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志玩这么大 确实让某部分的他“死了”

更新:
2024年04月02日 22:20
黄明志玩这么大 确实让某部分的他“死了”
黄明志在愚人节“诈死”办告别式引发风波。(黄明志脸书)

别把赚流量说得如此高尚

马来西亚著名歌手黄明志在愚人节“诈死”,这两天掀起了轩然大波。

先简短说明事件背景。

昨日(4月1日)凌晨,黄明志的脸书粉专无预警放上一则“讣告”。

“讣告”中,黄明志的名字底下写着斗大的生卒年“1983-2024”,并预告同天将在殡仪馆举办告别式。

黄明志脸书在愚人节凌晨突然发出一则“讣闻”。(黄明志脸书)

时机敏感,加上语焉不详,许多人下意识把这当作愚人节玩笑。

但随着时间推移,黄明志迟迟没有出面辟谣,其团队之后又煞有其事上传告别式的场地照片,“黄明志究竟是生是死”逐渐发酵成舆论热议话题。

更离谱的是,直到当晚告别式结束,黄明志也没有出面说明这是否是愚人节玩笑,继续保持悬念。

而据现场媒体的描述,告别式上连黄明志的弟弟和父母都配合演出,一把鼻涕一把泪,称事情来得突然,他们只能接受,气氛烘托到一定程度,现场开始有观众悲伤落泪。

一直到今日(2日)凌晨,黄明志才发千字文,坦言他还活得好好的。直到此刻,关心他和纯粹看热闹的众人才能百分百确定这只是“一场秀”。

更令人咋舌的是,黄明志还“大义凛然”搬出大道理,试图合理化这场闹剧。

他声称,搞这场大龙凤,是为了让社会大众了解“生前规划”的重要性,勇敢地直面死亡。

以下摘自黄明志脸书原文:

“我们选在4月1号办这个丧礼,是因为4月1号是愚人节,4月4号就是清明节,希望大家能以比较轻松的心情来看待这个活动,排开这些所谓的‘华人禁忌’,勇敢地面对生命,也勇敢地面对死亡,好好规划自己的生前计划,不要让活着的人为你的身后事操心和难过。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只是劝人直面死亡,不避谈生死,真有必要用如此极端的方式吗?

2003年港星张国荣在愚人节传出死讯,当年一度有人以为只是玩笑,谁知后来却证实了“哥哥”坠楼身亡的憾事。

经过上述事件,往后在愚人节,任何没有即时澄清的艺人死讯,都可能让人信以为真。

黄明志“诈死”最大的争议,在于他刻意隐瞒生死,让担心他的人惶惶不可终日,又让自己的父母配合演出一场白头人送黑头人的戏码,占用了媒体版面和社会资源,却没有带来任何给社会向前的能量。

“生前告别式”并非没有先例,但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则,是周遭之人必须清楚当事人没有真正去世。

利用欺瞒来试探别人对自己的情感,显露出的反倒是自己对生命的轻浮,而这正好是黄明志在这起“诈死”事件中的做法。

黄明志的“死讯”,从4月1日凌晨横跨到4月2日凌晨,传了整整一天,当事人全然没有澄清的意思。

直到一切尘埃落定,黄明志说自己写了一首谈生死的歌,办告别式是为了拍成纪录片,不少人才恍然大悟,告别式充其量也只是场“新歌发表会”。

如果这是愚人节玩笑,这真的不好笑;如果这是为了让人探讨生死的意义,整起事件闹剧般的发展,显然也没有达到令人省思的效果。

退一万步言,即使黄明志的“诈死”真如他所说的那般崇高伟大,是为了让人更勇敢谈论生死,这项初衷显然也是失败收场。

从头到尾,只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黄明志赚到了流量。

但所有关于整起事件的讨论,仅仅集中在黄明志“诈死”究竟是对是错。至于黄明志口中所称的生前规划与勇敢看待生死,在众声喧哗中全无讨论余地。

对社会现象和媒体乱象常有犀利批评的黄明志事前难道没有意识到,以当今社会和媒体的调性,整件事不会沦为毫无意义的饭后八卦吗?

黄明志事后还挞伐媒体,强调其团队没有发出主动联系媒体,整起事件反映马国新闻媒体良莠不齐,既不专业也不负责任。

但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恐怕也是先射箭,再画靶,设下圈套引媒体上钩。

他绝不可能不知道自己身为具知名度的公众人物,既然已大张旗鼓公开讣告,作为大众媒介之一的媒体自然不会视而不见。

以黄明志的声量,要引领社会大众思考生死,肯定还有其他更适当的方式,犯不着演出一场注定会失焦的诈死戏码。

特立独行的黄明志过往不乏其他争议。(互联网)

某部分的黄明志“已经死了”

黄明志早年发迹于马国,以冲撞体制、揭发社会现象的敢言形象获得成功。

那以后,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意音乐、偶有争议的前卫作风,又让他在国际中文乐坛占有一席之地。

无可否认,他是一名鬼才,不停制造两极化的争议也符合他的人设。但此次借用生死搞出一出占用社会资源,恐怕是错用了他的天赋。

黄明志回怼批评声浪时言之凿凿称,“创作人不创新,就等同于渎职”。

但创新不代表无底线,事后再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也掩盖不了整起事件只留下拿生死赚流量的庸俗气味。

更有甚者,对那些作出建设性批评的粉丝,黄明志还无限上纲统统归类为“假粉”,要他们“慢走不送”。

黄明志常在歌曲中调侃讽刺独裁者,但如今这番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态度,似乎也说明他正慢慢劣化成为自己所讨厌的那种人。

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

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

昨日那场“诈死”风波,也许已经为一些人心目中的黄明志,写下了后一种注脚。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