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过度放大看护者的负担很重 艰辛过程中也会得到心理回报

更新:
2024年03月18日 17:32
正面看待看护者的角色
通过这项研究,能够确定看护过程中也可以有乐观的一面。(海峡时报)

正面看待看护者的角色

人口老龄化是新加坡必经之路,你我有一天都可能成为看护者。

一名看护者所面对的压力有多大,我们时有所闻。听多了,难免很担心自己有一天也得当上看护者。

然而,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尽管面临沉重的护理负担,五分之一的看护者仍然认为照顾亲人是有意义的。只要正面看待,就会得到心理回报。

心理回报可源于多个元素,包括:

  • 照顾对方是报答曾经照顾过自己的亲人;
  • 在看护过程中顺利克服挑战,从而取得满足感和自我肯定;
  • 既能应付日常的看护工作,又能照顾好自己的身心健康,过上平衡的生活,从中取得满足感和自我肯定;
  • 照看对象的病况好转。

其实平心而论,当我们为人父母时,养育孩子也同样是责任很大、压力很大且、抱怨很多的一个过程,但我们还是会从中找到很大的乐趣。

这项研究提供了一个关于看护者相对新颖的视角。

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老龄化研究与教育中心在2019年至2023年期间展开一项调查,了解看护者在照顾年长家人时的心理状态发展。

该中心希望通过了解看护者的不同需求,能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支援,这有助于业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援助计划。

正面看待看护者的角色
在进行看护的工作时,自己也可以拉拉筋、甩甩手,适时运动。(联合早报)

278对看护者和他们照看的对象参与了这项调查。

受访者对他们承受的负担和压力,如生活日常受打扰、健康状态不佳、缺乏家庭援助和财务;以及看护过程得到的正面回报,如能力受到肯定,或是加强了亲人之间的感情等进行评分。

调查员在综合所有结果后将看护者分为四大类别:

  • 均衡(balanced),即看护负担评分最低,正面回报评分相对高
  • 满足(satisfied),即负担评分第二低,回报评分最高
  • 不满足(dissatisfied),即负担属于中等水平,回报评分最低
  • 严峻(intensive),即负担最高,回报评分第二高。

在上述278对受访者中,40%属于均衡、33%满足、10%不满足,17%严峻。

领导调查的CARE研究主任马尔霍特拉(Rahul Malhotra)副教授3月13日在一场看护者课题的座谈会上讲解调查结果时说,

“负担可以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心理上的负担,可能是身体上的负担,可能是经济上的负担,也可能是失去社交和家庭关系的负担。”

“好处主要是心理上的,当你照顾一个所爱的人时,你会感到满足和自我成长。”

马尔霍特拉说,对比“均衡”和“满足”的看护者,“不满足”和“严峻”的看护者表现出比较多抑郁症状,生活素质也比较低。

他也提到,在“严峻”的看护者群体中,他们照看的对象会有比较多行为和记忆方面的症状,如失智症,或是有多方面的行动不便。

至于“严峻”看护者为何负担最高,对正面回报的评分也排在第二高,CARE高级研究员玛骆(Ad Maulod)博士说,他们最初也摸不着头脑,但后来在另一项调查中发现,这一群体对信仰、因果轮回和来生的观念比较重。

“对他们而言,或许在现实中,除了信仰,他们没有办法找到答案,去解释他们要接受的痛苦。”

但他指出,这样的想法虽能安慰心灵,却不能解决看护者所碰到的实际问题。

为进一步了解不同看护者所承受的负担,以及能带给他们正面感触的元素,CARE和曹氏基金会在2022年1月至7月和2023年同期,从上述四个看护者分类中,各选了10名看护者做追踪访问。

出于爱和孝道投入看护角色,就不会感到负担那么重

正面看待看护者的角色
对于看护者来说,的确有负担,但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实际上是有好处和回报的。(联合早报)

玛骆说,

“均衡”和“满足”的看护者主要因为爱和孝道,自愿投入看护的角色,与所照顾的对象有浓厚感情,也会比较用心拟定看户计划。

“不满足”和“严峻”的看护者则是因为社会要求,“被迫”担起看护责任,一些与照看对象的关系紧张,对看护结果保持听天由命的观念。

不满足的看护者会做好本分,维持照看对象的生命。相比之下,其他看护者群体会探讨如何与照看对象交流,让他们感到开心。

在遇到挑战时,“均衡”和“满足”的看护者可向其他家人求助,但另外两个群体或因为与家人关系不佳,或是经常被拒绝而少了这个援助渠道。

玛骆说,“不满足”和“严峻”的看护者即使接近崩溃时,还是会硬撑下去。但这种情况下,要是没有他人介入,将导致看护者和照看对象关系更紧张,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

给予看护者肯定,对他们尤其重要

马尔霍特拉指出,看护者也重视良好的反馈,在他们的看护过程中给予肯定是至关重要的。 
 
“重要的是,家人、临床医生和其他与看护者互动的人,不仅要为看护者提供工具性支持或动手帮忙,还要为照护者提供情感支持,认可他们的努力,肯定他们的努力,并说一些表扬他们的话。”

“这看似小事,但确实很重要,能让看护者从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中,获得更多的肯定和认可。”

这或许就能解释,为何不同机构都会定期颁布一些看护者奖项。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