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康复的确诊者难与当局联系  效率若不改善恐影响民众信心

更新:
2021年09月22日 22:40
居家康复的确诊者难与当局联系  效率若不改善恐影响民众信心
我国上周正式推出让符合资格的冠病确诊者在家中休养的居家康复计划。(联合早报档案照)

在家空等下一步指示

为了确保我国在过渡到与冠病共存阶段时,医疗体系不会因为确诊人数的大幅攀升而崩溃,政府早前宣布推出居家康复计划(Home Recovery),以此作为既定模式,让所有符合资格的确诊病患在住家休养。

居家康复的相关流程可参考红蚂蚁的这篇文章,卫生部、政府平台Gov.sg和各大媒体也有关于居家康复的相关细节。

居家康复计划是为了缓解本地医院压力而展开的措施。(联合早报)

不过问题来了。

公告虽然是这么写的,但一些被纳入居家康复计划的患者却发现,整个过程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卫生部执行相关工作的效率可谓是差强人意。

简单来说,卫生部理应在确诊者居家康复期间,透过简讯等方式和确诊者联系,第一天会先为患者安排远程医疗评估,同时安排一名康复伙伴(buddy),在患者康复期间与之联系,确保病患的病情稳定。

然而,不少居家康复患者却表示,当局根本无法按照时间表为他们作出相关安排。

患者不是联系不上当局,就是迟迟得不到回复,要不然就是拖了好长一段时间才获得当局联系。由于没有接获卫生部的指示,导致他们手足无措,陷入混乱。

以下是部分例子。

案例1

《新明日报》报道,一名康女士从9月中旬确诊至今,当局原本让她居家康复,随后又表示会安排她到社区护理设施,但最终都没有任何下文。

如今她想安排PCR检测确定是否已脱离病毒,也没有获得当局的回复。

案例2

在后港有一家五口,四人相继确诊。

据报道,最先在上周一(13日)确诊的梁女士(48岁)由于担心同一屋檐下的母亲(75岁)被传染,曾多次拨打卫生部热线要求到社区护理设施隔离,但都无法拨通,一直到次日凌晨才接获会有司机接送她去隔离的简讯。

母亲确诊后,梁女士一家又多次致电卫生部要求把反复发烧的母亲送院治疗,不过当局至今也没给出任何回应。

案例3

一对同居男女的男友染疫后,没有其他住处的女友只能和男友继续待在同一间房内。

期间,两人曾多次联系卫生部,要求当局安排他们其中一人到别处隔离,但几乎过了一周都没有任何进展。

据报道,因长时间与男友同房,女友的冠病检测最终呈阳。

案例4

亚洲新闻台报道,受访的居家康复确诊者都异口同声表示,他们自隔离以来都无法与卫生部充分沟通。

其中一名隔离者Jacob(化名)指出,他没有收到来自任何康复伙伴的联系,也没有收到当局承诺配送的“关怀包”(包含体温计、血氧仪、口罩和洗手液)。

另外,卫生部要求患者必须在家中密切监测自己的体温、脉搏率与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每天把这些健康读数提交给有关人员。

但Jacob表示,卫生部根本没人联系他,告知他应该把相关数据上传到什么地方。

当局提供的关怀包。(通讯及新闻部)

案例5

另一名受访者Jing Feng则遇到了与案例3那对同居男女类似的问题。

他的母亲确诊后,在他们同住的五房式组屋的主人房隔离,随后他住在客房的父亲也确诊。

尽管自己没有确诊,但他担心和父亲共用厕所会增加感染风险。为此,卫生部曾在本周一(20日)答应会派人来接送他父亲到隔离中心,但至今仍无下文。

李显龙总理:理解人们的不满

针对居家康复者和家属排山倒海的质疑和指责,总理李显龙今早(22日)在面簿表示,他能理解这是令人倍感压力的时刻。

“当中有人写电邮向我表达不满,或质问为何卫生部要花这么长的时间才与你或你的确诊家人联系。”

他强调,负责接送病患到护理设施,以及通知确诊者,尤其是居家休养病患该怎么做的冠病病例管理工作小组(COVID-19 Case Management Task Group)面对的是相当艰巨的工作,

“确诊数字还在持续攀升,政府将竭尽所能提升运作规模,确保所有病患都能获得妥善照顾。”

当局如不改善恐影响民众信心

当局在全面扩大居家康复计划前,曾进行过试点计划。

然而,部分居家康复者如今面临的混乱局面,却让人怀疑政府当初是否有预设到这些情况,为可能出现的挑战找出解决办法?

作为重点项目,居家康复的成败将决定新加坡是否需要再度收紧防疫措施,更关乎新加坡能在与冠病共存的目标上走多远。

当局有必要正视上周三(15日)开始实施以来,居家康复计划所出现的乱象。

卫生部曾说,居家康复计划展开后,预计将有70%的确诊病患在家休养。

没有人会希望自己在生病时孤立无援,当局如不尽快改善居家康复的流程,提高卫生部因应的效率,恐怕将连带影响国人对新加坡迈向冠病韧性社会的信心。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