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R码点餐引反弹 到底是想让顾客更方便还是更不便?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19:12
QR码点餐引反弹 到底是想让顾客更方便还是更不便?

不是不能用,但要懂得变通

这年头到餐厅吃饭,先打开手机是不是你越来越习以为常的动作?

这里说的不是吃饭滑手机,而是如今不用手机扫QR码点餐,可能连饭都吃不成。

毫无疑问,扫码点餐是其中一个人类生活迈入数码化的绝佳范例。

但它看似方便,好处多多,惹人诟病之处却也不少。

最近美国媒体《华尔街日报》就报道,由于QR码点餐引发诸多反弹,不少当地餐厅决定返璞归真,让实体菜单和人工点餐再作冯妇。

麻烦、隐私问题、无法适应科技,甚至是人们觉得QR码点餐扼杀了餐厅的饮食文化,都是部分美国餐厅选择摒弃,或人工点餐和QR码点餐并行“混合制”的原因。

把视角拉回新加坡,本地倒是没有掀起这样一股返璞归真的热潮。

但QR码继续占据半边天,不意味着这东西并无任何需要检讨之处。

扫码点餐在新加坡餐饮业已愈来愈普及。(互联网)

餐厅及部分顾客的福音

在新加坡,食客走进餐厅就座,端详菜单,再举手请服务生帮忙点餐,在一些餐厅似乎已渐渐成为逝去的风景。

取而代之的是桌上摆设或贴着的QR码,以及服务生迎面而来的第一句——“我们采用QR码点餐哦”

无可否认,QR码点餐这个新时代下的产物确实有点东西。

对餐厅而言,最直观的好处,自然是人力成本的缩减,流程的简化,效率的提高。原本负责点餐的员工,可以抽身去做其他工作。

QR码点餐,还能避免人工点餐的差错和误会。

人工点餐,有时难免会出现服务生下错单,或顾客自己说错,却浑然不知的情况。

如果双方陷入各说各话的罗生门,QR码点餐记录作为数码版的白纸黑字,大可减少彼此间的误会。

对一些食客而言,QR码点餐也不啻是个福音,尤其是像红蚂蚁这种既有选择困难症,又不喜欢麻烦人的消费者,QR码点餐确实更自在。

若是人工点餐,有时屁股还没坐热,翻开菜单没多久,服务生便热情迎上前点餐。

红蚂蚁往往只能很不好意思地表示自己还未准备点餐,请对方稍候一下。

但服务生在旁殷切等待的炽热眼神,或三不五时跑来跟进,甚至是正式点餐时的时间压力,都容易导致像红蚂蚁这样的顾客手足无措,继而作出“不明智”的选择。

一个不小心,也许就会陷入“早知道点另外一种食物”的遗憾之中。

缺点也不少

话虽如此,现阶段QR码点餐仍有不少令人诟病之处。

首先是扫码点餐作为新科技这件事。首当其冲的,就是每当有新科技问世,那些会被归类为“跟不上时代”的群体。

对本就不擅使用科技产品的年长者,扫码点餐的过程,无疑就跟无字天书一样难解。

面对这样的顾客,有些餐厅却选择把“自动化”这件事坚持到底,有的服务生不懂变动,甚至还会直接拒绝帮忙手动点餐。

于是,也许只是想喝杯Kopi,这样一份服务生和顾客简单一两句话就能解决的订单,愣是让顾客搞了老半天还未必点成,即浪费时间又“赶客”。

再者,对有老花眼的人来说,看实体菜单或许就已经很吃力,把菜单浓缩到手机荧幕上,更是叫人百般无奈。

一些民众也申诉,有时要在扫码点餐的餐厅要求纸本菜单,还得三催四请,店员才心不甘情不愿地拿来。

科技的目的是要使人方便,如果QR码的出现,反倒让用餐体验变差,那究竟是种进步,还是退步?

有些餐厅坚持要顾客用手机点餐,硬是不给纸本菜单,对视力不佳的人是不小的挑战。(海峡时报)

延续上个话题,就不得不谈到,QR码点餐最常引人诟病之处——少掉的人情味。

餐厅卖食物,也卖人的温度。

有的熟客,一到餐厅坐下,相熟的服务生便会知道对方想要什么,如果有特殊需求,也了然于胸,省去扫码点餐后又要附加说明的麻烦。

部分顾客希望餐点能有更个性化的选择,少油少盐,蛋要多熟,或是一些更细致的调整,若用扫码点餐,未必能妥善说明,还远不如直接与服务生现场沟通来得方便。

爱吃煮炒的老饕可能也会有一样的感觉,负责帮忙点菜的安娣们简直就是传奇般的存在。

你想知道今天什么海鲜最新鲜,当下用餐人数该叫多大只的鱼比较刚好,对方都能充分解答,有时还担心你吃太多,建议你少点一些,这都是QR码点餐无从提供的人情温度。

图文并茂的纸本菜单,还是有其存在的价值。(互联网)

此外,QR码点餐尚有更多值得吐槽之处,与餐厅本身既要采用QR码点餐,却又没有完善相关流程和环境有关。

例如,在QR码点餐环节中重中之重的网络信号。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有的商家明明标榜QR码点餐,却似乎没意识到自己餐厅里的网络环境不佳,食客用手机流量载入QR码菜单界面,往往只能看着页面不停“转圈圈”缓冲。

遇到这种情况,肚子咕噜作响的同时,真的很难不让人偷翻个白眼:

“难道你就不能一开始就把Wifi密码放在显眼处吗?”

下面这家餐厅,直接把Wifi账密印在QR码下方,红蚂蚁就认为非常值得其他商家效仿。

(红蚂蚁摄)

更有甚者,有的餐厅店内网络信号明显不佳,却不提供Wifi,又坚持要顾客用QR码点餐,这种更是让人饭没吃到,就先气饱,干脆掉头走人。

不该完全依赖扫码点餐

无可否认,QR码终究有其好处,尤其在服务业普遍人手短缺下,疫情后在新加坡火速崛起的QR码点餐模式,应该会持续保留,乃至进一步普及。

但争相采用QR码之余,餐饮业者或可思考,究竟该完全依赖QR码点餐,抑或是取个平衡点?

就像居家上班一样,既然做到任何一端的极致都会有人强烈反对,不如折衷采取混合制,以扫码为主,人工为辅,或人工为主,扫码为辅。

至少,在QR码点餐流程中,要训练员工保持变通,而非紧守顾客非得用QR码下单的规定。

红蚂蚁有个小伙伴就遇过这样的问题。

有一次,他扫码点餐后订单一直送不出去,于是举手向服务生询问是否能直接向他点餐,熟料对方竟要他退出点餐系统,重新扫码点餐,直到“亲眼”看到他无法用手机点餐系统送出订单后,才“终于”肯帮他手动下单。

类似这类情况,若服务生能更快介入,在顾客操作不顺或根本无从点餐时,“醒目”一些,直接协助对方手动点餐,相信也就能帮QR码点餐少吸收点“仇恨值”。

即便有了QR码点餐,餐厅服务生也该懂得变动,在必要时作出调整。(freepik)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人的优势,是能比一板一眼的机器更懂得变通,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扫码点餐的效益极大化。

如果QR码点餐的存在,只是让服务流程变得僵化、餐厅流失原本该有的温度,那就还不如返璞归真好了!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