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需乘客对狮城交通系统满意度提升 两大方面留下好印象

更新:
2023年07月14日 14:19
特需者交通需求
陆交局说,我国交通系统旨在具备包容性,比如设置斜坡、电梯和无障碍设施,使特需人士能更自立四处通行。(海峡时报)

持续有进步空间

一个社会是否具包容性,其中一个关键就在于看看它能否满足特需及残疾人士的需求。

这当中涉及面甚广,大至如何应对他们的生计问题、小至他们的日常所需有没有获得完善照顾。

在“加强残障服务总蓝图”(Enabling Masterplan)下,新加坡计划在2030年前,协助四成适逢就业年龄的残障人士找到工作。在2020年至2021年间,残障人士受雇比率约为30%。

政府设下这个就业率目标,意味着要在下来几年让约1万名特需人士受聘。他们每天出行会面对的问题就越发不容忽视,交通设施够不够贴心为他们提供便利,是一大关键。

特需者交通需求
特需乘客对公交的整体满意度有所提升,从2021年的7.2分增至去年的7.6分。(海峡时报)

根据陆路交通管理局网站简介,我国交通系统的设计旨在具备包容性,比如设置斜坡、电梯和无障碍设施,不仅能让特需人士出行时更自立,也能让年长人士以及那些带小孩出门的家庭受惠。

过去几个月,国内外的调查皆反映,新加坡的交通基础设施更加得到受访特需人士赞许,包括那些来新旅游的旅客。

特需乘客对公交整体满意度提升

今年初,公共交通理事会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新加坡的特需乘客对公交的整体满意度有所提升,从2021年的7.2分增至去年的7.6分,满分为10分。

调查于去年9月至10月间进行,共309名特需人士及228名看护者接受调查。受访的特需人士包括体障者、听障者、视障者、患有智力障碍或者自闭症人士等。

调查的八项标准是:

安全保障、等候时间、可靠度、服务信息、巴士转换站/巴士站/地铁站便利程度、舒适度、通行时间,以及客户服务。

特需者交通需求
在加强残障服务总蓝图下,当局将推行一系列更符合特需人士需要的交通设施。(海峡时报)

公交理事会指出,相比前年的调查,上述八个环节在去年都获得更高的评分。

去年公布的加强残障服务总蓝图,也揭露会推行一系列更符合特需人士需要的交通设施,包含以下几项:

① 为协助视障乘客,将安装首个全天候服务的有声交通信号灯(audible traffic signals)

配合总蓝图,当局会在2025年前,在10个有更多视障居民的市镇的325个行人道,安装这些交通信号灯。

特需者交通需求
全岛目前有约1300个有声交通信号灯。(海峡时报)

目前,全岛已有约1300个这类交通信号灯,但只限于早上7点至晚上9点发出声音,而新推出的信号灯则会全天候为特需人士服务。

这个新计划今年6月已率先在淡滨尼和勿洛两个市镇推出。

② 巴士转换站将有可触及的导盲地面指标,导盲犬也将获准伴随主人上巴士

③ 乘坐公共巴士或地铁时,特需人士的优惠卡成人费用将获高达55%的折扣

另外,公交业者也致力于让员工接受相关培训,以更好地为特需人士提供协助和服务。

新捷运日前接受媒体访问时就透露,他们旗下的超过3000名前线人员,已接受过培训来更好地帮助特需乘客。

新捷运也有一个“出行友伴”计划,受训员工将陪同有需要的残障人士乘搭公共交通,同时协助他们熟悉地铁和巴士路线。

特需者交通需求
导盲犬陪伴视障主人乘搭公共交通。(Guide Dogs Singapore提供)

新加坡在两大方面受特需旅客青睐

去年底,全球商业倡议The Valuable 500展开的一项调查,访问了来自澳大利亚、中国、日本、英国,以及美国的3500名残障旅客,票选出他们心中的十大最方便特需者通行的城市。

新加坡成功入榜,另九个城市为拉斯维加斯、阿姆斯特丹、纽约、奥兰多、巴黎、上海、伦敦、悉尼和东京。

英国BBC在一篇专题报道中,就列举出新加坡能够入选十大的几个原因。

报道指出,纵观亚洲城市,新加坡向来是一个提供便利设施的旅游目的地,除了有出色的基础设施,也因为英语是主要沟通语言。对残障旅客来说,新加坡设施的高度易达性(accessiblity)也让新加坡更具吸引力。

其中两大方面尤其受特需旅客青睐。

第一,旅客认为新加坡的公交系统非常方便,不论去哪里都能轻易到达,相关设施也让特需人士留下好印象。

特需者交通需求
特需旅客认为,新加坡的公交系统非常方便,不论去哪里都能轻易到达。(海峡时报)

报道引述数据说,新加坡超过95%的人行道、德士站和巴士站,对特需乘客而言都十分便利。另外,有超过85%的公共巴士也方便那些以轮椅代步的乘客通勤。

一名患有听障的乘客也举例说,每当地铁上的广播有任何通告,他们都能在地铁荧幕上看到相应的指示。

第二,大部分特需旅客为新加坡加分的原因,是他们来新时能感觉备受尊重,服务员有以礼相待,并了解他们的需求。

由此可见,除了基础建设,社会大众对这些特需人士的态度和关怀也至关重要,每个人也得学着如何更了解这个群体的需求。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