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红白蓝胶袋60年来用途无限 如今为心理疾病患者提供疗愈空间

更新:
2023年06月29日 12:03
红白蓝帆布袋
红白蓝胶袋价格向来亲民。(互联网)

香港文化符号

有些东西我们乍听之下可能联想不到,但只要看到就能立刻认出。

在香港很常见的红白蓝胶袋,就属于这类物品。

它是一种大型平价旅行胶袋,由红、白、蓝三色相间的尼龙帆布制成,原创于1960年代的香港,时至今日仍被视为香港文化的代表之一。

红白蓝胶袋也称走佬胶袋,用处几乎无限。

除了是香港回乡客的专用袋子,还是搬家必备好物,也有人用它到大陆进货,装回香港卖。更恐怖些的,就包括用它走私,甚至杀人后用来藏尸。

至少对于在1980年代末出生的红蚂蚁来说,这是红白蓝胶袋留给我的印象。

很多人以为红白蓝尼龙帆布是香港发明的,事实上红白蓝的发源地是日本,后来传入台湾,再辗转来到香港。不过,将红白蓝发扬光大的正是香港人。

从在工地用作挡碎片和尘土......

红白蓝最早是在60年代的香港出现,当时香港经济起飞,要兴建许多高楼大厦,建筑公司基于环保法例,以红白蓝帆布遮盖拆楼工程,防止碎片飞落和尘土飞扬,以致红白蓝的需求大增。

后来,小贩摊位和户外市场也用它遮雨。

到日用的胶袋......

红白蓝胶袋的原创者,是华艺帆布的老板李华。

华艺帆布
红白蓝胶袋的原创者李华1954年在深水埗开了华艺帆布。李华在10多年前已过世,如今他的儿女仍在原址继续经营他的店铺。(谷歌地图截图)

七十年代初, 李华为毛巾厂商制作布胶袋,但一般布料遇上雨水容易脱色,会沾染里面的货品。

后来有家台湾公司推销新创的红白蓝防水帆布,李华灵机一动将之变成帆布胶袋,解决了厂商的问题。

不少路人经过他的店,看到他手工制作的红白蓝胶袋,都人手一个。后来,他的红白蓝胶袋的订单多到做不完,李华除了可以靠它养活自己一家人,还能将订单外包给其他家庭主妇。

因为红白蓝胶袋廉价、结实、防水,容量又大,1970年代至1980年代,香港经济腾飞,中国大陆经济相对落后,不少香港人到中国大陆探亲都不约而同以红白蓝胶袋装礼物与日用品带回内地,让红白蓝胶袋一时间与探亲画上等号。

再到艺术品......

红白蓝胶袋2000年后,还走进艺术界。

1994年,香港艺术家、设计师、广告人黄炳培为导演王家卫的电影《重庆森林》设计海报时,运用了红白蓝元素而一举打响名堂,自此红白蓝便经常在他的作品中出现。

他从2000年起,还以红白蓝尼龙帆布胶袋作为元素,创作出一系列艺术作品,包括海报及立体装置等。

黄炳培的“红白蓝”系列作品在大中华地区乃至国际备受关注,2005年代表香港以红白蓝创作“红白蓝︰饮杯茶.倾过饱”参加威尼斯艺术双年展。

黄炳培2013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

“(红白蓝)在大小车站、货运码头出现,盛载我们的梦想与热望。一般人认为是‘土炮’的红白蓝,在我眼中却象征着宝贵的香港价值:存在、参与、耕耘、苦挨;是代表香港六七十年代每一分子的港人精神。但这些精神此刻却越来越单薄,香港人现在最为人所知的是斤斤计较、精于算计,一切以‘我’为先……作为一个出生于1960年的香港人,我看了相当痛心。”

黄炳培每年都推出以红白蓝为灵感的新作,来回应香港当下社会议题,并表达出香港正面积极的精神,因此获得“红白蓝之父”的称号。

他最新的作品是《香港前行》,和太平地毡合作设计,是一件宽三米、长六米的手工织物,呈现港人熟悉的红白蓝线条图案。

该作品也曾在2022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亮相,其特别之处是光滑与褶皱并存,形象化地表达了香港的曲折历程,同时借红白蓝的特质,象征香港坚韧、适应力强和不屈信念的特质。

《香港前行》
黄炳培的最新作品《香港前行》。(黄炳培)

红白蓝胶袋也冲向世界

2007年法国高档品牌路易威登亦曾以红白蓝设计手挽胶袋,虽惹来抄袭的小风波,但无疑令“红白蓝”这香港的象征图案登上国际舞台。

法国奢侈品牌巴黎世家(Balenciaga)2016年也推出了一款以红白蓝设计的Cabas shopper手袋,羊皮版售价为2000美元,蛇皮版则高达1万美元。

Cabas Shopper
如果不说,你可看得出这就是巴黎世家的Cabas Shopper手袋?(取自脸书)

心理疾病患者疗愈空间

2012年,香港非营利组织新生精神康复会与黄炳培合作,以经典的红白蓝物料设计出一系列产品,包括小型帆布胶袋。

该组织举办创意工作坊,让康复者学习制作这些产品,制成后通过网站以及景点零售店出售。

截图
(截图)

这些创意工作坊为精神病康复者提供实地培训和就业机会,让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拾回自信和有成就感,有了重投社会的信心,最后能迈向自力更生。

66岁的黄佩云(音译)就是受益者之一。她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说:

“好长一段时间,我都害怕得不敢说话。如果没有这个工作坊,我可能会一直静静地坐在家里。”

62岁的Connie Ku也说,工作坊给她带来了希望。以前的她很孤独、很沮丧,常常以泪洗面,但在这里她交到了朋友,现在的她很开心也很满足。

近年购买这种大型的红白蓝胶袋的人越来越少,民间设计的一系列特色小型帆布胶袋,让这怀旧产品更贴近年轻人的需要,将香港特色保留下来。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