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香港也推出假新闻法 还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吗?

更新:
2019年11月12日 22:45
如果推出假新闻法 香港局势还有救吗?
香港“三罢”已经连续爆发两天。(路透社)

零和游戏。

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香港反修例风波从6月延烧至今,局势不断恶化。美媒彭博社报道,网络谣言、假新闻等未经证实的消息是激化香港局势的其中一大主因。

彭博社分析,未经证实的争议性流言扩散,造成香港特区政府和警方的民众信任程度一泻千里。

但具争议性的讯息之所以广为流传,很大程度上也是源自于民众对港府和警方的不信任。

其中比较显著的例子要数直接引爆昨日“三罢”的科大学生周梓乐坠楼事件。由于事件疑云重重,网上流传的消息指控周梓乐有可能是在警方清场过程中被追逐而坠楼,甚至也有说法怀疑他是被警方所推下楼的。也有消息称赶抵现场救援的救护车由于被警方阻挠而无法及时提供周梓乐第一时间援助。

尽管警方否认上述说法,香港主流媒体也不敢妄下评断周梓乐的坠楼原因,但周梓乐上周五(8日)的不幸离世仍触动了示威者的情绪,导致香港各区昨日发生剧烈冲突,其中一名示威者被警员开实弹射伤,一名亲建制市民被示威者浇淋易燃液纵火焚烧。

20191112 protest.JPG
周梓乐辞世再度引发示威者发动激烈抗争手段。(路透社)

更早之前还有9月22日被发现全身赤裸浮尸于海面的15岁少女陈彦霖。警方调查后做出她的死因为自杀的裁定,但由于陈彦霖就读的知专设计学院所提供的闭路电视片段疑点重重,部份不满的港人认为陈彦霖是因为参加反修例示威而“被自杀”的。

一位香港大学的一年级法律系学生告诉彭博社的说法,或许可以解释为何示威者清一色都认为所有存在疑点的事件,都有可能是港府或警方的黑手在作怪:

“换作平常我或许不会相信警方或政府谋杀她和掩埋证据的指控。(但)人们感到恐惧,也不再信任有关当局。我不确定我现在还能相信什么。”

因此,回到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公信力低下导致任何一件出现疑点的事件,都有可能算到港府和警队的头上。

港府警队信任度持续下探

根据香港民意研究所今日(12日)公布的民调,特首林郑月娥的支持率仅余11%,持续探底。10月底完成的民调也显示有高达78.8%的受访民众对港府表现感到不满意。

在警队部份,香港民意研究所本月5日公布的滚动调查指出,有高达67.3%受访民众认为警方在近几个月出现了失控和滥捕等不专业行为。

《明报》10月中委托香港中文大学进行的民调甚至显示,有68.8%市民支持大规模重组警队,对警队的信任程度平均也只有2.6分(满分为10分),其中51.5%受访者更直接给出0分的评价。

事实上,进入第23个星期的反修例运动声势偶有弱化,然而一旦有争议性个案发生,示威者抗争的能量又总会快速蓄积起来。

曾前往香港进行田野调查的台湾两岸政策协会研究员张宇韶告诉中央社,他观察到在香港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示威能量实际上已经渐渐下滑。不过只要有任何突发事件,示威活动随时都会卷土重来。

20191112 police 2.jpg
部份港人认为警方处理示威的手段不专业。(法新社)

831太子站有人死亡的流言导致港铁“被针对”

除了上文提到的两起事件,8月31日港铁太子站袭击事件也是激化局势的催化剂。除了指控警方进入港铁车厢无差别殴打示威者及市民,网上还流传阴谋论指当晚警方和港铁当局封锁太子站,不让媒体和急救员进入是因为有市民被警察殴打致死。

警方事后否认指控,但消息经香港众志秘书长黄之锋在推特贴文,以及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复述后,持续产生效应。香港民意研究所的民调显示至今仍有62.6%港人认为警方在831太子站事件中隐瞒事实。

831太子站事件也导致港铁成为示威者的眼中钉,并常态性破坏被他们称为“共铁”的港铁设施。

越来越多港人从互联网攫取新闻资讯

香港民意研究所的数据显示,香港如今有高达四分之三的人口是从网络获取新闻资讯,其中在今年8月有三分之一的港人把互联网视为最信赖的新闻来源,这也是自1993年有数据以来,互联网首度超越电视新闻,成为最多人信赖的新闻来源。

在网络上争取公共舆论的支持因此成为反修例运动敌对双方的战争场域,亲建制派大肆宣传示威者是破坏香港稳定的“曱甴”(粤语是蟑螂的意思),同时为了打击示威者也散播了不少未经证实的流言。

今年8月就有数百个和中国政府有关的社交媒体账号被推特、面簿和YouTube删除。不过这些亲北京的社交账号事后还是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大量散布一些关于美国政府黑手金援示威活动,以及少女被误导为示威者提供免费性爱的未经证实流言。

几个月下来,双方的论调一再重复。港府和警队多次指摘示威者以暴力冲击香港,示威者则反过来指责港府和警队是制度暴力,林郑月娥在9月宣布撤回修例时连带提出的对话,在没有止息的纷乱中也只能草草收场。

几个激化港府和市民关系的关键时间点

反修例风波以来,林郑月娥其中一个最常被香港媒体问到的问题是:

“为何不在一开始百万港人和平集会时就回应诉求,却要等到事态严重、警民冲突加剧后才撤回修例?”

事实上,示威者和警方的关系正是在港府坚拒撤回修例期间进一步恶化的,也导致反修例运动某种程度陷入失焦。

时序拉回到6月,反修例运动一开始只有一项诉求:要求港府撤回被称为“送中条例”的《逃犯条例》修订案。

6月12日是反修例风波转捩点,港府在6月9日百万港人上街游行反修例后仍坚持推动修法,示威者发动包围立法会,警民首次发生严重冲突,也是从这一刻开始示威者的不满进一步扩散成指控警方涉及使用过度武力。

20191112 立法会2.jpg
6月12日在立法会周边爆发首次严重警民冲突。(路透社)

7月21日的元朗无差别袭击事件,警方在示威者和市民被疑似元朗乡事和黑社会的白衣人无差别攻击期间“神隐”,再度引发示威者指控“警黑勾结”。事后一些网络流传的照片显示警方和手持武器的白衣人“擦肩而过”却不逮捕,进一步使“黑警”的形象深化。

等到林郑9月4日终于宣布撤回修例后,示威者的诉求早已扩大成五大诉求,其中在社会对警队高度不信任的氛围下,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追查反修例期间警队是否使用过度武力的诉求更已成为示威者的首要诉求。

铺天盖地的流言就在这样充斥高度不信任感的气氛下大肆扩散。如果此时香港也仿效新加坡来个假新闻法,公信力岌岌可危的公权力还有办法说服民众买单吗?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先有不实流言,还是当局先使示威者产生不信任感才衍生更多未经证实的讯息?在催泪弹和汽油弹交错引爆的浓浓硝烟味里头,答案或许也解决不了困局了。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