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点有什么魅力? 美国男子26年前来新加坡度假后就不再离开

更新:
2023年08月07日 18:54
住下来就不想走了
64岁David Goldwich是一名演说家。(取自David Goldwich脸书)

住下来就不想走了

再过一天(8月9日)就是新加坡的58岁生日。

被誉为“全球十大最佳居住与工作城市”的新加坡是许多外国人向往移居的国家,那究竟这个地图上傲人的小红点有什么魅力呢?

现年64岁的David Goldwich移居新加坡的故事给了我们答案。

女儿Cherisse Goldwich在旅游生活网站TheSmartLocal里写了关于父亲的移民故事。

David出生并成长于美国佛罗里达州(Florida)的迈阿密,39岁前他都没出过远门。

他在离家不远的新佛罗里达学院读学士学位,毕业后到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法学院读博士学位。从法学院毕业后,就在当地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

他一直都挺满意自己的生活,从来没想过离开美国。

住下来就不想走了
年轻时的David。(David)

那究竟是什么改变了他的想法?

一切从他遇到一位“新加坡女孩”开始。

在他20多岁时,他参加了一个由他属的青年领袖组织举办的会议。研讨会在夏威夷檀香山举行,汇集了世界各地分会的资深会员,包括他的未来妻子。

1998年他39岁时,第一次踏足新加坡,来找他的新加坡女友。他只带了一个小小的行李箱,因为原本他只打算在这里待几个星期,结果没想到一待就是26年!

来新加坡是他离家最远的一次旅行。

在此之前,他去过的飞行距离最长的地方就是那一趟夏威夷之旅。David在描述对1998年狮城的第一印象时,最常提到的一个单词就是“不同”(different),原因如下:

1、新加坡面积小、土地有限,与美国不同,新加坡的建筑是向上建的。然而,这却让家庭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即使在交通高峰期,不需要花一两个小时的车程就可到达任何地方。

2、与有四季的美国不同,新加坡一年365天都是夏天,可幸的是本地有很多装有空调的室内商场。

3、最让他禁惊叹的是本地的多元化,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如此。他从来没有想到,在犹太教堂附近可以看到一座佛寺,但在滑铁卢街(Waterloo Street)上两者却可以愉快地共存。如果想探索这个多元文化、宗教和民族的“文化杂糅城市”,只需要花几分钱搭巴士就可以。而且,能以便宜的价格(几块钱)就能吃到新鲜、美味的食物,这让他可以尝遍所有的本地食物,甚至是那些他从未听说过的东西如凤爪,而他的最爱就是海南鸡饭。

David后来和这位新加坡女孩结婚了,移居到新加坡。

住下来就不想走了
David和新加坡太太。(David)

David移居到新加坡的首几个月,感到相当舒适,融入这里的生活并不难,而且也有很多很好的工作机会。在家里,新婚妻子的家人也非常欢迎他。

用他自己的话说:

“我是被新加坡的文化所接纳,我不需要特地出去外面与别人社交,他们一直都在这里陪伴我。”

因为少出去社交,生活圈子上都是和新加坡人打交道,也让他更容易在这里扎根。

随着他与新加坡的联系深化,他与美国的联系也逐渐淡化。因为那时是上世纪90年代,没有FaceTime视讯通话,或者脸书这些社交媒体,来让他继续留意和关注美国家人和朋友的生活与发展,要和他们保持联系也相当困难。

后来,他在新加坡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然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汽车。离开新加坡的意义变得越来越小,留下来的意义则变得越来越多。

狮城有最棒的教育体系,让孩子成为一个有世界观的公民

让David决定留下来的最大原因是:他的女儿

住下来就不想走了
David和女儿。(David)

David在本地居住了六年后,他和太太也在这里有了属于自己的爱情结晶。由于女儿在新加坡土生土长,她在这里的根也越扎越深。

到了女儿开始上小学时,他们一家决定要一直住在新加坡。女儿如今已经20岁了。

他和妻子除了看重新加坡的教育体系和质量外,也希望女儿在新加坡成长能拥有世界观,乐于接纳其他文化,尤其是自己的文化。

女儿Cherisse Goldwich写道:

“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我的亚洲血统和文化并没有被抹去,而是被颂扬。”

搬到新加坡后,David也变成了一个更有世界观和洞察力的人。

David解释说,

美国幅员辽阔,仅迈阿密一个城市就比新加坡还要大。然而,地方如此之大的问题在于,同类相吸。

住在任何一个城市都意味着,你都会下意识选择与自己有很多共同点的人生活在一起。也许是有着相似的种族、阶级或成长经历,总之他们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和你很相似。

然而,在一个人口密度很高的小岛里,你会发现自己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有不同的经历。这种多元视角的体验是非常罕见和难能可贵,也是新加坡的独特之处。

住下来就不想走了
David带着家人回美国探亲。(David)

David目前是一名作家,也是一名演说家和职业培训师。问及David搬离美国26年会感到遗憾吗?他的答案是NO。

他说,

很多时候,家的定义不是你出生的地方,也不是你长大的地方,而是你觉得与自己最有联系的地方。对他来说,新加坡是他买了第一套房子的城市,是他发展事业的地方,也是他为家人打造了美好生活的地方。

在回答这道问题时,David的女儿说:

“在我成长的环境中,那些我在外面遇到的人,我虽然和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但我会称他们为昂哥昂娣(叔叔、阿姨),我也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而我的美国表亲们只会说一种语言。新加坡是我的家,我很高兴在这里长大。所以,如果你问我,我会说,爸爸做了正确的选择。”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