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国大学院为何突然停办? 教育部长一次说清楚

更新:
2021年09月13日 20:57
耶鲁—国大学院为何突然停办? 教育部长一次说清楚
教育部长陈振声。(通讯及新闻部)

太烧钱?

对于耶鲁-国大学院(Yale-NUS College)将于2025年停办的宣布,学生、校友及家长们的反应尤其激烈,近期在本地演变成一场风波。

教育部长陈振声今天(13日)在国会特别针对以下两大问题作出回应:

  1. 耶鲁-国大学院为何停办?
  2. 过程中为何没有咨询学生团体和该学院的教职员?
耶鲁-国大学院将于2025年停办的消息引发极大争议。(海峡时报)

耶鲁-国大学院为何停办?

陈振声提出了两大原由:

  1. 耶鲁-国大学院和国大博学计划的合并,是国大2018年开启的创新教育蓝图的其中一个环节,让更多学生能享有博雅教育的好处;
  2. 确保财务上的可持续性。

他说,耶鲁-国大学院和国大博学计划合并后的新学院将集两家之长,让国大得以进一步打造沈浸式的生活及学习环境。(蚁粉们若仔细咀嚼以下这段话,应该能读出许多信息。)

“有了经济效益,新学院将提供更包容、可负担得起且灵活的教育。相较于耶鲁-国大学院,新学院能提供更广泛的主副修选择,尤其在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STEM)学科……随着新学院将更紧密地融入国大整个生态体制,所有国大学生也能从新学院的设施、资源与人脉中获益。”

耶鲁-国大学院太烧钱也是停办的考量之一,虽然这并非主要原因。

陈振声透露,耶鲁-国大学生的学费与政府教育经费,均比国大人文科系或理科学生多了一倍以上。单在2020年,新加坡政府给予该学院的年运营资助就高达4800万新元。

耶鲁-国大学院自成立以来,每年录取250名学生,至今学生总数为1000人,当中40%是国际学生。相比之下,国大每年招收7000名新生,当中10%为国际学生。

“当我们决定成立耶鲁-国大学院时,我们已经知道这间学院的花费会很高。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接受了,因为我们清楚了解博雅教育对我国大学教育的价值。”


另一方面,耶鲁-国大学院原本希望筹集超过3亿元,以在政府配对资助和投资回报下,建立约10亿元的捐赠基金。但国大校长陈永财上周在本地媒体的投书中指出,该学院筹集到的捐款不足8000万元,和3亿元的目标相去甚远。

有鉴于此,陈振声表示设立新学院能在某种程度上缩减成本,同时给予新学院更宽裕的财政空间。

合并后的新学院将享有更宽裕的财政空间,同时也能让更多学生受惠。(海峡时报)

为何没有咨询学生团体和该学院的教职员?

国大在停办耶鲁-国大学院之前,没有向学生团体及教职员展开咨询,是本次风波中最大的争议。

陈振声解释,国大没这么做,是因为相关决策是经由国大和耶鲁大学的高级领导层,以及相关董事会讨论而作出的,间中涉及了财务及策略方面的敏感事项。

陈振声也还原了国大决定停办耶鲁-国大学院的整个过程:

7月初,国大和耶鲁大学展开讨论,后者得知国大有意合并耶鲁-国大学院及国大博学计划。耶鲁-国大学院管理层也在当月获得通知。

8月初,国大校董会通过该项合并决定。耶鲁-国大学院的管理委员会也在8月底为该学院合并的过渡计划背书。

“国大和耶鲁大学在7月讨论,共同决定了(合并)时间点。尽管双方的合作要到2025年才会结束,但双方都认为尽早宣布才是负责任的做法,而不是隐瞒。”

校方公布决定前,学生等利益关系人未被咨询是本次风波的最大争议点。(联合早报)

学位价值不受影响

陈振声也强调,本次合并不会影响耶鲁-国大学院的文凭价值,该学院的毕业生仍会获得由国大颁发的大学学位。

“我有信心,耶鲁-国大学院的学位将保有其高价值。即使过了2025年,过去或未来毕业的学生都能继续享有良好的声望。”

他补充,国大在2025年之后,也会在必要时持续提供相关文件,为耶鲁-国大学院的学位文凭背书。

另一方面,耶鲁-国大学院现有的教职员不会在这波合并中成为冗员。该学院的管理层将持续和教职员接触,倾听他们心中的担忧,并讨论他们在2025年合并完成后的可能选项。

合并是最佳选项

工人党议员何廷儒在附加提问环节中问道,国大是否有不停办耶鲁-国大学院的其他选项?

陈振声回应说,国大是基于两个原因,而做出了耶鲁-国大学院与国大博学计划合并的决定。

“第一,确保我们能培养出更具全球视野,同时有能力采取跨学科方式解决难题的学生世代。”

“第二,我们必须确保这些大学经历是更具包容性、可负担,以及可以面向更多学生的。”

换句话说,透过合并让更多学生能享有博雅教育的好处,是国大作出相关决定的考量之一。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