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瓶瓶罐罐有价时,新加坡慢三拍的环保会否后来居上?

更新:
2022年09月22日 18:23
预先包装饮料
环境局计划最迟到了2024年底,实行饮料瓶罐退费制,鼓励人们回收饮料瓶罐。(联合早报)

把垃圾化为黄金

不久的将来,当饮料的瓶瓶罐罐可以换回一两毛钱时,也许我们可以在咖啡店、小贩中心、冷气食阁看到人们用完餐后把饮料瓶罐带走,或是有人专门抢着收拾饮料瓶罐的现象。

国家环境局星期二(9月20日)宣布,最迟在2024年中推行饮料瓶罐退费制(Beverage Container Return Scheme)。所有150毫升至三公升的铝罐和塑料瓶装饮料都涵盖在计划下,纸盒装和玻璃瓶装饮料暂时不会包括在内。

这不是什么创意手法,新加坡在这方面慢三拍,显然顾虑多多。

过去两年多,环境局广泛咨询饮料生产商、零售业者及非政府组织等有关各方的意见,为这项计划共同制定框架。

根据拟议计划,公众购买铝罐和塑料瓶装饮料时,须支付1角或2角的押金,并在指定回收站退回空瓶罐时,取回押金。

为方便公众及确保计划易于管理,押金额都将划一,这可减少一毛钱两毛钱的争论。

超市
瓶罐回收站可能设在面积较大的超市,方便公众送回空瓶罐。(联合早报)

环境局有意规定所有面积超过200平方公尺的大型超市,必须设有瓶罐回收站,这包括安装回收机,或让消费者在柜台退还空瓶罐。

本地目前共有约400家大型超市,这个计划可能增加超市的额外的设备成本,但这项投资是不可避免的。超市义不容辞,可起带头作用。

餐饮业面对的问题有所不同,是让顾客现场取回押金,还是由业者把饮料倒在杯里,而无须多付押金,咖啡店、小贩中心也许有这方面的选择,这个计划落实后,店家与顾客都必须经过一段的磨合,初期难免产生一些误会。

如归还碗盘的计划落实后,有些小贩中心竟向顾客多收5角钱的托盘押金,给顾客造成不便。托盘是方便消费者收拾碗盘,减轻清洁工人的工作,托盘押金不近人情。

买铝罐或是塑料瓶罐的饮料须预先多付一点钱,按逻辑而言,这能鼓励消费者珍惜这些垃圾,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但当局必须为这个计划作一些沙盘演练,找出这种回收有用垃圾框架可能出现的漏洞。

芬兰
设于芬兰一家小型超市的瓶罐回收机。(Jouko Ofverberg面簿)

外国的做法是最好的参考例子,目前全球有约50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挪威、德国、克罗地亚及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和西澳等已实行类似计划,并且证实有助大幅推高饮料瓶罐的回收率。

铝罐和塑料瓶罐是现代生活少不了的东西,本地市场每年供应的各类包装饮料,估计数量超过10亿,铝罐和塑料瓶装饮料约占七成。根据外国的经验,环境局估计日后退还回收的饮料瓶罐会多达八成。

我国去年仅回收6%的塑料垃圾,原因何在,也是值得探讨。

很显然的,新加坡人没有“把垃圾带回家”的习惯,当铝质和塑料垃圾有价时,人们自然会把它们当作宝。

因此,“方便”二字才是关键。最好是当人们在外用完餐后能够直接换回饮料瓶罐的押金,才能鼓励现场回收有价垃圾。

回收机
新加坡组屋区常见的回收机,可回收纸张和电子垃圾等。(海峡时报)

另一种情况也可能出现,瓶罐有价,消费者也可考虑把平时收集起来的这些环保物品送给慈善机构,让机构去换回金钱,这也提供了一个人们通过日常的小善举行善的途径。结合废物回收和行善,可以让这个绿色计划更具人情味。

其实,在古早时,民间是以报纸、纸张向杂货店换取一些饼干鸡蛋之类的食品。那是还没有铝罐和塑料瓶罐的时代,旧报纸有包装物品的用途。

饮料瓶罐退费制值得支持,但付诸实行时必须情理兼顾。

长久而言,这能够进一步提高新加坡人把“垃圾化为黄金,把黄金化为爱心”的环保意识,这方面我们已经落在许多发达国家之后,应该加油追赶。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