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去年工资报告出炉 “薪水涨了等于没涨”原来不是错觉

更新:
2023年05月29日 22:44
本地去年工资报告出炉 “薪水涨了等于没涨”原来不是错觉
本地去年名义薪资大增,但实质薪资涨幅却是10年新低。(联合早报)

钱包变厚,能买的东西却没变多

如果你去年曾经历一波较大的薪资调整,但却一直还是有种钱不够用,“薪水涨了等于没涨”的感觉,你并不寂寞。

因为,新加坡多数人应该都深有同感。

人力部今天(29日)发表的《2022年工资报告》,进一步证实这种感觉其来有自。

报告中提到了两个名词:

名义薪资(nominal wage)和实质薪资(real wage)。

“名义薪资”不难理解,就是账面上薪资的数字。

但大家应该都有听说过从前“五分钱大过牛车轮”的故事,在通货膨胀搅局下,以前的三块钱能买到杂菜饭两菜一肉,现在的三块钱分分钟只能喝西北风,钱越变越小是真实上演的事。

“实质薪资”的作用正是为了反映人们手中工资在纳入通胀因素后的当下购买力。

实质薪资有所增长,意味着人们的实际购买力还是有所增加,钱包厚了,能买的东西也变多了。

若名义薪资增长,实质薪资却不进而退,那就是账面薪资亮眼,人们实际感受却更差。钱包厚了,能买到的东西不但没变多,反而还有可能变少。

新加坡去年的薪金增长状况,趋近于此。

根据人力部报告,我国去年的名义薪资和实质薪资是天壤之别。

一方面,新加坡本地公民和永久居民2022年的名义薪资增长6.5%,增幅是近10年最多。

但纳入通胀因素后,国人去年的实质薪资增长却只有0.4%,是近十年最少。

两个背道而驰的“之最”,反映了去年在高通胀冲击下,国人加薪的幅度几乎都被抵消,“涨了等于没涨”,是千真万确的感受。

(红蚂蚁制图,来源:新加坡统计局)

如果再扣除雇主公积金缴纳额,本地2022年的实质薪资水平更是减少1%,这也是近10年来的首次出现下滑。

换句话说,本地“打工族”能带回家的工资,相较过去,反而只能购买到更少的商品及服务。

生活上有比过去更吃不消之感,显然并非心理作用,也不是新加坡人“爱投诉”。

新加坡不是唯一

新加坡不是唯一一个薪水“涨了等于没涨”的国家,不少国家也面临一样的难题。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七大工业国(G7)的实质薪资在2022年下滑了3.9%。

其中,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的实质薪资更是在2022年惨跌6%。

全球经济在经历疫情后短暂恢复荣景后,烦人的高通胀很快找上门。各国相继加息抗通胀,反作用力可能造成经济陷入衰退的警告,又让人如坐针毡。

新加坡经济去年仍保持增长,劳动市场更是频频处于“缺人”状况,导致雇主们为了吸引员工而开出诱人薪资,因此才会出现前述名义薪资增长创10年新高的现象。

纵然如此,本地实质薪资增长尚且差强人意,更让人担心,若经济衰退真的不幸来袭,实质薪资是否会不进则退。

去年开始来袭的高通胀让不少国人叫苦。(联合早报)

新加坡上一次实质薪资下滑还得追朔到2012年,当时全球经济陷入寒冬,本地实质薪资下降了0.4%。

实质薪资若长期积弱不振,意味着一国之民的生活品质提升空间有限。

更糟的是,实质薪资若呈下滑趋势,则意味着人民的生活品质每况愈下。

当局务必正视本地实质薪资增长放缓,并设法解决,避免近一年来已深受物价上涨所苦的国人,面临钱更不够用的窘境。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