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支持生三胎》宣传视频在中国火了 估计妻子们看完直接气晕!

更新:
2021年06月22日 19:46
只有男性的声音,女性都被“失声”
(asia one)

只有男性的声音,女性都被“失声”

中国日前推出生三胎政策,在当地引起热议。这一政策几乎遭到全国的抵制,许多年轻人面临着高压力、高房价和社会福利不足的压力,不愿意生孩子。

为了打铁趁热,好看视频近日也在父亲节当天推出一个名为《我支持生三胎》,副标题是“八位父亲的真诚发声”的宣传视频,鼓励大家追生第三胎。

好看视频是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的短视频旗舰品牌。

这个宣传视频采访了八位父亲,让他们回答公众在三胎政策出台后提出的八道问题,说说他们支持和准备生第三个孩子的原因。

只见这些年龄介于27岁至51岁的男士在回答问题时,语气轻巧、神态自若,提出了一些既冠冕堂皇却又不合逻辑,但在他们眼里堪称“完美”的解决方案。

然而生不生孩子?生多少个?众所周知,并非父亲单方面说了算。

这个视频完全忽略了母亲的声音,特别是她们所需面对的在健康、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这种刻意“让母亲失声”的处理手法可说是弄巧反拙,遭到网民一面倒的批评。

红蚂蚁挑出视频中的其中六道问题,与蚁粉们一起看看,为何当妻子的看完这些答复后,极有可能会直接气晕?

问题一:教育内卷严重怎么生?

(编者按:“内卷”原指农业社会中长期精耕细作投入大量劳动力却没有实现经济突破的问题。教育内卷,就是每个家庭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对孩子培养的重视导致教育行业不得不内卷化。“内卷”这个词已在中国广泛流行,只要是看起来让人难受的竞争,就会被称为内卷。)

任职教师的父亲轻松回答:

“只要我自己不卷,就没人卷得了我们”。我们不拼什么补习班培训班,只要孩子们开心就好,我们可以去大自然玩,去图书馆去学,去博物馆去看。

问题二:父亲缺失的丧偶式育儿

任职私召车司机的父亲回答:

两个人的孩子当然两个人一起带,结婚时就说好永远在一起。白天换尿布,晚上辅导作业,半夜喂奶,每一步我们都一起分担。”

只有男性的声音,女性都被“失声”
(截自视频)

结果网民竟拉出了权威性报告来调侃这位司机:

你是打算把孩子放后备箱吗?

清华大学社科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一线城市出行平台调研报告》数据显示,网约车司机每日平均工作时间为11.05小时,每周平均出车时间为6.45天。显然,身为网约车司机的父亲由于工作性质特殊,很难在育儿方面做到“每一步我们都一起分担”。

问题三:大龄产妇生三胎的危险

回答的就是40岁的“大龄”主治医师:

他说他和妻子都不年轻了,真的架不住喜欢孩子。只要做好全面体检、晨跑锻炼,营养调整、只有把自己的身体锻炼到最好,才能把孩子生好。

这么一说,生过孩子的女人都暴跳如雷,生孩子就这般的容易吗?

高龄产妇发生畸形儿的概率是年轻孕妇的三倍左右。高龄产妇,也是妊娠糖尿病高危险群。
高龄产妇除了容易出现大出血、顺产困难之外,还容易发生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先兆子痫、宫缩无力、难产、产后贫血以及产后身体虚弱等。 在分泌过程中,还可能不同程度的导致胎儿窒息、脑损伤、缺氧......

网民问:

你如果真的是医生而非演员,说这话的时候你良心真的过得去吗?

问题四:老婆事业牺牲怎么办?

从事算法工程师的老公的回答最牛:

说老婆正好一直想转型,三胎正好有了这个机会。说存了一笔钱,正好可以用于学习,跟很多创业的朋友聊了很多,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讲了老半天,都没有回答上老婆事业被牺牲掉了怎么办?这种避重就轻的回答方式,怪不得遭到网民全方面怼。

问题五:就算生得出,也未必养得起?

只有男性的声音,女性都被“失声”
(截自视频)

在面对养育子女的经济压力时,在国企部门当经理的父亲选择拒绝躺平,称要“挑出国企,去外面闯闯”。

(编者按:“躺平”或“躺平主义”是中国今年的流行网络词语,指时下中国年轻人在国内经济下滑、社会问题激化的大背景下,“无欲无求”的处事态度,被视为是对抗社会“内卷化”的一种表现。具体内涵包括“不买房、不买车、不结婚、不生娃、不消费”及“维持最低生存标准,拒绝成为他人赚钱的机器和被剥削的奴隶”。)

在中国国企工作,薪金不是很高吗?为什么只要到外面闯闯,就能铁定能赚够生活费生第三胎?很多人都get不到这位父亲的逻辑。

问题六:上有老下有小如何分配精力?

只有男性的声音,女性都被“失声”
(视频截图)

在谈及照顾子女和老人的精力和时间成本时,43岁的小企业家打算在“打拼半辈子”后“回归家庭,尽量弥补他们,那些工作和应酬能免则免,多抽点时间回家陪陪孩子”。

老哥啊,你可否考虑过那些打拼了大半辈子,都没能存够钱的人啊?让他们如何回归家庭,工作和应酬能免则免?

《我支持生三胎》广告为什么会如此引人反感呢?主要是因为视频中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是现实的,但没有一个答案是切合实际的,呈现出一种悬浮式、理想化的个体生育想象。

有网民就总结说,视频里讲的这些表态和空话,只能说代表了大部分男性在生儿育女这件事上,愿意给出的最高承诺、以及最具体的想象。然而,这些承诺却根本无法在生活中兑现,在在印证了:

说的比唱的还好听!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