或许可提供一些避免让人“偏向虎山行”的线索。

她提出三大要点,本地华社人士、社团、商会只要能充分理解这些要点,即可在国际上发挥积极作用,协助建立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

一、当局欢迎社团商界领袖开展海外人脉

沈颖说,从外交部的角度来看,华社代表、商界领袖高度关注外交动态,踊跃参与相关讨论,政府是认同并欢迎的。

“不少华社领袖不吝分享自己在外经商的心得、与外国官员打交道的经验,有些还出任非常驻大使,对此,外交部深表感激。”

二、只能是新加坡人的观点和视角

但沈颖强调,本地人若有意协助新加坡开展海外人脉,必须先充分掌握并了解新加坡的核心利益。

“说到底,因为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的国家,新加坡的核心利益必须代表属于各种族的新加坡人。血缘、籍贯、语言、文化等因素帮助我们与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区域进行商贸、建立友谊。”

“不过我们的观点和视角,只能是新加坡人的观点和视角。”

“我们与其他国家打交道时,即便对方和新加坡有着十分亲密友好的关系,我们采取的立场,也必须代表多元种族的新加坡。”

三、新加坡华人不是”华侨“

沈颖也提到,文化认同不等于国民认同。

“以新加坡华族人士为例,我们既是新加坡公民,也是新加坡华人,不是‘华侨’。

其实说了这么多,最微妙之处就在于,红线没有划出来,要踩到才知道。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